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
从阅读方式来比较。我们一般可以把阅读分为两大类:传统阅读和全脑阅读,其中全脑阅读的技巧及方法十分引人注意,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加大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一、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做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离开电视、电脑,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想读”,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知识涉及面广,每一篇课文,都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导”。在课堂上,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风格迥异的篇目,但阅读量却十分有限,因此,老师应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利用教材,适时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量身制定要求,让学生能读。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可见,为学生“量身制定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要求过高,学生总是无法完成任务,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有厌学情绪。课外阅读不但没有实效,反而成了负担。如果要 求过低,学生就会感觉“食而无味”,没有兴趣,课外阅读在他们心中就没有了地位,提高语文素养也就遥不可及了。
因此,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程度高的,我要求他们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对于程度低的,我的要求是:叙事性的作品,能读熟即可;积累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时,数量相对较少;诵读优秀诗文;能大致讲述见闻,说一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基本完整地讲述故事。
这一方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步达到了学习要求,学生们的知识面在扩展、阅读力在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优越性都得到体现,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外阅读的质量。
3.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阅读需要读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是一难题。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小学生经验不足,判断是非能力差,总是不加分析地将书中内容“拿来就用”,或者盲目地跟从附和。这些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往往抑制了学生自我的阅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十分重要。
在选择课外读物方面,我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图书,如一些名人故事、名人传记。②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些能辅助课内学习的图书,这样不仅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能使课内的学习更轻松、更牢固。③根据个人阅读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关的课外读物。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学生是为了需要去阅读,为实用去阅读,他们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课外阅读大多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如果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只能是在浩瀚的书海中“盲目走一回”,阅读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因此,老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
1.多读
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从古至今,“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学与思相结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就是要边思考边读,要读到骨子里,要读地深刻。一味的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就会被书本的表象迷惑而不知其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知识的积累,对知识不进行推敲,只能是流于形式,解决不了问题,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多思考,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些都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