试析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三种境界

2017-03-14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职业 职业精神 职业境界 职业价值观

论文摘要:从切实服务、培育良好读者层和形成职业价值观三个方面论迷了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三种境界。并注重从现实过程、操作性、个人发现和自主意识等动态方面考寮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

1图书馆的有关理念及图书馆员核心能力简论

国内外有关图书馆理念的阐述有如下观点:谢拉提出图书馆职业的使命是:连接人类知识记录和它的需求者台湾大学胡述兆教授将“图书馆”定义为:图书馆是为资讯建立检索点并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机构.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是:书是为了用的,每位读者拥有其书,每本书拥有其读者,节约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布罗德菲尔德关于图书馆的职业价值观是:思想的自由是个人最基本的权利.闭前两种观念指明了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之所在:建立检索点来连接知识与其需求者,并以此为需求者服务。阮冈纳赞五定律中的前四条是在说馆员的核心能力,后一条涉及馆员职业精神,即图书馆以何种精神使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不断“生长而布罗德菲尔德的观点集中指向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人权,思想自由。

如果说谢拉的观点还是就一般图书馆的基本属性而言,那么,胡述兆教授的观点则是针对信息社会的图书馆的属性而提出的。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人应力求让读者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就能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这需要图书馆人付出不懈的努力.这对于图书馆人的能力是空前的考验.所以,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应定位于此。关于图书馆员核心能力与职业精神的问题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论题。而属于人类精神范畴的图书馆员职业精神更是一个很严峻的话题。

2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三种境界

2.1用切实服务充实图书馆员的精神境界

精神境界犹如人的精神空间.在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空间里面,应该以服务充实之。于鸣摘先生指出:“图书馆人干的是服务,想的是服务,探索的仍是‘服务规律’。总而言之,离开服务,就没有图书馆。图书馆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服务作为自己办馆的唯一宗旨,作为图书馆人的行动指南。图书馆一旦不能为社会提供服务,那么谢拉的“当他们不能完成既定任务和自己的使命时,社会就有可能、也一定会将他们抛弃”川就将成为现实.难道我们还没有感到社会信息机构对图书馆生存的威胁吗?所以,我们要永远牢记阮冈纳赞的一句话:“你的责任是提供图书馆服务,服务是你的天职。

今天我们重提“服务”的必要性就在于:重视服务,着眼于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衡量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基准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社会越是进步,技术越是发达人们越是需要图书馆服务.并且需要的是程亚男强调的“改造我们的服务”如何改造?立足自己,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提高自己的信息加工和检索能力,为资讯建立好检索点,拿出图书馆实在的东西为读者服务,这才是图书馆人职业精神的首要境界。

图书馆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职业,心无旁鹜地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合格图书馆员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但作为新世纪中国的一名自书馆员,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拓展自己的精神空间,以使图书馆的工作有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

2. 2用培育良好的读者层拓展图书馆员精神境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活动的先驱面对欧美繁荣的图书馆事业,急欲仿效,将西方业已存在的图书馆学科、图书馆经营和管理模式移花接木到中国并在中国大地普遍推行。”恒此后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中国图书馆并没有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中国图书馆在国情方面的集中表现是“阅读主体”缺乏的社会问题。蒋永福先生认为,西方图书馆学理论特别注重对读者(阅读)自由、读者(阅读)权利保障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保障读者阅读自由的权利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制度公正性。反观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从藏书楼脱胎并在“启迪民智”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近现代图书馆体制,只是作为一种面向“知识分子”的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并没有获得像西方国家那样的面向大众的、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安排地位,从而不可能形成自由、平等、权利这样的话语意识这表面上看来只是中西图书馆学理论的差异,却深藏着文化背景和人文社会心态的巨大反差,具体表现在读者层的巨大差异上。梁启超先生早在1925年中华 图书馆协会成立会议上就提出了关于“阅读主体”缺乏的社会间题.时至今日,“先哲在80年前已经注意并指出了这个问题,当代图书馆活动又有了80年曲折的历史镜鉴,我们的规划与管理还将在传统思维的局限中徘徊多久?读者层的先天不足造成了两个方面的背离:一是图书馆方面并没有强烈的面对公众的公民服务意识,只是把自己当作机构或机关来建设,制定了许多规范来限制读者,造成图书馆的门庭冷落现状;二是由于读者“缺乏公共社会历史积淀”,在内心深处没有公民求知和受教育的权利意识,不能主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所以或者只能被动接受“有限”的或冷漠的服务,或者对图书馆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即使是把图书馆“作为一种面向‘知识分子’的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知识分子似乎对图书馆也没有更多的好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依然偏好凭借自己的个人藏书和搜集的资料来自做自事,自说自话。这种国民心态的私体性只能形成“群众”,不能形成“公民”,这是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一种阻滞因素。所以,图书馆突出的问题是怎样培育具有中国公民意识的读者层。

199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为迎接新世纪的来临,重新思考图书馆的定义,提出了“与我们服务的人民的下列契约”,包括:捍卫每个人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宪法权利;为所服务的社区提供全面的资源与服务;指导孩子们利用图书馆及其资源与服务;帮助每个人选择和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保护隐私;保护个人权利以表达其有关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观点;透过提供最大可能的观点、意见和理念,使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教育和丰富文化的终身学习者。川在这些契约中,除了保障自由与人权外,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图书馆以契约的形式“提供最大可能的观点、意见和理念,使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学习者;二是“保护个人权利以表达其有关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观点”。前者讲的是图书馆对读者应明确表达出“最大可能的观点、意见和理念”,后者讲的是读者对图书馆应有说话权(话语权),而且这项权利是受到“保护”的。这对于我们培育读者层应该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与我们的读者有这样的契约。一方面,我们首先应该端正自己应有的姿态(是管理者的姿态还是服务者的姿态),应该让公众逐步认识到,他有权利进人图书馆,可以自由获得任何知识;另一方面,如果读者不能满意地获得知识,他应该能够表达他的不满,并且能够表明他如何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的东西,他有这个话语权。以契约的形式承诺我们的服务宗旨,并真诚允诺读者的最大权利,是培育读者层的有力保证。

在培育读者层这个问题上,有一种理论和一个实例可供我们参考。一个理论是蒋永福先生的“知识权利的保障”理论。他指出,图书馆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对象主要是客观知识,因此图书馆制度所体现的知识共享也主要指客观知识的共享。所谓人们利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客观知识主观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又是人们接受和共享前人或他人知识成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图书馆乃是供人们共享客观知识的公共场所。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但知识共享并不会自动实现。客观知识存在的离散性特征和大量获取时的高成本,使得个体力量难以实现知识共享最大化的愿望。这就自然产生了利用公共的、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知识共享的普遍需求。人们对知识共享的需求是一种善良的、健康的、正义的需求,因而任何一个民主国家或政府都有责任和义务满足公民的这种普遍需求,才能体现出其制度的公正性。图书馆正是民主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公民的知识共享需求而提供的公共平台即公共制度安排。图书馆所体现的海量知识存储功能、异地多点多类布局、文献复本制度、文献反复流通制度以及免费服务制度等特征,就是为了适应知识共享的需要而设计的。可以说,迄今为止,图书馆制度是民主国家或政府用来满足公民的知识共享需求的最佳制度安排之一。这种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图书馆的存在与公民权利的深层关系,不仅图书馆人要领会这一理论,而且图书馆人有责任使读者也明了这些理念,以使他明确自己的权利所在。一个实例是新加坡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又这个体系由1个国家参考图书馆、2个区域图书馆、20个社区图书馆、46个社区儿童图书馆组成的金字塔型图书馆体系。值得重视的是,它的社区图书馆和社区儿童图书馆的数量之多令人为之一震:中国培育自己具有公民意识和理性心态的读者层的工作正应该从社区图书馆和儿童图书馆开始!社区里居住的是最为基层的民众,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若能经过图书馆员的努力培养,能从自己的公民权利出发,毫无顾忌、理直气壮地出人图书馆,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读者层,则图书馆对于中国公民意识和理性心态的建立会起怎样的促进作用呢?因此,图书馆应该从公民的权利出发,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读者层这一义务。这是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又一境界。

2. 3用职业价值观完善图书馆员精神境界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所信奉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图书馆职业的价值观是图书馆职业对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进行判断的原则、标准和信念。服从职业价值观是图书馆职业对个体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子良芝博士提出的现代图书馆职业主要价值观有6个方面:①注重服务和人文关怀;②尊重理性、知识、真理,尊重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③热爱图书,倡导阅读;④主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图书服务的平等权利;⑤倡导合作和技术创新;⑥倡导宽容、公正。这些价值观无疑是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完成态,对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大多数图书馆员而言,更应该有在实践过程中动态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基于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动态形成要点有三:

(1)注重理论研究。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对象分为3个方面:①知识组织与传递的方法研究。图书馆职业是对人类知识及其载体进行组织、整理和传递的职业,无论是在众多的出版物中选择馆藏文献,还是对网上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图书馆员都必须了解形成这些文献的过程,对文献内容进行评价的标准以及这些文献将如何作用于其用户的过程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深人研究的理论问题。②读者研究。对读者的研究应从读者服务失败补救到读者心理需要、意识及理性层次直至社会时尚、潮流及思潮的影响等进行广泛研究。③馆员自身研究。研究馆员自身的知识储备、理论水平及职业思想状态、服务意识、职业精神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形成馆员的职业价值观。

(2)与时俱进。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五是:“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应该随图书馆的“生长”而与时俱进。图书馆与人类教育有着夫然的联系。可以设想,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必然是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终身教育理念,书院式大学教育改革设想,基于资源的学习的基础教育观等等,都使图书馆与教育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图书馆人应该认识到图书馆职业的教育使命就是服务于个人的教育权利,为社会成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尽管有人认为图书馆员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教师的观念是对图书馆员职业使命的拔高,但图书馆的发展必然使图书馆员的职业角色有所变化,图书馆若能随此变化而与时俱进,并使之成为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则必能丰富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内容。

(3)做好帮手。Wright H C说:图书馆员“必须明白科学研究的结构,因为他们的基本功能就是照顾其他人的研究兴趣,他们的管理功能和他们自身的学术功能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一基本功能”不管进人图书馆的“他人”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经济利益,甚至为了休闲娱乐,“照顾其他人的研究兴趣”就意味着图书馆中永远处在“帮手”的地位,永远要“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在职业价值观中形成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乐于服务、勇于奉献的“帮手”精神。试想,学者们处在学术研究的前沿,经济界人士处在经济建设的前沿,孩子们需要成长,老人们需要图书休闲,图书馆员们如果没有“帮手”意识,没有无私奉献意识,没有对职业的崇高价值感,我们能在这个岗位上持久地待下去,并做出一定成绩吗?“帮手”精神应该成为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束语

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属于人类精神认识论范畴,与图书馆职业哲学密切相联,与职业使命和职业道德规范亦息息相关,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尽管上升到很高层次的理论探索是必要的,对图书馆实践工作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图书馆的现实工作过程中体会精神、体现精神,并有理论结晶,是各方面应该特别关注的。重视过程,关注操作性,尊重个人发现和自主意识,是尊重人的理性的集中表现。但愿图书馆有关理论探索从这些点点滴滴做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