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信承给老师心得体会

2017-05-27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在此分享爱信承给老师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信承给老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爱信承给老师心得体会篇1

一、初识这本书

今年,全县教师都掀起了阅读《教师第一课》这本书的热潮,咋一看这本书,灰色的封面朴素而沉稳。没有花里胡哨的喧闹,用了极红的颜色和大号的字体写着“教师”二字。看到这两个字,不由从心底生出一股职业的自豪感来。封面右上角用小字写着:“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看了就开始在心里嘀咕:这未免也太抬高这本书了吧,说的好像天上有,地上无的。不知道是不是推销的噱头,现在不乏有沽名钓誉之徒打着教育的旗号,出些莫须有的书籍。这本《教师第一课》,究竟能使我们从中收获什么养分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书......

二、阅读这本书

翻开目录,这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在第一章中,作者从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的层面去述说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好和崇高。读来仿佛给心灵打了一剂强心针。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心灵的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精神自由。

第二章:阅读教育大师。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九位教育家。从孔子到柏拉图,从卢梭到陶行知。这九位伟大的教育家虽然所处年代不一样,国籍肤色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颗对教育,对人生的赤子之心。读到第二章,我已经稍稍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看来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书中不是生硬的教育理论,没有华丽的语言辞藻,满书都洋溢着对教育的一番热忱。可是光有一番热忱还不够,书中的内容是否实用,是否能起到指导作用呢?

第三章: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在这一章里没有系统地介绍理论,而是注重实践和应用。用了很多的教学的案例来诠释心理学知识对教师的重要性。

第四章:师德的核心是大爱。这一章节的内容有些老套,所讲的内容和很多教育理论书籍大同小异,可读性一般。

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在此章中,提到了教师创造性的教科改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指导一线教师教改的方面专门分了一小节讲述。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方法,并指导一线教师不要闭门造车,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对于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说,很有指导性意义,实用性很强。

第六章:主要讲教师的写作。提倡教师要记录生活,记录教育片段,常写教育随笔,常写教育论文。一个常反思,常总结的教师才能从平凡中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第七章:讲了教师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口才,有一句话我很喜欢:“课堂中起承转合时时留意,课堂外情深意切处处动人”。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要在班上营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注意语言的表达,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八章:主讲教师如何处理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亲友关系、家长关系。

三、欣赏这本书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读后掩卷沉思,不禁为初看时的质疑脸红了起来。这本书无论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菜鸟”,还是“半瓢水哐当”的教书匠,又或者是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都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

作者把自己对于教育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细致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提倡教师练口才,常反思,常动笔记录,勇于教改实践。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一本书,真的能使我们飞翔。这不仅是一本职业入门书,更是一本职业提升的修炼秘籍。一本好书能洗净人的心灵,能使人感到动力,能使人收获养分。《教师第一课》正是一本这样通俗易懂但又饱含专业素养的书。

爱信承给老师心得体会篇2

假期读了《教师第一课》眼中虽留在文字上,但脑海却回想起从走向讲台的那一刻起……在讲台上走过了近十二年光景,在这近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总结经验,梳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

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孩子的需求。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师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坚持下去,成为制度。在安排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要周密,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善于培养幼儿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项管理活动都成为教育机会。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五、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爱因斯坦小学呆头呆脑,学校开除;黑格尔大学毕业,辅导员的评价:“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长哲学”。没有想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爱信承给老师心得体会篇3

寒假中,阅读了《教师第一课》这本书,从多个视角解读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和素质。也深切地体会到,做教师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更不容易。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修炼。

“阅读教育大师”一章引领大家走进人类一流伟大教育家的心灵。周国平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道德经》有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道德厚重的人,比得上婴儿。也许,走进和阅读一流教育大师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更丰富更成熟,而是能让我们如大师一样,对教育、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在学习了众多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后,我深切地感到,要想当好教师,首先要学会做人,教师本身就要好好的修炼自身,我们是不可能教给学生自己没有的东西,教育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的结果,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不断影响的结果。所以,教育者身上具备的一切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的。孔子一生谦虚好学,他在教育自己的弟子的时候,也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和影响他的弟子的。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其核心都是在强调要在道德修养方面下功夫,认为道德理论和伦理观念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可见,如果教师没有一个高尚的品行,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又怎会带给学生健康的教育呢?教师不好学习,不思进取,又怎会教出博学上进的学生呢?所以,教师要先修炼自身,从道德修养到学识素养全方面的丰富自己,为自己能给学生树立榜样而努力。

“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人际交往中的生活智慧”则介绍了教师应该怎样表达、沟通、交往。教育是创造人生幸福的事业,这种创造往往通过教师的大爱圣心以及由此生成的美丽生动的语言去实现,往往通过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去实现。一位禅师的话或许能与你产生共鸣:“当你像佛陀那样慢步行禅时,你把自己的平稳、坚定、解脱与喜悦印在地面上。你有尽情享受这么做的权力。你的脚就像一个印章,像皇帝的玉玺一样。我们看见解脱的印记、幸福的印记,以及生命的印记。”

这八个篇章是八首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优美乐章。八个篇章,八门课程,一所教师幸福人生中有缘相逢的别样学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