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家长读后感

2016-12-17

《弟子规》通常人们都以为是拿来教育孩子的,但其实他对于成年人也一样具有启示和教育作用。家长在阅读了《弟子规》后也会得出相应的体会,只有在家长率先树立了好的道德规范,孩子才有可能健康的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家长读后感,仅供参考。

弟子规家长读后感(一)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家长读后感(二)

现如今的社会,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呵护和溺爱中成长的,他们对如何理解礼仪就无法谈起了,我们家的周盟峰也是这样的孩子;沒上小学之前我们家没有其他小孩,自然就宠着、惯着,什么好吃的先让他吃,只要他认为什么的玩具好都能满足他,看电视大人都让他,不形中就成了家中的大哥大,平时我们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直到发现有时跟外曾祖父争抢电视看,我们经常呵斥他,教育他要尊敬长辈和老人,但一直都沒能找到有效的方法。

但是自从周盟峰上了小学以后,我们惊喜的发现他的改变是越来越大,平时看电视只要发现到外曾祖父来了,便主动把心爱的电视机摇控器交给外曾祖父,如有小朋友来家里玩,他都能把自已心爱的玩具搬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时常放学回家做完作业还帮着做点家务活,现在我们说话他都比较顺从,吃饭的时候还经常挟菜放到我们碗里,有时我下班回家还知道问寒问暖懂得关心别人。慢慢地我们发现长大了,懂事了,我们认为孩子这些的进步主要是老师的教育和在学校里学习了弟子规,在老师的要求下不仅要熟练的会背诵(弟子规),还要能理解其基本涵义做结果。

弟子规家长读后感(三)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孩子、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