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捕滥食行为将被追责入刑

2016-11-08

特许猎捕证是由法定国家机关颁发的,批准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证明文书,是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严格管理的法律措施。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特许猎捕证的相关法律知识。

乱捕滥食行为将被追责入刑

特许猎捕证审批权不下放

修订草案第十九条将现行法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特许猎捕证审批权由国家下放到省级。

有的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提出,野外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应严格控制,审批权不宜下放,建议保留现行法规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明确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仍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乱捕滥食行为将被追责入刑

修订草案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因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等公益目的从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予以财政支持、政策扶持;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证管理,并应当使用人工繁育子代种源;确需采用野外种源的,应当取得特许猎捕证。

有的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专家、社会公众提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首先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对物种保护目的与其他目的的人工繁育,在管理上应加以区别,对前者鼓励支持,对后者进一步严格规范。

法律委员会建议对修订草案有关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是增加规定,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及其科学研究,不得破坏野外种群资源。

二是,明确国家支持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因物种保护目的从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

三是,明确只有因物种保护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确有需要时,才可采用野外种源,并遵守本法有关特许猎捕证的规定;为其他目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都不得采用野外种源。

为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同时规定,对因物种保护目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再实行人工繁育许可证管理。

区分人工与野外种群保护管理

有些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专家提出,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一些人工种群,应与同类野外种群的保护和管理加以区分,采取不同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比如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的梅花鹿,已有几百年的养殖历史,规模上百万头,其人工种群可以移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样既符合有关国际公约,也与多数国家通行做法一致。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可以通过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养殖技术成熟稳定的一些人工种群移出该名录,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对野外种群的保护,防止非法猎捕破坏,明确对不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人工种群,应当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和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保证可追溯,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严加规范乱捕滥食野生动物行为

当前乱捕滥食野生动物时有发生,造成负面社会影响,法律委员会建议增加规定来严加防范: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同时,明确了违反上述规定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修订草案第三十九条规定,因保护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或者实行相关政策性保险。

有的常委委员和部门提出,这一规定涉及正在进行的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且目前一些地方开展的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是否属于政策性保险,本法如何规定,建议再作研究。

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这一条中的上述规定修改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预防、控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实行补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相关阅读:

特许捕猎证的基本内容

特许猎捕证是由法定国家机关颁发的,批准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证明文书,是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严格管理的法律措施。

为了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进行严格的保护。国家禁止对其进行猎捕、杀害,法律规定,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种情况,需要捕猎、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捕猎证;需要捕猎二级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捕猎证。

特许捕猎证应注明允许捕猎的动物名称、数量、性别、猎捕的地点、期限方式等。取得特许猎捕证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捕猎,并在完成猎捕工作后向发证部门报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