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杨树的作文范文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却是最不平凡的一种树,它挺拔、倔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杨树的作文范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白杨树的作文范文篇1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在空旷的教室中回荡。我放下手中的笔,无奈地望着窗外。时值寒冬,外面的世界早已被冰雪覆盖。我的心此刻也不甚明媚,一如外面的世界。唉,这么长时间认真艰辛地补习数学,可最终面对试卷上的方程式时,还是解不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来,这怎不令人心生怅惘?
曾听父亲说,下个月要搬迁到南方去,南方的冬天是别样的,没有雪,也不会这么冷。
心中并不以为然。到了南方,不是照样要埋头苦读?届时不仅要应付难解的数学方程,只怕还要面对许多陌生的人和事吧!唉,想必,心中的寒冬还要持久,春天恐怕是不会来了吧!
窗外,白杨树早已秃了枝桠,枝头上一片残叶也不剩。这样的树却成了北方冬日校园里的别样风景。它们不像松树那样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它们也无法像腊梅那样以最艳丽的姿态傲立风雪。它们只是光秃秃地笔直地站在校道两旁,站成一道别样的景致。
春天的时候,它们也曾整日吸收云雨天露,向上奋力地生长,可是最终不也逃不过秋至叶枯,冬至大雪压顶的悲哀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如此奋斗,如此力争上游呢?
就在此时,一阵西北风吹来,白杨树瘦长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摆,抖动着那一律向上伸展的枝桠上的积雪。这冷风让我心神一阵清醒。我忽然想到,这个冬天,任寒风摧残,任冰雪覆盖,白杨树都没有丝毫的弯曲,它们不折不挠地努力地向上发展。这种面对困难不言弃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乏的吗?我眼前所见不仅仅一道别样的景致,更是一种别样的人生态度!
想到此处,我暗下决心:即便是到了陌生的南方,我也一定会用白杨树的态度去面对所有的困难,我也一定会像白杨树那样活出别样的精彩!
于是,我继续埋头解题。
关于白杨树的作文范文篇2
在一个树很茂盛的树林里,有一棵四季常青的小松树和一棵粗壮的白杨树。小白杨树和小松树是一对好朋友。
一年冬天,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轰隆隆,轰隆隆--”一个伐木人拿着斧头来到森林里砍树,要拉到郊区的一个造纸厂去造纸。
伐木人走到小松树跟前举起斧头要砍掉它。小松树急忙对伐木人说:“我不想把我年轻的生命浪费掉,别我......”
小松树还没说完就被小白杨树给打断了。小白杨树说:“砍我吧!砍我吧!我也想像杉树那样被装扮成圣诞树。"
伐木人走到小白杨跟前,举起斧头向小白杨砍了去。
“永别了,我亲爱的朋友”。小松树伤心的对小白杨树说。
接着小白杨树和其它树被送往和城市相反的郊区。
小白杨树疑惑地问道:“这事要去哪儿呢?不是要去城市商店里面装扮成圣诞树?”
在前头的马儿冷笑道:“你们这一批是要送去造纸厂造成本子给小学生当本子用的怎么可能那么幸运去当圣诞树?”
车子到了郊区外的造纸厂,来了几个大汉把树们搬进工厂。
那小松树怎么样了?小松树正在树林里想念自己的好朋友,他还在以泪洗面呢。
小白杨树被投进了造纸机里。造纸机把小白杨树卷的轰轰的响。小白杨变成了一张纸雪白的纸,又被订成崭新的本子。本子发到了一个小男孩手中。
小男孩是个不爱惜书本的孩子,他在本子上乱涂乱画,给小白杨留下了一个个丑陋的伤疤。
这一切被一位橡皮擦小仙女看到了。她从文具盒里跳出来,发射出一道粉红色的魔光,本子变干净了。她又发出一道蓝色的魔光,本子消失了,原来是橡皮擦小仙女把白杨树变回到森林里。
在森林里头,小树们的中间长出了一棵白杨树。小松树揉了揉自己红肿的的眼睛,惊奇地叫道:“小白杨是你吗?”
“是,是我。我最亲爱的小松树”
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关于白杨树的作文范文篇3
前几天,我们学了《白杨》这篇课文。它是当代作家袁鹰的作品,选自于《风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
表面上看这篇课文在描写白杨,但是深入观察,深入思考,其实它是在赞扬、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使我感受深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是坚强不动摇,“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一样坚强不动摇。说杨树,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边疆建设,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后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为他担心生活在北京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不仅不能接管新疆创建者这种重大的任务,就连新疆那艰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当他看见白杨树旁边的小白杨,应风沙成长起来的小白杨树。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与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
从这段可以看出,父亲对祖国的付出多大。虽然祖国把它发配到边疆工作,但他没抱怨半句,他不仅要把自己奉献给祖国,换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献给祖国。假如我是他父亲,我死都不会去边疆,更别说把孩子接过去。但学了这篇课文,我会学习“父亲”这种精神,还要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