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

2017-03-28

孔子关于"信"的阐述都很简单,但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篇一

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

不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讲诚信,却都似乎活得很自在。

难道,诚信竟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念吗?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

作为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论语》提出了"信"的原则。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一样,它靠什么走起来呢?

大车、小车,分别指牛车和马车。大车、小车车辕前面都有驾牲口用的横木,这横木要怎么铆住呢?就是用木销包了铁以后插在小孔里,才能把横木固定住。和,就是牛车和马车上的木销。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木销,就无法套住牛马,它又怎么能行走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颠扑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你的速度。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得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

孔子关于"信"的阐述都很简单,但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文,行,忠,信,这些东西就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基本内容。"忠"和"信",占了很大的比重。

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走过一生,凭的是他为人的正直。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立命,这个人的一生理所应当走得远。但是,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用的人,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他们不是也活下来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这叫"幸而免",他们是侥幸逃脱了很多本应该发生的责罚才磕磕绊绊地活下来的,他们迟早要摔跟头。

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篇二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书中是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的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想、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担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对“益者三友”及“损者三友”进行了深刻的详细的解释,其内涵令人思考!人生难得一知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标准,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的打开了一个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论语诚信之道心得体会篇三

对于《论语》,以前我只是片面的点点滴滴的了解一些。最近,忙里偷闲中粗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收获良多。

《<论语>感悟》是于丹教授继《<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础上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个烹饪高手,用一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得论语,通过心得感悟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的透彻而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的心理。它传递的是如此简单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它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看过“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然是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朴素的起点,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仍然是做人根本。

看过“智慧之道”使我们懂得了“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拥有了知识并代表拥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知识作为积淀,以智慧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境界。

看过“学习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繁复杂,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认识到那些东西的真正价值,然后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看过“诚信之道”使我们懂得“诚信”虽然是中国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放在今天它仍是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水准。如果我们每个人从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遵守信誉,就一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社会。

看过“治世之道”使我们懂得“德政”作为《论语》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个文明走过两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为保障的社会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发挥它的功能。

看过“忠恕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忠吮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不管这个世界多纷乱,我们每个人都能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过“仁爱之道”使我们懂得了“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的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爱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善意去对人好,如果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的确,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就会轻松许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现在心情与心境上,对家庭多一份孝道,对同事对一份谅解,以诚待人,勤奋工作,那么我们的收获将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读完本书,在于丹老师通俗而经典,朴素而温暖的诠释下,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为论语总是在用最简短的语录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启示,也真正感到了论语真正的意义,那就像于丹总结的那样,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总结出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东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