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职业道德论文参考

2017-03-27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一

《计算机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及规范探讨》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总体发展局势已经达到了一个黄金时期,优化计算机网络管理是当前国家最重视的改革之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应用是推动国民思想开放与解放再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此来深化我国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出现的原因,探讨避免出现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手段与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网络与高科技的融入,让计算机网络的内容与花样多姿多彩起来,网上的部分信息也对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思想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侵蚀,影响了我国当代计算机网络整体的正确思想导向以及价值观,使得计算机网络用户出现焦躁,轻浮的情况,出现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对我国的教育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界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要进行对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思想发展健康,引导计算机网络为精神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保证了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我国现如今对精神与思想生活越来越重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也是我国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是在学习与生活中解放计算机网络思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妥善处理,对培养我国优秀的“四有”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在思想高度开放的今天,老套的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处理手段已经落伍,亟需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不改变原有思路的情况下,改变方式,让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

二、出现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契机。

(一)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自身用户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用户们是开放性的,对于用户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有可能对系统造成的损害,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人员防不胜防。而且因为用户的不同心理与需求,使得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操作行为也是各种各样的,部分用户的行为就会造成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伤害。用户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在预防用户行为伤害的过程中,总会有难以预测的情况发生,很难进行统一性的管理与控制。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最令人担心的是用户的操作超出权限,违规操作,会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系统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系统瘫痪。

(二)在网络中的病毒也会威胁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互联网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正常运行,这种病毒普遍存在于不明来源的软件中,如果安装在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终端上,会破坏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存储的数据信息,造成数据破损,并且出现不良信息,使计算机网络管理不能够正常使用,影响用户的心理。而且在含有病毒的软件运行中时,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硬盘数据破损最大,导致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人为的黑客攻击对计算机网络管理造成伦理道德威胁

黑客,是互联网上一群网络技术高超的电脑专家,他们利用高超的电脑技术进入他人的电脑进行窃取资料与信息,很多黑客通过窃取重要信息资料来获得利益,所以说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来说,黑客的目的一般是窃取用户信息来进行犯罪活动。黑客通过发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上出现的漏洞来进行窃取,攻击,导致计算机网络管理出现不良信息的漏洞。

三、探讨改善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手段与措施。

(一)正确认识当今时代主题的变化,结合时代发展,进行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思想与精神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开发,而现如今我国网络文化与信息文化深深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说当今时代的主题就是高速与信息,通过网络进行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创新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也能更加贴近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思想水平,因此要及时把握当今时代的发展规律,将网络手段与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规范性。

(二)明确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控制目标,加大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管理力度

要在我国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管理与控制中做到以人为本。将发展计算机网络用户思想政治的全面素质作为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改革的目标,利用不同的载体与工具,改革计算机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并且在这过程中要注意提升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受到了不良信息的推动,由于我国近年来对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思想政治问题的重要作用也愈发凸现出来,对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品质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与阻碍,所以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起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为我国塑造优秀思想的专业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1997,(2):14~18

[2]乔岗。网络化生存。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3]易丹。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计算机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二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探索》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与网络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必然涉及教育领域,其中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青少年;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06-02

一、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点

1.非实体化。网络的虚拟化导致网络活动的非实体化。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实质是综合数字化信息的各种运用过程,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个体的生物性意义和社会性意义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模拟和虚构是其中常见的手段和方式。

2.无约束性。与生活行为相比,网络行为具有极高的独立性,生活中的各种外部约束力量在网络中荡然无存,较之成年人网络行为和青少年的其他行为方式相比,其自由度高的特点更为明显。

3.无节制性。青少年的行为自控能力尚处于低水平的阶段,面对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常常会使他们的网络行为失控,从而导致沉湎无度和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从比较的角度看,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的前提主要是:

1.网络特征是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的物质基础。网络数字化功能的本质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发生的根本基础,由此,网络开辟了青少年生存的另一种形态。

2.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网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组合,无限的网络时空对于好奇心强烈的青少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青少年求新、求变的倾向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密切吻合。

3.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高度被监控状态是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群体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行为中被监控的成分过多,这与网络行为的弱监控,甚至无监控状态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青少年在网络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问题正直接挑战着学校德育工作。

1.言行随意失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缺乏诚信,他们在虚拟空间里习惯于说假话、空话,虚构、伪装在网络里司空见惯,“你不骗别人,别人就会骗你”成为不少青少年网民的共同心态。而网络难于监控的事实则进一步加剧了青少年网络言行的失信状态。

2.不良信息影响。网络特有的信息传播形态决定了其必然存在良莠不分的局面,此局面势必会对社会阅历尚浅、判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3.网吧依赖现象。网吧依赖是网络依赖的定向延伸,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明显。网吧依赖指的是青少年过度沉湎于在网吧的上网活动中,它有两个重要指征:一是地点特定,单纯向往网吧的环境;二是表现出个体心理成瘾的状态,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青少年网吧依赖现象与青少年网络活动追求高度自由及网吧联网游戏的高度刺激有关。

4.网络违法行为。网络违法行为是网络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极端反映,一般有3种表现:一是利用网络直接犯罪,如计算机诈骗、盗窃等;二是受网络信息影响的违法行为,如模仿网络信息中的情节而进行的违法活动等;三是由网络活动间接引发的违法活动,如为筹集进网吧玩游戏的费用而进行的偷窃等行为。

青少年网络行为中的问题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1.如何实行“诚信”。诚信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目标。践行诚信原则,就是要求青少年学生能够做到讲实话、办实事、做真人。但是网络活动中的“操练”常常有悖诚信要求,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在学生热衷网络活动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诚信教育?

2.如何选择信息。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各种政治敌对、黄色下流、格调低下的内容,所以,有良好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是网民必备的素质。但青少年往往还不具备正确选择的能力,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筛选并有效利用网络信息。

3.如何自控行为。网络的无监控状态对于个体的自控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我控制是网络行为的基本素养要求。学校德育必须拿出如何实现青少年的行为自控的应对方法。

4.如何强化“法制”。一方面,网络本身暗藏陷阱,网络犯罪以高超的计算机技术为条件;另一方面,网络中的一些信息对青少年具有很大诱惑力,会直接产生负面效应。

三、网络给学校德育提供的契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某种契机。

1.构架了通向青少年群体的最近区域。走进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把握对象的具体状况,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走进学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难以找到恰当的切入口,而网络则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会。由于青少年是网络活动的主力军,网络客观上成为青少年活动的最近区域之一,教师通过网络就有可能真正地走进学生。

2.形成了青少年自主活动的平台。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帮助教育对象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需要构筑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实现由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的教育过程,而网络正具备这样的条件。

3.为与青少年的平等交流提供条件。德育必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向交流的过程,平等是这种交流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由于确定的身份标志,使真正的平等难以实现,而网络则完全具备平等交流的条件要素。

四、应对网络特点,改进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

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在改进和发展中寻求对策,以“提高工作实效,培养道德主体,增强自控能力,利用网络新源”为原则,积极探索、优化德育过程。.确立引领和推进学生主体性道德发展的德育观。德育工作要从德育本意的角度认真思考德育工作根本出发点的问题,切忌就事论事,急功近利。当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不辞辛劳地穿行于网络世界的时候,决定其网络道德言行的只能是他们自己,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认同“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作为发展的主体、作为具有巨大潜能的主体”的重大意义,以引领和推进学生主体性道德发展为使命,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使他们参与德育的全过程,并从中体验、比较、感悟和内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