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的美学意义(二)

2017-03-20

艺术家在选择审美对象时的审美感知是带有专业性的。那么,摄影者的审美感知是什么呢?摄影者尤其是纪实摄影者的审美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大千世界、众生浮象的时间流逝,空间变幻,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纪实摄影的美学意义,分享给你们!

从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开始,摄影行为就在人类社会中饰演着重要角色,几乎在人类所有活动中,人们都在以这种形式那种形式利用摄影为人类自身的存在、发展、完善服务。传播媒介的发达及先进的光电子技术发展的今天,摄影的普及性和易于被各阶层人士接受的特性包容并蓄地以摄影文化的形式渗入现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照相机以它的公正、真实、直接可视等无与伦比的客观性包容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摄影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于其纪实的本性;因此纪实从一开始就成为摄影与社会的通道,由这条通道照片通过对现实时空排列组合式的截取,用人类自身的形象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

纪实摄影的美学意义:

“艺术的使命,就是使我们在这种鉴别美的领域里得到提高,减轻我们对自己注意力的控制”其产在这里指出艺术原有给审美划出界限的使命,而纪实摄影更多的正是以拍摄者的直觉力在现实时空中为自己的领地划出了地盘,并以影像的形式为人类的审美提供对象。

艺术家在选择审美对象时的审美感知是带有专业性的。那么,作为摄影家的审美感知是什么呢?是画家于色彩、线条,还是音乐家于音响、节奏?当然都不是,否则摄影就不成为摄影了。摄影家尤其是纪实摄影家的审美感知是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大千世界、众生浮象的时间流逝,空间变幻,在与这些不断消逝的东西打交道时,纪实摄影家最关注的是对象的感性形式,具体一点就是对象所能赋予摄影画面的一切因素:时间进程、空间位置、光影效果等事物众多的细枝末节。对这一切在瞬间完成排列组合的瞬间把握构成了幅成功的纪实作品,因此纪实摄影家的审美感知的最终决定力是直觉,直觉的崇高的地位被摄影家们捧为神灵。

摄影一方面强调敏锐的直觉力:不要想,意念是很危险的(布列松),另一方面又强调必须时时刻刻都在想,全视摄影家自身的素质、个人经历、情感、学识及对社会的理解等对直觉力的融发,摄影的直觉力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平时的不断实践、不断观察、高度专注及个人的情感体验上的。

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摄影家的个人偏好对所摄对象的直觉力的影响上。

如同样是对人性的关注,卡帕是生命的勇气和自己心爱的炮火拉近,这是一种对战争现场感精确把握的直觉力;史密斯是以温情的眼神注视着人类的痛苦,他的直觉力当然是诉诸于有关人类一切公害的曝光上;布列松则是用超现实的眼睛逼视现实本身,这种直觉力亦大于只在现实与梦境更为接近时才爆发,所以摄影家的直觉力又是决定一个成熟摄影家风格的重要因素。同其它创作一样,“独创性”也被纪实摄影家放到自己的价值天平上,并以较重的砝码占有一席之地。

纪实摄影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摄影家与众不同的目光上。“摄影家要具有婴儿式初入未知国境的旅游者那样的目光”(毕尔·布兰德),这就是要求纪实摄影家用自己的眼睛把握平常,用自己的大脑理出头绪,用自己敏锐的直觉抓住现实,并以自己的独特的摄影语言、视角、构图、光影等鲜明的显露出生活态度,纪实摄影的独创性其次体现在所有内容形式的原创性上,社会生活的每一项内容及事件的意义都是纪实摄影家要用镜头透视的对象,而最新被发现出的社会生活的最有意义部分无疑会代表的后类似情节表达的一个标准或者模式,同样,体现内容的每幅影像都会与之相应的原创形式或特征。所以这要求创作者必须挣脱相机的束缚,尽可能让被摄对象以它自身要求的构图形式(广义)被对焦、被曝光——即以原创性的方式处理他的每一张照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