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
太极拳的源流究竟如何,创始于何人,虽有零星的记载,终不能予人以真确之相信,关于此点,争论者极多,本文只以太极动作之理,以解释太极拳命名之义,毫不牵强附会、玄秘之谈,也不用拳术上流行的术语或歌诀作模糊影响之言。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
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一、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拳的源流究竟如何,创始于何人,虽有零星的记载,终不能予人以真确之相信,关于此点,争论者极多,本文只以太极动作之理,以解释太极拳命名之义,毫不牵强附会、玄秘之谈,也不用拳术上流行的术语或歌诀作模糊影响之言。其是否合于创始太极拳者命名的原意,亦不顾及。要之以理解的解释,期与人人共喻而已。考太极二字,出于“周易”系辞,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浅显的言语解释此四句。两仪四象八卦皆由太极而生,太极是一切原动力,两仪四象八卦的动,悉是太极的动。宇宙一太极,人身一太极,人身之腹为太极,两腹为两仪,两手两足为四象,两手两足各有二节为八卦。宇宙之原动力在于太极,人身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所以太极拳之动作,并不是手足之动作,是腰之动作,亦并不是腰之动作,是腹之动作,腹为人全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他种运动或为手之运动,或为足之运动,或为身之运动,必合各部分之运动,为全部分之运动,或支配不均平,或学之不得法,不免有畸形发达之弊。太极拳之运动不动则已,动则全身皆动者,故一动而不全身皆动者,非太极也。腹即为人全身最中处,腹部一动,两腰两手两足之动,皆不疾而速。他种运动或为手之运动,或为足之运动,或为身之动作,在某一部分动作,必须在某一部分用剧烈之力,始能达到某一部分运动的目的。太极拳之动作,只在发动之中心一点动作(即腹部动作)。不必用剧烈之力,全身之动作无有不到,外面极其柔和,内面延绵不断之力,息息增长,故一动作即见剑拔弩张之形者,非太极也,明乎此,知全身的运动与柔和的运动皆是自然的趋势。太极拳所以名为太极拳者,即处处是太极的动作,换言之,即处处是中心的动作也。
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二、太极拳之动作
太极拳处处是中心的动作,上节已言明矣,然何以能达到中心的动作,不加以详细说明,则不容易了解。学太极拳本有“松”、“固”、“凝”二字诀。何谓松,体要松;何谓固,气要固;何谓凝,神要凝。体松、气固、神凝,渐渐可以达到中心的动作,但是语焉未详,知其所以然之故,必学拳者学到某种程度,可以自己体会。兹文仍本“松”、“固”、“凝”三字,说明所以能达到中心动作的理由,为阅者便利起见,分别言之。
(一)体要松
松字浅显的解释,就是不用力,盖一用力,动作即不能自然。着意在用力部分,则各部分必不平均,毫不用力,顺身体自然的动作,周身普遍动作无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徐徐的将动作归到中心,久而久之,中心之动作以成,所以初学太极拳非松不可,松是学习太极拳第一步功夫,盖人之身体要血脉流通,倘作勉强用力,因过分之流通,发生反应,转于身体有害,勉强用力是硬的,所谓拙力。拙力虽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所谓沉劲,沉劲虽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学习太极拳有一句长语:“由开展而至紧束”,开展者,动作不用力是也,紧束者,动作达到中心是也。
(二)气要固
固字浅显的解释就是不散漫,毫不用力,诚然松矣,但体松而气同,则体不胜衣之病夫,亦将以体松自诩,体松而气固,体虽不用力而气却不散漫,周身始能一体,自然将动作归到中心,固是学习太极拳第二步功夫。如何能使气固,即把气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与深呼吸尽量扩大肺部,将横膈膜压抑下去不同。练拳之时,肩要垂,肘要坠,腰要塌,久而久之,气自然沉下去,所谓心虚腹实是也。腹实则气固,身体便有重心,无论手足如何动作,重心总在腹;得其重心,动作自如矣,故日气固则身自稳也。
(三)神要凝
凝字浅显的解释就是内外相合而能凝定也,体松气同矣。内外不相合,决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惟内外相合,然后心身一气。凝是太极拳第三步功夫。何谓内外相合?肩与膀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谓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谓内三合,内外相合,是谓六合,六合则身体中正矣。身体中正,神则提得起。
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三、太极拳在体育上之价值
体育之目的,在于身体强健,血气充盈,精神饱满,假使能以运动方法,得到上所言三项之效力,可谓尽体育之能事矣,但吾人须当辨别者。强健与猛鸷不同,强健者安和之动作,猛鸷者粗暴之行为,充盈与愤与不同,充盈者持久之正气,愤与者一时之客气;饱满与发扬不同,饱满者诚于中形于外,发扬者见于外竭于中。真正之体育,当要使身体强健,不要使身体猛鸷,当使气血充盈,不要使气血愤与,当要使精神饱满,不使精神发扬。他种运动收效虽速,稍一不慎,即不免有猛鸷发扬之弊。太极拳的运动,此二种之弊可云绝对无有,太极之动作首在体松,松之既久,自然至于强健,即不强健而绝对不猛鸷矣;次在气固,固之既久,自然至于充盈,即不充盈而绝对不愤与矣。再次在神凝,凝之既久,自然至于饱满,即不饱满而绝对不发扬矣,有运动之利而无其弊,极合于为体育而运动之旨。与为运动而运动者大不相侔。立脚在体育一点而论,太极拳的运动似乎较一切运动为优,不仅以上所言之利弊是也,以显而易见者言之,一切运动必须有宽大的地方与设备,且要集合多人,在学校时,尚可日日运动,离开学校一年,只能运动几次。太极拳运动,无论地方大小,人之多寡,皆可运动,又毫不要设备,他种运动如足球、赛跑等,未免过于激烈,不是人人可以参加的,结果只造成少数专门运动员,此种少数专门运动员,在学校内,不注重他种功课,专事运动与体育之意,似不甚合中国人多而弱,要强种使要运动的普遍,不能普通的运动靠少数专门运动员,纵运动成绩极好,可以增国际之名誉,而不可以强国内人民,再激烈的运动,只有二三十岁的人可以参加,到了四五十岁便要告退了。一个人任事的时间不仅十年,所以运动的需要也不限于二十岁至三十岁,况且运动太激烈,反与身体健康有碍,每次大运动会后,必有若干大运动家感觉身体之不适。因此太极拳的运动,有三种的利益:一、不要大的地方与设备,是经济的;二、人人可以运动,是普遍的;三、老幼皆可以运动,是永久的。为运动而运动,他种运动当然有存在之价值,在积弱之中国并宜提倡,以增国光,为体育而运动,太极拳的运动诚然有不可轻视之处,但是太极拳学之颇难,在体育上虽有价值,在事实上终难发达,鄙人另“专”“一”“渐”三宁说,为学习太极拳的要诀,但非本题范围,恕不多讲了。
胡朴安简介
胡朴安(1878~1947年)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泾县人,国学大师。精研文字训诂之学,学宗戴宗、包世臣,尤长于《易》、《诗》、《说文》。胡氏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易经学》、《易序卦说》、《诗经》、《中国训诂学史》等著作六十三种。辛亥革命前夕抵沪参加《民立报》等工作,并在国学保存会掌管藏书。加入南社,与诗人柳亚子、弘一法师等创办“文美会”。曾先后执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胡朴安的太极拳得于陈微明。曾经是民国“六运会”的武术裁判。这篇文字是胡氏对太极拳的独特体悟,其中诠释太极拳命名之义,论述太极拳之技击价值、医疗价值、体育价值,尤为独到,是太极拳界一百年内一篇罕见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