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会议讲话

2016-11-04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把职业教育提到前所未有高度上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职教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职教会议讲话(一):

河池是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类型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突破体制障碍为抓手,以构建大职业教育为目标,下大力气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努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目前,河池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6所,其中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1所,自治区级重点及示范中职学校3所,有8个自治区级示范专业、4个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中职校园占地面积2130亩,校舍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其中教学实训设备总值1.5亿元),专任教师113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32人),在校生40102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每年达1.5万人次以上。2011年12月,我市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职业教育攻坚进步市”,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先进集体”。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思想解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大提速

越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越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2008年,我市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河池市中等职业教育攻坚方案》,理清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铁定决心突破机制体制障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职业教育龙头,以职业教育推动全市脱贫致富的步伐。几年来,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市咬紧牙关投入5.5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河池中心城区征用350亩最好的地,投入3.5亿元建设可容纳10000人规模的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新校区。推动东兰、天峨、凤山三县职校完成整体搬迁重建和其他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全市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二、以管理体制改革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多部门办学、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池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职教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办学、分散办学、学校规模小、同质化严重、专业设置与产业不匹配、校际间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这样的管理体制不打破,政府难以进行统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也无法发挥指导和管理作用,不能推动学校做大做强。

为此,2008年,我市以打破管理体制阻碍为突破口,进行大胆改革,建立由政府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具体隶属(归口)市教育局管理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将分别隶属市农机局、财政局、民委、粮食局的四个市级中职学校整合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归口市教育局管理。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部门支持配合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整合原先12个相类似的专业大类,成立财经商务、机电技术、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民族文化艺术等5个教学部,建立以教学部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工作机制,形成学校、教学部两级管理体制,破除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后,管理效能降低、专业建设滞后、教师能动性难以发挥的弊端,提高了管理效能、优化了专业设置、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以资源整合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大格局

过去,我市职业教育曾面临“学生不断减少,设备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争抢生源激烈”的严峻形势。为突破职业教育发展困局,我市对职业教育资源实行合并式的大整合。2008年,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成立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决定》,把资源整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是实施市级职校大整合,发挥“1+1>2”的作用。2008年7月,我市将机电工程学校、财经学校、民族中专、经贸学校四校整合成立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经过艰苦努力,该校一年实现成功整合,两年实现三级跳,由自治区重点中职学校跃升为自治区示范中职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并建成4个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和3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办学规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7000人以上,成为广西职业教育整合发展的典范。

二是实施县级职校整合,让县级职校也跻身名校。宜州市(县级市)整合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技校、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宜州市职教中心,发展成为自治区示范中职学校,并建成2个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00人以上规模;都安县整合县职业中专学校、农机校、农广校、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都安县职教中心,发展成为自治区示范中职学校,并建成1个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和1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300人以上规模。

三是加强对部门力量的整合,凝聚职教发展合力。我市明确了发改、财政、教育、人社、编办、住建、国土、宣传等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对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整合、土地规划、项目建设、经费保障、教师入编等问题,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

四、以专业统筹解决制约职教发展的老顽疾

2008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战以前,我市及县(市、区)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专业重复、缺少品牌、没有特色”的顽疾。针对这一问题,我市提出“专家治校、专业兴校”的思路,由政府引导,成立由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方案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对接柳(州)来(宾)河(池)一体化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及宜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瞄准柳州工业园区,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对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重点建设养生旅游、星级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专业;其他县级中职校以服务扶贫开发,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为主,在学历教育方面建设1-2个骨干或涉农专业。目前,全市初步形成在区域内统筹专业设置的格局,专业设置由124个缩减到现在95个,学生向重点专业集聚,其中20个骨干专业达到年招生规模200人以上的规模。

经过全市专业设置统筹,我市各中职学校认真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立校、特色兴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都安县职教中心深化贯通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畅通中高职立交桥,吸引广大学生读中职上高校。2014年上半年,该校已有286人被高校预录,有46名学生参加对口升本科招生,其中42人被院校预录取,录取率达到91.3%。宜州市职教中心树立“联系百年名校搞就业,走进百强企业找订单,服务地方经济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就业品牌,与名校、名企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近年来,学校安排到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国际会议中心就业的学生有200多人,到著名企业就业的学生更多,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优质就业吸引众多的学生报读,促进了学校发展。

五、以统筹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

我市及各县统筹各级各部门的培训资源,以中职学校为主体成立农民工培训中心,按照“政府统筹、部门支持、学校实施、群众受惠”的机制运行,集中力量组织大规模培训,破解了过去培训机构多而杂乱、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小打小闹、无序竞争的培训乱象,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如,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成立河池市农民工培训中心,通过政府统筹发改委、扶贫、人社、移民、商务等部门培训项目,利用该校的师资、设备等优势,为农民工、库区移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办维修电工、焊工、汽车驾驶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提供转移就业服务。2013年,该农民工培训中心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实现转移就业4000多人,人均收入比培训前增加8000元以上,开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模式,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民生改善。

发展职业教育难,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更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本次会议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建民族地区示范职教园区、示范职教集团、打造全国品牌职业院校为目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

一是稳步推进以市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整合市级职业教育资源,将市卫生学校和市农业学校归口教育部门管理。

二是以职业教育“1148工程”为抓手,成立河池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领导和规划全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组建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都安县职教中心、宜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为骨干,带动区域内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推动我市四个片区职业教育发展,建设好职业教育园区。

三是抓好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推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努力打造全国、全区一流品牌学校,建立具有河池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全区“两个建成”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职教会议讲话(二):

岑溪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5年8月成立职业教育中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职业教育中心的主体,2009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推进基础能力建设,使市职校从起初占地不足20亩、在校生不足600人发展到现在占地570亩、在校生1.13万人、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的规模。市职校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2014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岑溪市2011年被确定为全区县级政府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试点县(市)。我市大胆改革创新,做强做大职业教育,有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地方提供各类产业人才,吸引了七星精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大批企业来岑溪发展,促进了岑溪石材产业、陶瓷产业等产业的壮大发展。2013年实现财政收入16.42亿元。

二是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大批农村青年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进城务工月平均工资2300元以上,为家庭增收致富提供重要支持。

三是拓宽学生升学途径。我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对口专业考试,2013年有38人通过对口高考升入二本高校,2014年达到93人。读中职成为学生上大学的一条新的“光明大道”。

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职业教育的逐年发展,招生的逐年扩大,更多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2013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比2008年下降了55.2%,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发展,确保三个到位推进职业教育建设

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坚持党政领导主抓,市委书记、市长亲任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兼任职教中心主任,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市人大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监督、检查、评估;市政协做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调研及建言献策。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文件,明确教育、财政、人社部门等各相关部门职责,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形成了全市上下抓职业教育的合力。同时,落实激励措施,对有关单位招生、培训、就业等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形成规范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确保建设资金到位。资金问题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为破解这一瓶颈,岑溪市通过“拨筹争贷”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快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拨”:即把发展职业教育经费划入财政预算,按教育比例足额划拨经费。“筹”:即整合有关单位部门筹措资金。“争”:即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贷”:即向金融机构借贷资金。自2005年来,共筹集资金1.8亿元,新建校舍总面积15.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4万平方米,实训车间9000平方米,建成篮球场8个,排球场6个,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一个,教学设备总价值2589万元。

三是确保建设项目到位。岑溪市紧紧抢抓发展机遇,认真把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精心谋划本市职业教育项目,根据学校办学需要和社会需求,向上级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自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以来,先后争取并建成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实训基地、汽车创新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共3个,建成田径运动场1个、教师公租房1幢,在建教学实训综合楼1幢,在建实训基地1个,在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1个,各项目总投资达4500万元,使得学校的办学设施设备在短时期内不断完善。

二、重内涵,强化三个建设抓实职业教育管理

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岑溪市委、市政府对教师予以优先配置,先后通过高校双选会招聘和社会考录形式招聘专业教师58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骨干引路及开展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学校先后派出骨干教师16人次赴德国、新加坡等地进修学习。目前参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对口专业培训的教师达到56人次,派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232人次,派出9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参加培训。积极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师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是强化优质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上,我们根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地方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培植的主导产业、服务“三农”产业等领域市场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包括电子制图、石材工艺加工、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等13个专业,初步建起模具制造技术、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和服装设计与工艺等6大专业群。在抓好基础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到上级专业资金支持,强化优势、优质、特色专业发展,先后建起自治区示范性专业3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十二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立项建设实训基地3个。

三是强化特色教学建设。学做人、学技能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我们面对职业学校生源的实际,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力推广“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在中职技能大赛成绩连续3年居梧州市第一、广西县级职校前列,毕业生双证率98%以上,就业率99%以上,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6%。

三、重质量,推行三个创新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一是推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与行业企业合作,按照中职学生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教、学、做”统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贯穿于中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市职校与广西七星精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新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优耐电子(岑溪)有限公司等20多家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毕业生不仅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013年6月,市职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获得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

二是推行德育工作创新。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实施以“6星”(“敬业之星、诚信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技能之星、示范之星”)评选为导向的“亮点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以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好身体、好习惯、好形象、好技能、好理念的“五好”公民为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向“五好”目标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挖掘其他课程教学的德育因素,通过开展实训、实习和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学校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促进了学校“德技双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011年市职校被评为梧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推行校本教材创新。根据“工”的任务安排“学”的内容,创新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紧贴产业与科技发展需要,并以方便学生学习,让学生容易学到技术和实用为原则整合教材,实现工学的有机结合。如:七星科技集团是一家以制造节能设备为主的企业,需要设计和生产操作方面技能人才。按照企业岗位所需创新教学,各专业编写了一批专业特色教材,打破学科界限,以工作任务确定课程体系。

岑溪市的职业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跨越发展和可喜成效,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个别教学设备更新困难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教育能力为核心,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工作力度,做强做大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为岑溪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作出新贡献。

职教会议讲话(三):

近年来,浦北县职业教育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悉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不断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子。

一、实施“三个整合”,优化职教资源

(一)科学整合职校资源。我县原有一职、二职两所职业学校,为彻底改变县内职业教育无序竞争、浪费资源的状况,2008年,我县把县二职校整体并入县一职校,2011年9月新职教中心建成后整体搬迁到新职教中心办学。新职教中心建设总投资2.65亿元,属于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仅用一年时间。学校规划用地343亩,首期建设用地181.5亩,校舍总面积9.18万平方米,校内实习室82个,校外实训基地45个;教职工309人,其中专任教师309人;学生692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673人,成人在职学历教育学生2247人。通过整合,使全县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30多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荣誉。

(二)科学整合培训资源。2011年,我县把原来分散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全部归由县职教中心集中组织实施,结束了长期以来成人职业培训“九龙治水”的局面。科学地把全县培训机构、培训资金、培训对象、培训计划、培训师资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全部整合到新职教中心,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工程”和“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不断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2013年,我县职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91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1250人,每年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培训指标任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科学整合师资资源。我县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示范专业、骨干专业,并结合重点及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调整和优化专业教师。一是优先在全县公办学校范围内,公开选调优秀专业教师到职校任教;二是落实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在岗或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到职校兼职任教;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邀请专家教授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强力打造一支懂理论、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3年,组织培训职校教师450人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共有双师型教师129人,占专任教师的41.7%。

二、坚持“三个优先”,扩大办学规模

(一)保障经费投入优先。保障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攻坚的关键。尽管我县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但仍坚持多措并举抓攻坚,千方百计促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了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的职教攻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职教三年攻坚中(2008-2010年),全县共投入职教攻坚经费1.9亿元,占市下达的职教攻坚经费任务数的351.83%。特别是2010年,职教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1%。2011年以来,共投入3823.31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搬迁费及设备购置费为492.31万元,财政专项投入职教中心教学综合楼建设及配套设施设备购置1786万元,汽车实训基地建设320万元,市政府拨款480万元,职教攻坚奖励200万元,县政府、学校筹措投入545万元。各项经费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为扩大办学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招生工作安排优先。为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近年来,我县把中职招生工作列入政府的重点工作,做到中职招生工作优先安排在其他工作之前,抓紧抓早行动落实,每年4月份开始着手筹备招生工作,制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实行招生工作问责制,对不完成职校招生工作的学校实行了一票否决。同时,要求招生工作人员深入镇村进行招生宣传动员,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大力宣传我县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学生的认同。2013年我县共招新生4225人,其中全日制学历教育1762人,成人在职学历教育2463人,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招送生任务。

(三)就业工作分配优先。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我县着力拓展中职就业市场,大力推进就业基地和就业市场建设,立足于地方企业的优势,积极与县内企业联系挂钩,优先安排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为企业用工牵线搭桥,确保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95%。近年来,我县每年六月份均举办一次毕业生双向选择校园招聘会,每年参会的县内企业达50多家,90%以上的毕业生与企业在会上达成了初步协议。

三、做好“三个对接”,创新办学合作模式

(一)学校与企业对接。我县以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为导向,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园区企业发展当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服务地方企业发展。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二是学校与企业通过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带队指导队伍,制定工学结合计划,力求向“三对接”迈进,即专业设置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地方企业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地方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做到学校指导企业理论,企业指导学校实践。三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合作办学制度,对校企合作中的双方职责、实习岗位要求、生产目标、职业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近年来,我县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互派技术骨干交流指导、员工培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就业学生得到用人企业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好评。

(二)中职和高职对接。我县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办学改革试点工作,做到统一组织,科学调度,部门协作,切实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今年,我县职校被列入全区8所县级职校办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职直升大学联合办学改革试点工作,在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技能比赛、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互访沟通,并进行了各方面的衔接,为学生提供了直接升读大学的机会。目前,报读高职学生人数共有499人,其中报读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07人,报读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66人,报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326人。

(三)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近年来,我县与美的集团、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凤冠电机有限公司、深圳普联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开展了长期的校企合作。2010年开始,我县积极加强校企合作,面向市场需求,采取“教室+车间”和“专业+项目”模式,主动加强职业教育专业与县内企业产业对接,积极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实行“订单式培训”,并与县内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在企业挂牌成立职校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我县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继续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乘势而上,加大投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把我县一职校打造成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校园环境的强校、名校,让浦北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