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

2017-04-06

读《论语》,写心得,感悟人生。看人看优点,学人长处,扬长避短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最终目的。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读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篇一

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 “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同时为她的这种崇高的境界而感动。

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 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个敞亮的心怀。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饱满、充盈,让自己有一种大欢欣,让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自己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于丹教授同时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人在社会上,要使自己做过的事都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人们对你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对自己严格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

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 于丹教授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想也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孩子有个别差异,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对发展慢的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子讲求的是“恕”,是心灵上的一种平和。这一讲给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它像一剂良药,清凉,让我有一种直澈心肺的感觉,它告诉我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对待自己。我知道了生活的方向之后才能给孩子们指引方向,才能帮助他们成人、成材。

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并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与家长。我们教师的整体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虽然家长对其子女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但我们教师应该利用学校这个有力的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来改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习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要去抱怨,而要有责任,首先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做师德的表率,以师风、师魂,坚决抵制一切有悖师德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感染和带动周围的教师,甚至学生与家长,做到一个教师就是一面旗帜。

“道不远人,温暖人心”这是于丹教授对《论语》这部伟大著作的评价,在这里我引用于丹教授的名言来表述我内心对《论语》所树立精神的仰慕,同时对于丹教授可以以如此生动却又不乏深刻哲理性的方式来对象我这样的人进行思想上的洗礼表示尊重和感谢。以上这些是我读了这本书,我的心灵产生了一些触动,触动着我不得不寻找自我的坐标,触动着我寻求快乐的生活,触动着我做淡定从容、心平气和的教师。

读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篇二

几天来,我如饥似渴的读罢于丹老师所著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掩面而思,不禁感慨万千。一部2500年前的经典语录,在2500年后还能如此扣动人们的心弦,它穿越了千年的尘埃用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昭示读者、启迪读者。作者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围绕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论语》,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

读这本书必须沉下浮躁的心,去品尝其中的种种况味,它不是教科书,没有说教,《论语》只是一些简单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就像春有百花,夏争凉,秋有稻香,冬观雪一样自然。在物欲横流,人性被污染的今天,升官要靠钱铺路,做事需要打通关系,竞争的残酷同时也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人和人的关系也因为“经营”而变的惟妙惟肖。以至于同事之间真诚的交往变成了某种为生存而必须去做的经营关系。人们亟需从古圣贤那里找到安妥灵魂的灵丹妙药。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笼,恰如暴雨骤至,激起泥土芬芳,又似一缕拂面的春风,吹开人们皱褶的心,帮你看开得失,超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因此要读它的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从中领略到快乐的秘诀、寻找到心灵淡定源泉。

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每每运用这些穿越了千古尘埃的简单真理来解读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时,都会产生阵阵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醒悟。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于丹的《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缺憾。常言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确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们往往面对着在婚姻、家庭、就业、升迁、评职等等种种困惑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人的心态真的非常重要。对同样已发生的一件事情,你换一种心态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再做出努力,就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正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论语》倡导了一种价值观: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否则只能增加苦痛。然后,要尽可能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缺憾。这样你就会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每天有新的轮回,你就能笑看云倦云舒,闲观花台雨露。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得与失中渡过岁岁年年,其实得失在我们心中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也能乐在其中,《论语》中“人遗弓,人得之”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其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读《论语》开卷有益,它可以让你放下心灵的负荷,尽快走出阴霾,坦然面对生活,你的每一次进步,就是为社会增加一个和谐的音符。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每个人一生中都离不开朋友,也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告别旧朋再叙新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读罢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受益匪浅,豁然明了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又有几何?商海中朋友之间尔虞我诈,官场上朋友之间唯利是图、相互利用,平凡生活中朋友之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于酒酣之后相互称朋道友,其实常常是貌合神离,这绝不是孔夫子所言的良朋益友。读罢于丹的《论语》心得,悟出了朋友的真谛,好朋友就是洗去尘铅之后心与心的交融,好朋友未必能帮你改善现实生活条件,给你带来富贵,但一定要有心灵的默契,给你送去温暖。唐代诗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种美好的朋友情怀。重新审视、打理我的朋友,每一位都是我的良朋益友,我的生命里或许可以没有感动、没有胜利、没有成功,没有其他的东西,但唯独不能没有的是朋友。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也不会忘记,每次偶尔念起,还是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朋友是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藏在眼底;朋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这就是我对朋友的感悟。正是身边有了这样一群真诚、坦荡,为人诚恳且广见博闻的好朋友,才完善了我的品德,提高了我的修养,丰富了我的内涵,让我的人生更加多彩亮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分舍昼夜”,日子真的在不经意中一天天划过。正如朱自清所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人生有限,自然永恒,有多少人对留不住、挽不回的光阴感慨万千,“恨不能系长绳于青天,拽住西飞之东日”。

于丹《论语》心得---人生之道告诫我们,人生来去匆匆,亟需人们去珍惜,去理解、去探究如何走好这段极其宝贵、如火如荼、风风雨雨的历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遇,不踰矩”。人生就是一段旅程,生命是由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完成所累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必须有目标,但这目标可以宏伟,也可以平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如你我,你可以没有辉煌的结束,但你不能没有闪耀的过程。一个人从孩童直至耄耋老人,要打理好你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不同的驿站中活出不同的精彩。

人生花朵五彩缤纷,人生的道路千回百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因而每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经历也不尽相同,或春风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或坎坎坷坷,但都要走过时间的春夏秋冬,领略风光的东西南北,经历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就是《论语》所倡导的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快乐当作事业,把事业当作快乐,让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活出灿烂阳光,温暖他人,同时也温暖着自己。

读《论语》,写心得,感悟人生。看人看优点,学人长处,扬长避短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些简简单单的真理,到底又该如何把握呢?那些简单道理中所蕴含的哲理、深藏的玄机,应怎样去禅透呢?我想,也只有在漫漫岁月的实践中,慢慢的去顿悟吧……

读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篇三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里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播出后,于丹《论语》心得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里的每一点,已成为许多的一面镜子,我也有幸捧起这本书一读,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论语》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教授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想地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有成绩出色的有成绩平庸的,还有成绩较差好,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对之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论语》心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真希望各所层的人都解领略一下其中之道,让我们一起各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