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技黑板报图片

2017-03-19

青少年科技活动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要求“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列为必修课,为青少年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契机。在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高中科技黑板报图片:

高中科技黑板报图片: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来出国留学,1938开始对火箭进行研究。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后,用他所学的专业和知识为祖国服务。他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99年我国建国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为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以科技为主题的黑板报图片

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

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众所周知,钱学森在导弹方面的研究举世瞩目,但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敬爱的钱爷爷更加关心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关心我们下一代的成长问题。比如说在普及科技知识方面,他就谈到了如何更好的办好科技展览。他说,展览是一种行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不是随随便便就办得好的。如何办好展览?钱爷爷强调了展览的设计问题。他说,展览的设计很重要,展览好比是一场演出,演出需要导演,而我们的展览也需要总设计师,他的工作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次的展览是做什么的,是关于什么样的展览。如果主题和目的不明确或者离开主题和目的去搞一些花样,参观后留不下什么印象,成了过眼烟云,那展览的效果就不好。我们现在设计展览,心中要有一个总的主题,总的目的,那就是宣传四个现代化,鼓舞全国人民为此而奋斗。

还有一个故事,一次导弹发射的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当时的天气很坏,到底能发不能发,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不同。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面必须有三个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请示聂荣臻元帅的批准。可是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都说不能发,而钱学森却非常有信心的说能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

高中科技黑板报图片:生活离不开阳光

太阳既给人类送来了温暖,又给人类提供着粮食。只有在阳光照耀下,植物才能生长、开花、结果,所以,各种食物实际上就是太阳能的贮藏库。平时人们吃饭、吃菜、吃水果,就等于在吃太阳能。你看,阳光与人类的关系多么密切啊,离开阳光人类就无法生存。

太阳对于人类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人类怎样利用太阳能,也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壶水直接放在阳光下晒,只能晒热,决不会沸腾,因为温度不够。但是如果把水壶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箱内,使热量“只进不出”的话,那末水就可能被“晒”得沸腾起来。世界上第一个太阳能收集装置,就是这样的玻璃盒子,名叫“热盒”。

那是在1770年,有人用玻璃做成五个大小不同的盒子,一层层地套装起来,每个盒子的间隙只有几厘米。把这套玻璃盒子放在阳光下,结果发现温度最高的地方在第四与第五个盒子之间(从外向里数),高达88℃。后来又有人采用良好的绝热材料制做盒底,并且涂成黑色,结果最高温度升到120℃。用这“热盒”烧水,很快就烧开了,因此曾轰动一时。

这“热盒”的秘密在哪里呢?主要在“玻璃”上。原来石英玻璃有一个怪脾气,它只许波长较短的辐射透过,而把长波辐射堵在外面。阳光波长较短,可以畅通无阻地透过玻璃进入盒内。玻璃盒内的物质(如空气或水)吸收了阳光的能量后,使温度升高,也会有热辐射出来。因为这种热辐射的波长较长,不能透过玻璃逃出盒外,所以,玻璃盒内的温度逐渐升高。也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装置,它是依靠透镜或反光镜的帮助,把阳光聚集在一起的。北方常见的冷床和温室,里面温暖如春,也是玻璃的功劳。

现在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物,不断地涌现出来,既美观又实用。有一种被动式太阳房,它向阳一面的墙是黑的,墙外装了密封的玻璃框架,使它跟外墙之间形成通道式的空间。阳光把通道里的空气晒热,热空气上升,由顶部活门进入室内,而室内冷空气又可由下部通风口进入通道加热,这样循环不已,室温就不断提高。到了夏季,只要将顶部活门向室外开启,热空气就向室外流去,于是,房屋北面较冷的空气不断进入室内,替补流出的热空气,室温也跟着下降。这样的太阳房,只要有良好的隔热材料,设计合理,就能收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一些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箱,原理结构都差不多,它们大多安装在房顶上,给现代建筑增添了异彩。

新近国外又研制成一种新型玻璃瓦片,它的主要原料是硅。这种瓦片本身就是太阳能储存装置,它不仅在阳光下能产生电流,即使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能产生电流,可以供室内照明使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