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论文
宗教作为一种以异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而被实体化了的一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生活现象,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宗教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宗教文化论文篇一
宗教的文化功能
摘 要:宗教作为一种以异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而被实体化了的一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生活现象,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阐述宗教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从启蒙、解释;教化、规范以及凝聚、调控几个方面探讨了宗教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宗教;文化;关系;功能
引言
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与其他意识形式交互影响,发挥了巨大的启蒙、解释功能;教化、规范功能以及凝聚、调控功能,成为人们包罗万象的纲领,思想的原理,行为的原则,激情的源泉,道德的效准,人际关系的纽带,社会秩序的保证。产生了宗教哲学、宗教伦理、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众多的宝贵文化财富。
一、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中,宗教一直高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顶端,支配着广大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各种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各种文化无不从宗教观念吸取自己成长所需的营养,并通过宗教活动来展现自己的存在,继之获得自己的表现形式。文化与宗教的这种历史性的结合,并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完全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其中也有自然而然的成分,表现出某些历史的必然性。
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部人类宗教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化发展历史。这是因为,宗教的创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这中间,不仅涉及精神文化的整合,这是一种高度复杂而又高级的精神文化创造过程。不仅如此,宗教还通过理论化的方式,解释和规范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丰富习惯,从而赋予这些风俗习惯以文化内涵。
宗教观念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在远古时期,由于对身边的事务无法进行解释,先民们的脑海中变萌发出了宗教的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观念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这一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与扩张,逐渐走向了一个区域,乃至于全世界。宗教不仅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在时间上也延绵不绝。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三个世界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现代文明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哲学、艺术、音乐等等,都是与以这三大宗教为代表的宗教有关。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与科学观念类似的是,宗教为人类提供了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框架和思路。并且,在这一框架和思路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一整套的符号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这些符号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不仅如此,宗教通过超验的神的建构,创造出了一个高于人类社会,并且支配人类社会的主体,这一主体居于无上的地位。这是一种区别于物质财富创造活动的精神文化创造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宗教的认识,也是处于发展之中的。到了近代,很多学者对宗教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彻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学者克里斯多夫・道森(Christopher Dawson)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克里斯多夫・道森的观点中,宗教是历史的钥匙,要挖掘一种文化,就必须理解一种文化的宗教根源。正如他所说的:“如果像我所深信的那样,宗教是历史的钥匙,那么,除非我们理解了一种文化的宗教根源,否则,就不可能理解这种文化。”[1]这一点,可以从世界历史上找到佐证。不仅仅是西方,在中国,儒学以及儒教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文化体系,而伊斯兰世界里。伊斯兰教也塑造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因此,可以这样说,宗教诞生于文明,也在塑造着文明。正如克里斯多夫・道森所说:“伟大的宗教并不是世界各大文明所产生的副产品,在十分真实的意义上,伟大的宗教是伟大的文明确立于其上的基础。一个失去宗教的社会迟早会丧失其文化。”[2]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文化可以有多重表现形式。比如说器物可以是文化,一系列的制度也可以是文化。当然,社会群体的行为与社会群体的意识,也是文化。对于宗教来说,无论是任何文化形式,都可以囊括其中。在宗教里,各种文化形式具有所体现。在器物层面,有教堂(清真寺/寺庙),有圣物;在制度层面,有节律,有神职制度;在行为层面,有礼拜,有弥撒,有礼佛;在意识层面,有轮回地域之说,有上天堂下地狱之说等等他。这些,都以多重形式,展示着文化的存在。
二、宗教的文化功能
(一)启蒙、解释功能
宗教是以神圣观念及其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其最初发端于原始时人创造出的一种超越自身以及自然的限制,寄托美好生活期侍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以超自然的羽翼,成为划破原始时代黑暗世界的一道曙光。赋予了原始人超出动物式的感性直观。孕盲了人类关于超人与人,超自然与自然的思考,成了文明时代各种神学思辨,哲学思考和科学探索的起点。
如果原始人没有某种关于“超自然力量”的意念,就不会有超人的宗教之神,也就不会在文明发展的一定阶段,也就不可能因此而激发起把这种“超自然力量”还原自然力量的自然科学,把超人还原为人,把神性还原为人性的启蒙哲学。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和宗教观念的发展同步的。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宗教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文化。比如在西方,当今的绘画和音乐,基本上是源于基督教。近代的绘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受到基督教的极大影响。再比如说,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佛教文化的宝库。这些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艺术作品,非但没有因为宗教的色彩而有所局限,反而因为宗教因素的存在,使得其更加富有美学特征和欣赏魅力。这些作品,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艺术家专门的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创作史上的永恒经典。宗教都具有一定的宗教仪式,特定的宗教仪式,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特有的仪式性文化。比如说伊斯兰教中的开斋节。其宗教意涵是封斋结束后的庆祝,但是现如今,开斋节的宗教意味已经退居其次,开斋节本身已经成为伊斯兰教各民族共庆的节日,成了伊斯兰教各民族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探索、研究和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当人类难以用理性和实证方法来解释世界现象时,宗教就当仁不让的通过其特有的直观性、猜测性的幻想方式来填补这个真空。”[3]与科学类似的是,宗教也为社会提供了一套解释框架和解释理论。在科学尚未出现的前科学时期,由于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缺乏,对于一些超自然的现象难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开始承担起解释世界的功能。宗教的特点,决定了其解释世界的模式,依旧是其建构起来的神的体系。虽然这一解释体系在现如今看来显得荒诞不经,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历史环境,这一解释体系还是具有了很强大的解释功能的。不仅如此,科学的产生,也是在宗教的启发之下。对于宗教解释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现代科学的诞生。因此,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虽然有有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验体系足以解释一些自然、社会、思维现象。但宗教文化依然在科学无法完全把握的人生问题、伦理问题和心灵问题方面,保留着解释功能。
(二)教化、规范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宗教生活和宗教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社会的道德,法律乃至社会风尚。在前科学社会,由于宗教的解释成为主导的解释方式,使得宗教的理论体系内化到了社会成员的内心之中。在这一背景之下,社会成员会掺杂着崇敬与畏惧之心,以规范化的形式来对神表现崇拜。这一过程,就是宗教的教化、规范过程。无论是人类社会的初期,还是近代,乃至现代,宗教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行使其教化与规范的功能。宗教通过对神的抬高和对人的贬低,构建出一套克制自己,服从规范,敬畏神灵的文化体系和仪式体系。这一套文化和仪式体系,具有所有成员下的普遍约束力。这一普遍约束力的背后,包含着精神上的审判和肉体上的审判。如果成员背离了这一套文化和仪式体系,就会被斥为异端,轻则受到精神和舆论上的审判,重则还会受到肉体上的审判。这一点,从近代科学家伽利略和哥白尼身上就可以看到[4]。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文化和仪式体系,开始逐渐向整个社会挑拓展,从而在整个社会层面塑造社会精神,从而将影响力拓展到所有社会成员。无论是从外在的强制力方面,还是从内在的精神洁癖方面,社会成员都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乃至生命威胁。正是在这种高压之下,宗教的文化和仪式体系,才会成功的渗透到社会之中,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平凡的道德要求,就会演变为一种强制性的道德法律,社会成员对道德的遵循和违背,也就演变成了对法律的遵循和违背。
(三)凝聚、调控功能
对于宗教来说,社会凝聚功能是其一项重要的功能。宗教之所以具备社会凝聚功能,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第一,宗教本身的对统一和权威性的要求,使得宗教总是倾向于实现社会不同团体之间的整合,其思想本身也是将所有成员纳入到其统一的思想体系和行为体系之下的;第二,信徒对宗教的信仰,使得师徒之间产生了“自我”与“他人”的区别。“自我”都是兄弟姐妹,都是基督兄弟,都是伊斯兰兄弟,而其他人则是异教徒。通过这两个层次的作用,使得宗教具有很强的社会凝聚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宗教本身带有的文化性,发挥了巨大的启蒙、解释功能;教化、规范功能以及凝聚、调控功能,成为人们包罗万象的纲领,思想的原理,行为的原则,激情的源泉,道德的效准,人际关系的纽带,社会秩序的保证。为人类文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在近代文明作用下,以宗教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趋式微。但宗教文化依然在科学无法完全把握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伦理问题和心灵问题方面,保留着一定的功能。宗教中蕴含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尤可借鉴,有助于我们平衡功利心态,解释人生痛苦,寻找精神寄托。
参考文献:
[1]段德智.宗教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高长江.宗教的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美]蒂里希.文化神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4]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M].成都:巴蜀书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