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草原即景

2017-05-26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草原即景》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小编在此整理了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草原即景》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草原即景》

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得望不到边际,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幕之感。

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做“旱海”——几亿年以前,它也许就是地道的海。过去,这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牧人、旅客都视之为畏途。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边偶尔出现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做路标的东西了。那些土丘也许是为搭篝火而堆起的石头。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也许因为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缘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也特别留心。在辽阔无边的蓝天上,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这时候,汽车声嘶力竭地跟云彩赛起跑来。忽然,煤层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点。可是把脑袋从帆布里钻出来,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我说“完整”,是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不一会儿,风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来,云彩又驯顺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视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天里逍遥自在地飘浮。

蓝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条叠成无数折的黄色带子。每逢汽车“呜呜”地向上爬行的时候,我们就好像是朝着一条通天的大道开去。不过爬到顶端,就又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草原即景》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 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

2. 准备磁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 了解作家萧乾。

教学建议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今天,我们将走进塔木钦草原,感受它的美丽与辽阔。

全文共分7段,第1段写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像大海。第2段写草原人在马背上的雄姿让“我”心生敬意。第3段介绍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第4~7段写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会出现奇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

这是一篇批读文,要让学生根据课后提出的要求自主学习,边读边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边读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点击下一页查看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