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成功的秘诀

2017-03-20

毛主席丰功伟绩的一生,象灯塔一样照亮中国和世界,他的个人成功,也是中国革命的成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毛泽东成功的秘诀,欢迎阅读!

关于毛泽东成功的秘诀: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探讨毛泽东同志的人生轨迹,我们发现,毛泽东一生有几个最要紧的好搭档。而其中最重要的好搭档是周恩来同志。当在周恩来未与毛泽东形成搭档之前,毛泽的工作并不顺利。当毛泽东与周恩来形成搭档之后,毛泽东的事业同革命事业一起开始辉煌腾达,一步步走向胜利,很少出现挫折和失败。

周恩来可以说是个前无古人的辅弼能臣。他的纵横捭磕的才能。只有遇上毛泽东这样的会拿主意的明君。才能发扬光大。历史上这样的能臣只有楚汉时期的萧何。更早时期的范里,三国时期的孔明可有一比,但周恩来比古人甚至要更胜一筹。

从秋收起义开始。毛泽东第一个好搭档是卢德铭总指挥。促成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当时毛泽东只是一个受党中央派遣组织起义的特派员身份,总指挥是卢德铭,毛泽东手下没有一兵一卒,起义官兵的绝大多数是卢德铭的手下,在起义受到挫折的时候,卢德铭手下将领主张贯彻中央事前确定的方针。要率领残兵败将去攻打长沙,现在连个小小县城都拿不下,打长沙那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子,最后弄个全军复灭的下场,。毛泽东审时度势,从大局形势考虑问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保存来之不易这一点革命实力,因为共产党当时还没有自已的武装,这点起义武装就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拼光之后,那么革命形势又会回到原点,毛泽东主张起义部队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但是遭到起义部队主要将领余洒度师长等的强烈反对,他们拿中央的即定方针来压毛泽东。这个时候作为起义搭档、总指挥卢德铭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卢德铭最后力排众议,坚决地拥护毛泽东的主张,毛泽东的这一次胜利,可以说是他在党内斗争中的第一次胜利。

毛泽东的第二个好搭档叫袁文才。帮助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地区站稳了脚跟。有些历史书称袁文才是个土匪出身,紫言斋认为,这样说是不公平的,袁文才手下当时有百十来条枪,名称叫农民自卫队,主要干打土豪的勾当,同时,袁文才本来就是共产党员,曾在永兴县城领导起义,救出八十多个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后来失败,带领贺子珍他们从永兴撤到井冈山上。这支队伍的性质怎么定义。首先,袁文才是共产党员,那么这支队伍是党领导的队伍。第二,他发动过起义,救出共产党员。土匪怎么会为救被逮捕的共党员而冒险起义呢?他们实际上是一支共产党的起义部队,问题根源可能是他们的行动没有列入中央的起义计划,是少数几个共产党员擅自行动罢了.与土匪是绝对挂不上勾的。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冈山,袁文才听说毛是中共候补委员,将毛泽东当成共产党的大官。对毛泽东言听计从,竭尽全力帮助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的部队很快被编入毛泽东的部队。史称红二团。袁文才任团长。有七百多人枪。(毛泽东起义部队叫红一团)。在井冈山斗争中,袁文才自始至终站在毛泽东一边,支持毛泽东坚持井冈山根据地,特别是朱毛两支部队会师之后,省委要求他们放弃井冈山去湘南开展夺取城市的斗争,毛泽东不同意。认为目前是敌强我弱,去湘南打城市只会失败,如果连井冈山这块根据地都放弃的话,一旦失败,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了。在这场斗争中,袁文才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后来朱德和陈毅带两个团的部队去湘南,果然打了大败仗。部队损失过半。幸好毛泽东怕他们无颜再回井冈山,特意带部队下山接应朱德陈毅,不然部队有可能在流转途中全军复灭。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因为有袁文才的支持,使得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在同省委的冒险主义斗争中。毛泽东始终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使得冒险主义错误没有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造成太大的损失。而这个坚定的支持者就是袁文才。

毛泽东最受挫折的经历就是在瑞金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时期,开头两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之间虽然的争论,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还能得到贯彻。到王明时期,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不仅不能贯彻 ,相反遭到无情的批判。毛泽东在这个时期是走麦城的时期。举个例子,两次打赣州。第一次打赣州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说赣州城沟深墙固。敌人准备充份,打赣州会得不偿失。他没有说服决策者,就建议一个折衷办法,建议对赣州城只围不打,由于赣州被敌人视为重要战略要地,敌肯定会派兵救援,红军只宜打来援之敌。消灭敌有生力量。但是毛泽东建议没有被采纳,红军以优生力量打赣州,结果由于城墙坚固,敌准备充分。红军死伤惨重,没捞到丝毫好处。第二次毛泽东坚决主张打赣州,可是许多人反对,毛泽东做大量的说服工作,阐述前一次打赣州的弊端,这一次打赣州的便利条件。最后派当地一个红军指挥员带兵打赣州,没遭到大的抵抗就打下了赣州,本来毛泽东两次建议都是正确的,后来的总结反倒遭严厉批判。第一次失败说成是毛泽东的错误,第二次成功说成是他们的功劳。完全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了。这件事情足以说明。当时毛泽东的尴尬处境。

毛泽东在军事和政治上走上全面胜利的是从艰难的遵议会议之后,如果将遵议会议当成又一个起点的话,毛泽东这一次的起点与以往不同,一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好象专门是为毛泽东东山再起做准备的。二是毛泽东第一次被周恩来看中。在周恩来看来,革命真正主脑只有毛泽东才能当之无愧,当周恩来这样一个辅弼良臣看中毛泽东之后,毛泽东真正地步入政治事业的坦途,在周恩来的辅佐下,毛泽东这个主脑在党中央真正发挥中枢作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政治理论,毛泽东所有的正确主张都得到全面贯彻,他再也没有了在瑞金时的尴尬了。

假如毛泽东没有遇到象周恩来这样一个辅弼良佐的话,毛泽东事业肯定有更多阻力,他的正确主张不一定会全面得到落实。党内还会更多的斗争。共产党最终能否取得胜利都是一个问号。因为在毛泽东之前历届党的最高领导,他们都有一些幼稚,都不是肩负领导中国革命全面胜利的大任。从陈独秀,瞿秋白,李立山,向忠发,王明,博古等,他们一个个都是脱离实际,盲目地跟随共产国际。不会结合中国的实际。发挥不了主脑作用,中国革命在这类幼稚病的领导下,肯定会不断地吃败仗,会遭受挫折。而一个个挫折和失败,也必将将那些幼稚病一个个淘汰,而周恩来这样一个辅弼良佐,他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的优秀,每一个当家者都想得到他的支持,而周恩来自已,他也在不断寻找正真的好当家,当他遇到毛泽东时,他终于如愿以偿,这叫凤兮梧兮,梧兮凤兮,相得以彰兮,琴瑟之和鸣。

应该说,蒋介石也不是寻常之辈,周恩来曾经是黄埔教官。蒋介石是黄埔校长。蒋介石早有野心,但他没有将周恩来留在自已身边共事。说明他眼浊,周恩来在黄埔时一定跟蒋介石有许多接触,是他当时没有发现周恩来,还是周恩来没有相中他,我认为,蒋介石没有想办法让周恩来与之共事,这可能是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