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论文

2017-06-15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期的中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论文篇一

《关于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分析》

摘要:笔者通过对什么是德育,和中学的德育现状进行简要的描述,表达了中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中学德育的看法。通过对实现德育四种途径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中学德育究竟应该由谁负责,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增强中学德育时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德育;现状;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73-01 一、中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期的中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一般认为中学德育就是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教育对中学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除了道德,政治,思想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1]

当问及对德育重要性的看法时,学生、老师、家长的观点不尽相同。

中学生认为: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劳动教育)这五项中,智育排第一位,其次就是德育。中学生普遍认为,德育在学会做人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认为:学校是比较重视德育工作的,每学期都有德育安排,教师有时也参加学校德育研究。但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注重应试教育、注重升学率的大趋势下,德育在学校的地位不高、流于形式、效果一般、作用有限。

家长认为:良好的德育对青春期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是相比之下学习更重要,在与学习不冲突的情况下,很支持学校的德育建设。

二、中学德育的负责人是谁?

(一)德育实现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教学

在学校里,政治课被视为教授知识的德育课,政治课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德育的主要途径。

2.学校其他学科的课程

其他的教学虽然不如政治课的德育倾向性明显,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育人的过程。

3.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其教育理念、管理模式、个人素质、德育重视程度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4.课外、实践活动

一些的易操作的课外活动、定期举行的班会、个别心理辅导活动,都是有助于德育实现的形式。

在这些实现途径中,除了必要的显性教育,更注重的是隐性教育。成功的教育应实现于无形之中,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既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二)中学德育应由谁负责?

在湖北针对教师的一项“您认为在学校里,德育应由谁负责”的问卷调查中,校长、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班主任、全体教师都被选入为。[2] 其中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核心,其教育理念是影响整个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校长理所应当成为一个学校德育建设的负责人。2012年4月安徽省广德县四合中学就身体力行的实施了校长德育负责制,为保证德育成效,还具体细化为日常规工作、周常规工作、月常规工作、学期常规工作。将德育贯彻到课内外的学习、生活各方面。

同时调查也认为,班主任责任也很大,仅次于校长。与其教师相比,班主任除了主抓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对学生的影响大。由班主任负责德育工作,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三、如何增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一)更新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智育与德育并重,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合理安排教育内容

政治教育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内容抽象和相对滞后。中学生虽然已经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政治理论还难以系统把握,所以在政治教学或其他形式的思想教育时,应因材施教的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使内容深入浅出,以利于他们接受。同时政治是动态的,而教材是静态的,要求中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时政做适当的延伸补充。

(三)改变教育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不能仅以学习论英雄,导致最后培养出的学生,只有学习“行”,其他样样都“不行”。评价标准的改变可以提升学生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需要改变,班级排名不能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应增加其他考核评比标准,如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程度都应纳入评价标准之列,督促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内应切实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外部条件。

(五)优化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给孩子灌输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父母应该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事、做人,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秋兰.班主任工作与德语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4.

[2]杜时忠,杨炎轩,卢旭.社会变迁与德育失效-转型期中小学德育实效报告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

[3]孙迪亮.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误及其矫正[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

作者简介:解科珍(1991.11―),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