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标体系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更加侧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篇一
《 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提升策略 》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他们综合素养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提高措施
1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而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教育的效率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因为数学能力是评价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得数学教育能够得到较高的效率和成果。小学数学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善于联系生活来进行讲解和指导,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获得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突破传统,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2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措施
2.1加强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其效率,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而课堂教学又是增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还能够极大的提高数学老师的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不断的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加强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使数学教育能够有质的飞跃。由于国内教育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和束缚,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主导,因此使得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对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是占据主导作用的,学生们只能跟着老师规定的步骤来进行学习以及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其学习的主导作用也没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在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学习步骤和任务本该由学生来加以完成,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替代完成了,从而使得教学行变得非常的扭曲和不合理。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除了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外,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从而使得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学生们的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发展和落实。另外老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运用有效的措施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2.2加强数学运用:小学数学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合理的引导学生们加强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并将数学教材上的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部分提出来进行重点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紧密的联系生活现象,从而引导学生们能够从实际出发,进而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将数学中的某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增强学生们对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对数学产生由衷的热爱。
2.3学会观察生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其针对的对象是学生,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学生就必须掌握足够的数学知识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让他们能够日常的生活中认识和了解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自发的去学习数学并掌握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完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们学会理性看待社会,理性分析自然规律以及自然现象,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对自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渐掌握改变和创造自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完善教学内容,并尽量将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和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使学生们能够真实的感知生活,感知自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是所有教育学科中的重要基础教育,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这样才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进步和提升。
作者:杨序池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55.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篇二
《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
激励策略在目前的教学中利用的比较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本身具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利用激励策略正好可以将这种求胜的心理放大,进而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成为同学的榜样,而激励策略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效果比较突出。虽然说激励策略运用对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利用不当,则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使得激励策略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必须要进行激励策略的科学化分析和对待。
1激励策略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1.1激励策略的滥用:激励策略的滥用是现在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激励策略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其应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适度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目前的实践中,激励策略的滥用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范围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激励策略的应用在适用范围方面应该经过考察和研究之后再确定,但是目前的范围利用太过于广泛,失去了激励的价值。其次是激励策略的常态化进行使得激励失去了新鲜感,学生们对其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1.2激励方案的不合理:激励防范不合理也是目前激励策略运用中的主要问题。防范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制定方案的时候,目标不明确,由于目标不明确,所以方案制定也就突出不了方向感,这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感的方案,本身价值就不高。其次就是方案没有体现出激励的原则。激励方案的原则应该遵循公平性和竞争性,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激励活动,价值性才能得到完美体现。最后就是激励方案在激励手段和方法上没有明确,缺少系统的执行能力。
1.3激励效果的分析不到位:激励效果的分析不到位也是目前激励策略运用的一大问题。效果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从结果的有效性方面来进行具体措施价值的判断,通过效果分析,可以发现激励策略和方案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总结出方案的优势,这对于激励方案的改进和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激励效果,明显受到了忽视,所以其价值性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2激励策略有效应用的措施
2.1激励策略的应用要明确范围:激励策略的应用要有明确的范围,主要因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们本身的水平存在缺陷,所以进行统一标准的激励有失公平,所以在激励策略进行的时候,要确定明确的范围。范围确定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基本学习情况的判定来对学生进行区分,将同一水平阶段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范围。其次就是要对范围内的激励措施进行确定。针对不同范围的学生情况,确定不同的激励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激励效果的范围化。
2.2激励策略的应用要适度:激励策略的应用要适度,这也是强化激励策略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激励策略要适度主要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激励策略的实施不能太过频繁。激励策略的偶尔实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经常性的实施一方面是学生们的审美产生疲劳,对激励策略不重视,另一方面是常态化的激烈,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效果,学生们习以为常也就没有了重视程度,所以激励策略的实施要适度。其次就是激励策略的进行要符合教学标准,也就是说激励策略必须要为教学服务,无论是目标设定还是方法采取,都要以教学为基础。
2.3激励策略的进行要有针对性:激励策略的进行要有针对性,这也是目前提高激励策略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针对性主要有两个针对:首先是目标人群要有针对性。激励策略的实行本身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的全面化开展,实现教学的全面化提升,所以在制定激励策略的时候,必须要你定好目标人群,使政策运用的效果落到实处。其次是激励手段和方法要有针对性。在确定好激励目标人群的时候,要根据目标人群的特征来进行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的确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激励的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再者,激励策略只有进行针对性,才能调动学生们的整体学习积极性。
2.4激励方案要有合理的规划:激励策略的进行,必须要有激励方案的制定,所以激励方案的制定要严谨有效。合理的激励方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激励目标。有了明确的激励目标,激励策略和方案的制定才能够向目标努力,所以在方案制定的时候,必须要明确目标。其次就是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明确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原则具有公平性,但也具有竞争性,所以在方案制定的时候,既要体现公平性原则,又要能够达到竞争性的目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最后就是在激励方案制定的时候,对于激励办法和手段要进行仔细的斟酌,因为办法和手段的实施是方案发挥作用的最直接体现。
3结束语
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爱玩的天性没有收敛,在没有兴趣吸引的时候,很难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当中。所以激励策略的应用必须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方案制定,这样才能保证激励策略效果的发挥。
作者:刘晓敏 单位:乐亭县马头营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董世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208-209.
[2]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3]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57-59.
[4]李进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07.
[5]王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4,23:77.—2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篇三
《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
摘要:数学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也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培养其竞争意识,确保数学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就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竞争意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运用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的思维转变能力,并且掌握一定的基础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抱着“求知、摸索、思考”的心理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抓住心理特征,创造竞争氛围
许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教师可充分把握学生这一特征有效实施教学工作。比如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可多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引导其思考;而对于好胜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努力为其创造竞争的条件,使其在与其他学生争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在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告诉了学生长方形周长为18m,让学生尝试分配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案陈列出来。问题一提出,一学生提出“(4+5)×2=18m”方案可行,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这时其他学生似乎不肯服输,立刻抢答:“(3+6)×2=18m也可行。”随后,(2+7)×2=18m、(1+8)×2=24m等多种方案被提出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竞争的环境,促使不甘落后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竞争中,得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进步。
二、巧施教学方法,激发竞争意识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由于在竞赛中,学生受到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动,往往喜欢争第一,从而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活动中往往更努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当然,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数学题目时,教师可通过拓展例题形式,规划学生的竞争方式,确保例题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为往后的竞争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比谁算得快又准”、“看谁的解题方法更巧妙”,“比谁的解法多”等,都能使学生各尽所长。对于教材中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方面的教材为学生创造竞争条件。比如:讲解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有什么物体与长方形相似,让学生抢答等,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学生快速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立即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分组合作,促进竞争
一个合理分组、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往往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然而在合作学习中,为了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合作小组的组建显得很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采取竞赛的形式上课。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述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互相讨论并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内容的难度,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锻炼和提高。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知识的教学。
四、师生互动学习,创设竞争情境
师生互动学习能够使师生之间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活跃式”教学带来的乐趣后,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同学按照课本那样沿圆柱的一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的同学却有争议: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上各任取一点,沿着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想法有新意。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此时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动脑思考,想法新颖。接着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起来,把课堂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最后,同学们不难发现,不论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一原理。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不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学习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及效果。
作者:李贵清 单位:开县南门镇万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彦飞.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有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推荐:
1.浅谈小学生数学教育论文
2.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与作用分析
3.浅谈小学数学论文精选
4.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5.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论文
6.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7.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