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作品_原创散文欣赏

2017-06-02

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原创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原创散文作品:过年了

昨天到街上溜达,街上到处都挂的红灯笼、中国结,有不少商贩在卖春联年画,路边饭店也打出了订购年夜饭的招牌,明天就到年三十了。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快过年了,而我看见年夜饭这三个字,思绪立马飞回了故乡164团一个叫老六连的地方,飞回了儿时难忘的岁月。

小时候,年味很浓,盼过年的心情很急切,总觉得家里的日历撕的太慢,曾经以为只要把日历多撕几张,日子就可以过的快些,被父母笑骂:傻孩子。

过年多好了,特别是年夜饭,要多丰盛有多丰盛,老妈变着花样,把平时攒的,年前购置的好吃的,统统的都摆到桌子上,可以吃很多一年都见不到的好东西,比如饺子、红烧肉、柿饼,上面有一层白霜一样的东西,吃起来像糖密一样,香、甜、涩,味道奇佳。大白兔奶糖,入口有浓浓的奶香,粘牙,高粱饴软软的酷似现在的果冻,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子,可以出门拜年要糖果、香烟,可以捡哑炮,放鞭炮,可以吃的小肚皮滚圆,总之开心的事情多多。

事实上,过完腊八粥,过小年,连里就开始有年的味道了,过了小年,就开始筹备过春节了。

这几天老爸脸上难得的会露出笑容,会去理个发,刮刮胡子,吹着口哨,宰鸡杀兔子、粉刷墙壁,收拾房子,打扫房内四角的灰尘蜘蛛网,清理房顶院子里的积雪,准备好过年几天用的冰块,和劈柴。老妈系着围裙,开始洗衣服被套枕套窗帘,开始剁包子馅饺子馅,开始蒸的白菜萝卜肉包子,开始蒸馍馍烙饼子,开始煎带鱼,炸油条、麻花,油饼,馓子、肉丸子、虾片。我最喜欢吃虾片,看见小小的薄薄的虾片在油锅里迅速膨胀卷曲身子觉得很是神奇,等虾片有点焦黄就可以捞出来吃了。我心里老是惦记这件事,在外面玩一会就回溜到灶台跟前,拿起一块放进嘴里,老妈笑着呵斥,馋嘴猫,小心油烫着,去去,到外面玩去。

过年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连队里不时传来猪的嚎叫声,空气中有火硝的味道,偶尔听到一声鞭炮响,有时候是三四响连续的,走在连队的路上有时候不小心还会下一跳,那是同行的孩子再扔鞭,连空气中都带着喜庆的味道。

这时候你可以听到家家户户有剁肉、切菜、刀剁案板声。说到除夕的刀剁案板声,有个典故: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女人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要不俗语说穷人怕过年,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除夕的晚上,老爸先用盘子把鱼肉鸡肉水果点心盛好,点上香开始磕头祭祖,神情很严肃,祭过祖先、贴上春联。就让我出去放鞭炮,我立马屁颠屁颠的跑出去,放完鞭炮,全家一起吃年饭,在吃饭桌上,任何人不得讲(不吉利的话),说了就要挨骂。老妈有时候也包几枚一分两分硬币在饺子里,谁吃到谁有个好彩头,就能多挣钱。于是我们兄妹几个都渴望自己能吃到,我吃过好几次硬币也没有见多挣钱,可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直都在继续。

吃罢年饭,一家人开始"守岁",过了半夜十二点放鞭炮寓意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那个时候讲究初一早晨,谁家新年开门早,谁家就大吉大利。于是我们就守岁不睡觉盼天明,早早的去给别人拜年好多要点水果糖红山烟雪莲烟。像我们这般大的孩子尽管嘴硬,说今年三十一定守夜,可多半是熬不住的早早的就睡了,等醒来外面已经鞭炮声此起彼伏。等有了电视以后,我们边吃年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对春节联欢晚会的期盼反倒把年夜饭的感觉冲淡了,不知不觉,年就过去了想留都留不住,小小的年纪里就知道美好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先给自家长辈拜年,再出门拜年。大人们见面双手抱拳恭喜恭喜,新年快乐。这时候人们都是和蔼可亲喜笑颜开的,都很大度,往日的不和恩怨都看不见了。

爱喝酒的人家会在八仙桌上摆几个小菜,花生,猪头肉,凉拌粉条,白菜心,豆腐干,卤熟的牛肉、鸡爪、猪心、牛心之类的。爱喝酒的人到谁家都可以喝两口,贪杯的走不了几家就醉了,被连里人传为笑谈。

孩子们成群结队一家一家拜年,伸手要糖要烟,有点人家记不清了去拜两次,惹大大人笑骂:糖前面给过,装把瓜子走,说着把盛瓜子的盘子递过来,瓜子谁稀罕,扭头就走,嘴里还嘟囔着小气鬼。也难怪,那个时候家里都穷,水果糖也舍不得多买。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和过去没法比,天天都像过年,想吃什么上街都可以买,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远。

那种放开肚皮吃好吃的、穿新衣,捡哑炮,成群结队拜年要瓜子和糖果,让人期盼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成了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经典画面,现在我们只有用回忆感慨来祭奠我们逝去的不会再来的少儿时光。

原创散文作品:风雨变迁见彩虹

提起河水山(Bukit HoS wee),可说是家喻戶𣇈,它有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不平凡的过去。河水山在1961年5月25日哈艺节那天经历极为严重的火灾,即大家熟悉的“河水山大火”。那场无情的大火,吞噬了六十英亩的坟地及木屋,摧毁1万6000人的家园,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史上,为重要的转折点。。

当年我们住在乌桥头(河水山一带),我和哥哥就读於中峇鲁路的成保小学,为了抄捷径,我和哥哥及鄰居同学每天都要徒步经过河水山木屋区,绕过多家木屋的门口,边走边玩,手里总是捧著雪球或一包冰雪,一点都不觉得路途疲劳。有趣的是,木屋区的居民从来不干涉我们的经过,会打扰他们的清静,也許这和当时人们纯朴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记得如果踫到下雨天,木屋区及四周总是泛滥成灾,看不清地方的水沟和烂泥区的位置,可说寸步难行。那时老祖母一定不辞辛苦,拿了雨傘及一根长竹竿来接我们放学,以长竹竿试探水位深浅及水沟位置,脱下鞋袜,穿上拖鞋,一步一步的涉水走回家,时常可以见到小孩或年长者不小心摔倒,弄得一身落汤鸡,狼狽不堪。

這场河水山大火,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住家,幸免于难,没有被大火吞噬,屋前就是一大片灾区。记得火灾后,当时年幼的我们,就混在灾民之中,进入灾区,寻找被烧毁或埋在地下的遗物。可惜已经迟了一步,原來灾民已经捷足先登,把价值的遗物拿走了。我们几个无知的小孩,为了想挣的一点蝇头小利,被太阳晒的黑呼呼,汗流浹背,最后的收获是,每人赚到一杯汽水的銭,叫人啼笑皆非。

火灾过后,政府大兴土木,兴建了不少的廉价租贷组屋分配给受影响的灾民,让他们有𠆤安穏的棲身之地。比较木屋区,组屋的衛生设备和居住条件总是好许多,只是乡村气息已经渐渐远去了。那时的河水山,白天治安还算安静。但是到了夜晚,夜阑人静时。这里好似龙潭虎穴,由於三教九流杂居,经常发生械斗和私会党火并;打抢偷劫是很非常的事情,时常能夠看到警匪追逐,甚至枪战,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当时,这一带的神坛可说最多,所以很多木屋都设有神坛,进行降占卦和供人问事,每一次神诞,游行的行列总是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神明,地方歌台街戏,高跷表演,锣鼓喧天,街边小贩,应有尽有,热闹異常,充滿了浓厚的乡村道教的传统气氛。

八十年代,这个地区起了很大的变化,河水山联络所也改建了,接着,地铁就在咫尺距离,整个乡村气息的地区变成热闹的住宅区,附近的组屋林立,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增值了。老一辈已经慢慢离去,新一代开始在这区落根,为河水山注入新的活力。

这次路过河水山,我情不自禁一个人独步,又特意去看了看那条儿时熟悉,让我难以忘怀的老街(合洛旧路)。

眼前的老街,依然是那条老街,但老街的面貌却不再是我想念的面貌,当我发现老街已不复我思念中的模样时,难免有许多失落和惆怅了。

我清晰地记得,曾经的老街是由石灰泥铺成,街道前的店铺,它是经过河水山一场大火灾后,唯一没有被大火吞噬的,一间紧挨着一间,店铺前有大空间,让人们摆摊,其实,那条老街宽丈余、长不过三四百米,因为老街虽不长,麻雀虽小但五脏齐全,二三家杂货店,还有理发店,缝纫铺,小食店和中西医诊所,银行巴刹,以及早晚摆摊的流动小贩,卖着熟生,炒粿条,燕窝水,令人垂涎欲滴。还有那赤着上身,穿着短裤拖鞋的小伙伴互相追逐嬉戏打闹,偶尔车辆经过都会放慢速度。

尤其那间小食店,在平日不管晴天,还是阴雨天,几乎常常客满。一般三四人,或五六人,围坐一桌。人们谈天说地,调南侃北,每人只要花上三五角,便能食上一碗清汤面戓汤米粉

那时候,祖母和父亲曾在老街摆摊做买卖,所以,对于那条老街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以前,那条老街,白天是热闹的,夜晚是较静谧的。其实老街饱经了人间的风雨沧桑,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红尘悲欢离合。经历了许多私会党火併,警匪追逐,枪林弹雨的日子。

今日,我静静走在那条老街,我感觉老街既熟悉,又陌生,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老街的店铺,多数已经改头換面,增添了几间新的食馆外,过去的传统小店铺,再也无法看到了。老街两旁和前面的房屋早己变成了高高的组屋,不复从前。曾经石灰泥的路面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整齐的柏油路。没有了早晚摆摊的流动小贩,没有了互相追逐的小伙伴,而是零零落落的车辆停在路边。

我家和老街只不过二十分钟的距离,我也很少经过此路,望着日渐膨胀的老街,两旁高高的房屋,突然发现,站在这里,除了追忆那时的时光,却改变不了什么;

缘聚缘散,凡事总会有变迁,却不一定走向沧桑,就像此时的老街,已经在崭露新姿,旧貌换了新颜,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许,老街懂得,它真的不适合时代的潮流了,在老街的周围,已有一座座价值非凡的新式组屋及宽广明亮的湿巴刹和百货市场。在老街的尾端,由於停车方便,有德士司机和上班族最喜欢到此用歺的小贩中心,令周围增添不少热闹的气氛。这就是所谓的风雨变迁,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吧。

不知不觉,半个世纪的光阴就这样的溜走。回忆这些年,见证了社区的建设变化,各式各样的人生和生活面貌,每种事物与每个人的遭遇和命远皆不相同。有曾经咜吒风光,盛極一时的日子。也有撕心裂肺,窮途末路的时刻。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世间的规律,即是生老病死,成住坯空。无论任何物质,贫富、老少贵贱,时日一到,总要面对这残酷的事实。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应该择善而为,尽心尽力协助弱势的一群。善於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精力,服务於社会大众,让未来的日子,更加充实与快乐。

原创散文作品:母亲一生的心血

在这世间,有一种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会因贫富贵贱而改变,也不会由个人喜好厌恶而取舍,这就是亲情;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欲,从始至终,从生到老,这就是母亲之爱。母亲给了我们髪肤之身,牺牲自己的一生幸福,无私竭尽所能地把儿女哺育成长!

母亲就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大地上厚厚的积雪和冰层。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妇女,她很年轻就结婚了,生下了7个儿女。从我记事起,就没看过母亲年轻时的模样。

母亲是那位不顾儿女的屎尿有多脏帮他们换尿布洗屁股的人,是那位天天在家里,教儿女牙牙学语、扶儿女蹒跚学步的人,用甘甜的乳汁不厌其烦实地哺育喂养儿女。母亲也是那位在儿女生病感冒发烧不管自己多累多想睡觉也陪伴在儿女身边直到他们的病好起来的人。

母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只念了几年小学,便辍学了。母亲不识几个字,只知道从春秋到冬夏,日复一日不停地操劳忙碌。她用她所有的精力把我们兄弟姊妹带大,怕我们吃不好,穿不暖,却从不曾在意过岁月如何老去了她的容颜,加深了她的皱纹,变白了她的黑发。

年轻的母亲看上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是肩头却承担了一家大小的生活起居。父亲每天推着三轮车,穿大街走小巷,沿街叫卖雜货而在外面奔波,母亲一个人包揽了家里一切重活、轻活,她总是躬着身躯不停地忙碌,还要帮助父亲做一些小买卖,每天带着我和七岁大的哥哥到楼下摆了一个小糖果摊,赚取微弱的利润,以贴补家用,而幼小的弟妹则留在家里,由祖母帮忙照顾。這样的日子,也是挨了整十年左右。灰白的齐耳短髮勾画出她刚毅、善良、勤劳的性格。

由於儿女众多,我和哥哥都比別人家的小孩迟一年上学,记得那个时候,我和哥哥一放学回家,就马上到小摊子帮忙,让母亲回家做饭或冲涼,顺便喂乳给幼小的弟妹。多年以后,我和哥哥年纪也较大了,而且可以独当一面,母亲才总算稍微喘口气…

小的时候,母亲总是起早摸黑起来叫我们起来上学;嘱咐我们好好学习。母亲虽然受教育不多,但是时常灌输我们做人的道理。印象中,母亲就时常告訴我们兄弟:勤有功,戏无益。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它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还在母亲的额头刻下沧桑的印记。

过了几年,家庭经济比较宽裕,母亲经常给我们兄弟买衣服和鞋子。坦白的说,那个年代,买新衣服也是一种奢侈消费。记得那年代,我们最渴望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才有机会穿到新的衣服,可见当时家庭经济还是一般而己。最感动的是,母亲从来没有为自己添加新衣服,既使新年,也是那套旧衣服。

母亲为了我们兄弟,曾两度搬迁:从坡底的大杂院搬到市中心的建屋局组屋,当时的组屋都是租贷的。为了节省费用,其中一个房间租给一对夫妇。搬迁的唯一的理由是为了我们读书方便及有更宽大的房间和更完善的卫生设施。

母亲还养了几只鸡,母鸡生蛋自己用,公鸡是家里的闹钟,母亲偶尔会在过年时为我们杀掉一只鸡,那个时候,母亲总是把鸡大腿等最好的部位留给孩子们吃,而她只去啃那干巴巴的鸡爪子。

我只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慢慢地由幼年长成了青年,也逐渐告别所有的艰难,受到了基本的优良教育,弟弟甚至得到政府奨学金,留学海外归来。我们兄弟等都有着幸福的家庭,儿孙滿堂,过着快乐的日子。这种岁月值得我们时时回味,值得我们用一生来感激!

晚年的母亲,颤抖的双手还是时常为自己的外孙缝织棉衣,那一针一线,包含着母亲的叮咛和嘱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原来千里之外,万里之外,母亲的心永远都在儿女身上。母亲虽已八十岁,她对净土法门笃信不疑。自皈依佛门以来,每天礼佛念经,已有好多年了。这期间,她由嗜肉逐步改吃“三净肉”,后又坚持初一、十五吃素。逢年过节,家里从未买过活鸡活鱼,我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没杀过任何动物,聚会场所也不会点鱼虾鳖蟹等活物宰杀。

岁月是公平的,我慢慢长大,母亲渐渐变老,额头上的皱纹渐渐深了,手指也渐渐的皲裂了。宁静的时光里,与母亲促膝坐在一起闲话家常,感受着母亲点点滴滴的内心独白。而此时在母亲轻柔的叙述,抬头凝眸之间,我竟发现了母亲脸上和手臂上多了几颗老年斑。瞬间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缠绕在心间。

回想母亲一路走过来的历程,她流过的泪,挥过的汗,都凝聚着对我们兄弟们的殷切期望,她将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却从未想过让自己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

母亲的一生,满是荆棘与委屈,满是痛楚与眼泪,满是劳累与身心的疲惫。她的一生,没有一天真正快乐过,没有一天不是在繁重的工作、家务、丈夫子女中烦忧,没有一天不是分分秒秒在计划着每一件关于整个家的事情。

她从孩子懂事起就告诉他们:要坚强,坚强得足以认识自己的弱点;要勇敢,勇敢得足以面对恐惧;你要堂堂正正,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昂首而不卑躬屈膝;你要正确面对掌声,在胜利时能够谦逊而不趾高气扬。

母亲还时常告诉孩子:真正的伟人直率真诚,真正的贤人虚怀若谷,真正的强者温文尔雅。让他们在拥有未来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辛,时刻向社会较弱的一群,伸出援手。

我们能从艰辛的日子走到幸福的岁月。在这些岁月里面,母亲所付出的一切,一生的心血,究竟是什么,究竟有多少,我想,纵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抒写出诗篇,最优美的音乐也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亲。

猜你感兴趣:

1.精选梁实秋经典散文作品

2.关于励志的著名散文集

3.华丽唯美的经典散文作品

4.描写时光的优美散文作品

5.池莉经典散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