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平凡创业者的7年创业史

2017-06-19

创业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无处不在,它作为一个不断假设——试错——证实——再试错的过程,往往需要各种资源的调配和整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一位平凡创业者的7年创业史,希望大家喜欢!

一位平凡创业者的7年创业史

我是一个做服装生产(批发)销售的小商家,严格来说,可能并不能称之为创业。但是正如我在知乎上回答得那样,“没上市,没融资,也算创业好吗”。

08年辞职,创业不够钱,我辞职前的老板娘听其他同事说后,发信息让我过去,直接把提前去银行取好的钱塞给我。直到现在我离开那里整整六七年,但是每一次那边公司年会聚餐,老板娘和老板都打电话让我过去聚聚,老是说我当年在公司的表现给员工听。我觉得我就做了本份工作而已。

也许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好,尽职尽心做好。就算是最后一刻的和尚,也把钟敲准敲足,会给人留个好印象,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这句献给准备辞职创业的亲们和我们任何一个人。碍于我有聚会生人交流障碍症,我就去了两次,但经常会去老板家里吃饭。新同事我都不认识,坐着很不自在。

之后资金没有问题了,自己也有了想做的项目,就是在店面位置选择上很犹豫,举棋难定了一段时间。有个做这行的熟人跟我说:不要多想,看准人多的地方下手。事实证明她的说法是正确的。 入门的时候,有个有经验的人给你指路太重要了,人生任何时刻都一样吧。

铺面选好之后,刚开始的营业情况并不理想,当时周围做的都是一样的东西。我很想改善经营状况,经常逛市场,那天竟然碰到了一种新产品,我觉得适合我,进货回去上架,靠它赚好一阵子,机遇真的很重要。

后来由一家店面变成三家店面的过程也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总想着要有投资才有回报。现在往回头看,很多时候都是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耸着累成狗的身架。生意好的时候,怕厂家供货不稳定,自己补货不及时,怕有其他同行模仿,为精确备货存货,基本每天都要早出门逛市场,还得掐好时间回来看档口。为了省了几块的车费,那些货都要自己一个人提很长的路。哈哈,其实不是为了省钱。而是我的铺面当时在步行街上,只有那种“你看我最摇摆的”三轮车才直接到达,我不敢坐 。后来,有一次,货太多,提不动,坐了一次,一点都不惊心动魄啊啊啊啊啊啊啊!

店面多了,请了人,我没把自己当老板,他们也没把自己不当员工,一直到我那三家铺结业,他们才有离开过。很感谢她们几个,如果当时其中一个离开,都要我焦头烂额一段时间,这个事上面,我很幸运,没有多大累人的感觉。

而生意一不好的时候,不用说了,都是泪,全身上下死的细胞都可以把我垫到5公分了。感觉就要死了,还要拼命去想怎样复活,满腔热血地复活。

这种所谓业绩好带来的感觉和业绩不好的感觉都是持续更替,周期不定,哪天带给你什么感觉不是你能设定好的。365天下来,你吃或者没吃,你睡或者不睡,你都得带着感觉过日子。

2011年初,我把这三家店结束了。换了其他行业。严格来说,不算换行业。跟一个朋友合伙。

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听说过吗?2011年后我就在那里呆(萌)着。

说说我的合伙人,也是个女孩。08年我们就认识,算是朋友,还同床了一年。当时她是我老板妹妹的员工,她住在我老板妹家,我辞职后工作的地方离我住的地方远,老板妹妹让我过去跟她一起住。

我之前对她印象就很不错,有把她归为可以做朋友的人。我一向对于社交比较消极,一般的时候,我都没有兴趣去建立一个新的朋友关系,大多数的人来人往都是礼貌性说句话,点个头,没有什么后续。只能对同频率的人有交往的感觉,没能力和兴趣去调整其他人的频率。所以觉得可以算朋友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人。搬过来住一年,她不讨厌我,我不讨厌她。

2009年她离开了广州,2010年又回来广州,自己开店面。期间,没怎么联系,但过年有约见面。

2011年初,我结业那三家店,也知道她没有再经营那那家店。

我手机联系,要不我们一起去十三行吧。

她就回复我:好,明天见面聊。

那天,我们确认了资金的准备(我们都有准备,无需再筹备),逛了一下市场,去看了一下货源。第二天就去找商场,盘下了一个小店里。13800元一个月。大概也就一平方不到。两按一租,说好三天后才开始算租金。

一件服装正常程序三天可能就做出来,但是我的是一个店面(就算不到1平方,它也是一个店里,好吗?)需要多款式。所以我们决定到沙河商场调货过来应付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广州沙河服装批发,那里是全国服装批发价格最透明,最接近成本价格的地方,这点傲视全中国,全亚洲全世界,它的定位是低中档,低档为主。

调货,也叫炒货,串货。就是把一样的产品拿到不同的地方销售,利用销售地方不同,客户消费能力不同,从而适当提高价格,获取利润。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开始的。

这个情况,持续了一年,期间我们不仅仅去炒货,因为有熟人指点,我们还联系了十三行写字楼(写字楼经营的衣服款式,质量都比店里的好,当然价格也高,利润大)。

写字楼卖给我们他们淘汰的衣服,都是一系列一系列,几千几百件的。十三写字楼是全国服装流行趋势的风像标,换款速度特别快,淘汰率也高。一旦一款衣服市场有一部分人开始做了,他们基本就不再继续生产,而是用更多的精力财力去开发更新的款式,永远赚第一手钱。

写字楼的货质量比炒来的货,质量好了几倍,价格因为是写字楼急于甩货给我们的,对于我们来说,成本相差无几。

我们用低档的价位卖着中档的货物,客户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们生意很不错。第一年下来一个人赚了10多万。比我们预期好太多,我们起初的愿望都是:不亏就好,第一年自己的付出当做交学费。然而,我们还是赚了10多万。

说没有心酸事是假的,很多呢。一个款式你今天销售得好,明天你隔壁铺面就会有,你还不能说什么,谁叫你不是自己设计的。店里货物稍微摆得多,超过商场规定的红线,保安就过来没收,或者几个人站你前面(我们店里还不到一平方,他们站不进来。),你就得说一堆好话,发几句誓言,保证以后不要犯,可是货物一多,自然就会超过红线,不要我说我为什么要放那么多货在店里,因为当时没有仓库,没敢请人手,我们只想一平方米的地方能堆多1件,就有可能赚多1件的钱。

客户一有什么不好走的款式,自动忽略你单据上的“所有款式除非质量问题,均不退不换”,满腔热情拿过来要我们给她换,搞不好你以为她才是批发衣服给我的。都说除非质量问题才能更换的了,那么就有些客户把白色衣服拿过来,说没什么问题,就是换个色。你丫的,明显都挂到有衣架子的痕迹了,你还好意思衣服拿过来换?

对于这种上帝,我们唯有抛出“这次给你换,但你要知道这是你的过错,下不为例。那你还需要补点其他货吗”的句子。请跟我读,但要注意语气,前一句严肃后一句奉承。

但无论怎样,2011年就这样过去了,收获了意外之喜,也收获了一大堆卖不出去的衣服,一堆有衣架子痕迹的白色衣服,当然,他们是跟我之前三家铺面的剩余品默默地呆在仓库里。

2012年,因为觉得2011年群众基础打得不错,保本不会成为问题,我们租了一个大点的店里,2平方米,23000元一个月。请了一个小弟。还是继续2012年的经营模式。期间赚了20多万每人。也是有劳累,有汗水,有欢笑,有委屈,但也给了我们收获。

2013年,我们开始了自己生产的模式。这一年,有好多的可以说。

既然决定了自己生产,由联系工厂,买布料,买辅料,设计版衣,确认版衣,生产批量出货,每个环节都是个头疼的过程。

工厂的厂长是个大叔,就会发信息,不会发微信,还常常会手滑删除掉信息,跟他交代的事情,常常都会出错。还会一脸卖萌。

买布料是个重活,必须先逛,因为你不知道家的布胚是炒货的,万一你碰到一个炒货的主,你材料都比别人贵了,做出来的衣服能有价格优势吗?你还想不想赚钱?所以天天店里1点钟打烊,我们两个都会去逛布料市场,就在中山大学附近。看到适合的辅料,每样都买点,两个人每人提一大袋穿过车流不息的马路,顶着烈日,吹着冷风,愉快得奔向工厂,为下一个新款做准备。

9点,10点回到家是常事,在公交车上睡着过,回到家连脱鞋都觉得费劲,就想洗把脸倒头大睡。曾经为了等厂里师傅打一个样版,在工厂等到凌晨2点,走出厂里门口的时候都很想找家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趴着睡会,不回家了,反正明早6点又要起床。

这一年,我的睡觉状况:不可能自然醒,不可能失眠。

饭有没吃,有时候真得忘记了。什么都急,差一颗纽扣,差一跟拉链,你衣服明天都出不来。你说等会吧,让布行的人帮你直接送工厂,布行答应你15分钟送过去,可能3个钟之后你要的纽扣还没到工厂,送过去了,工人可能就下班了。没办法,大家都忙,大家都有自己的时间观念,唯有,我们两个人1点钟一下班,不太急就附近吃了快餐,急的时候就直奔布行。试过一天都忙到没吃饭,在路边宵夜店两人吃了差不多200元,隔壁2人只是吃了80多。

由店里到厂里40分钟的公交车,常常没有位置,空调不足,但我们俩还是睡着了好多次,试过老人主动给我们让位置。

布料辅料都有了,款式也定下来了,卖萌的厂长也沟通好了,做出来,还不知道好不好卖。碰到爆款,客户想要更多,你工厂交不了货,也是没什么用,服装这东西(我做是大众款的服装,也就是街款,不是什么高定服装)每个客户都需要现货,都想比其他人想先一步上架。

工厂加班加点赶出来,做大批量了,你运气好,这款还在爆,你就乐呵呵,心想总可以缓一会不用再做新版了,你运气不好,市场饱和了,或者你隔壁街的张三照版画葫芦,改了一下扣钮,换了一种手感稍微差点的面料,比你便宜了2元,呵呵,你这批货你自己看着办。我还能怎样,随机吧。

期间差不多就是这样,付出多了,回报了多,这一年有了一些更优质的客户,一些二手批发商,业绩也好一些。

2013年也就这样过去了。

2014年,我们还在原来的铺面经营,但多拿了一个铺面,大概有10平方,5万元一个月,请多4个人。原先的铺由2013年的后期请的小妹和小弟在一起看,还加一个新人。

我和我朋友都过来了新铺面,还有新员工。

2013年一年下来,我们清楚了自己什么款式走得好,2014年调整了方式,不再做更多的款式,而是专门做一种面料,一种款式系列版。这样的好处是客户觉得你专一,有需要这个系列,能想到你(我不敢说能首先想到我,十三行做服装的有好几千家,好几千个仓库,我再很努力很努力10年,客户第一个想到的也不太可能是我)。我们两人也没有那么累。布胚品种单一,布行固定,送货也及时,工厂沟通顺畅,辅料剩余浪费减少,成本价可能就会便宜5毛1块。

客户首先听价格,你价格贵了,他才不会理你是纯棉还是纯金。价格不合适,上隔壁街,反正几千家批发店,几十万个款,非得挑你一个不行?价格谈好了,你面料看起来差一点,照样白搭。

说多了都是泪!“同样的质量,价格比别人低,同样的价格,质量比别人好”,你想我也想,我们唯有努力吧。我做出来,你要就可以了。

创业的定义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根据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

创业是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商机并加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获得利益,实现价值。

科尔(Cole)(1965)提出,把创业定义为: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