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明有关的抒情散文

2017-06-0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年的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和清明有关的抒情散文,以供大家参考。

和清明有关的抒情散文篇一:清明回家

长期在外地工作,放假时间很短,几年的清明节都在外地过,极少回到故乡。今年清明仍然只有三天假期,虽然回家一趟得大半天,但我还是带着女儿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回家的车。

家乡在襄北的一个偏僻小村,说偏僻是因为它是襄阳的边界镇,与河南省邓州的一个镇毗邻,回家到了襄阳市区后还要再打截河南的班车才到我家所在村的交叉路口。

这一次的清明节,天气咋暖还寒,回家的路上,天空不断飘着绵绵细雨,下车之后,一眼就看到已年过花甲的母亲站在三轮车前面朝我和女儿亲切地喊着。我和女儿惊喜地奔向她,母亲披着雨衣坐在驾驶座上,我和女儿撑着伞坐在车厢里,一路上,我不断要求母亲下来我开车,但她依然像小时候保护我的那种样子,次次拒绝,理由总是,路窄,她开惯了,而我仅仅是学会了而已。

女儿以前来过我的故乡,但因那时年龄太小,尚没有深刻记忆。这次回来,坐在三轮车上,没有玻璃窗的阻隔,她一路上极其兴奋,到处东张西望,车子孤独地行走在乡间水泥路上,两岸成片绿色的麦田在雨水的滋润中显得格外嫩绿,格外肥厚,还有成片成片的金黄的油菜花静静地接受雨水的洗礼,安静、挺拔、朴实、稠密。

快行驶到熟悉的渡槽下时,刚满6岁的女儿好奇地指着长长的渡槽问,妈妈,那是什么,我告诉她,那是用来灌溉的渡槽,她又问,渡槽是什么,我说,渡槽就像山中凌空架起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走的是车,而渡槽上流的是水,他们都依靠下面的钢筋石柱。女儿惊讶地感叹,哇塞,妈妈,我要上去看看。这时,母亲听到,宠爱地停下车子对着女儿说,小丽阳,你和妈妈去吧,外婆在下面等你。

于是乎,我牵着女儿胖乎乎的小手沿着斜斜的石梯慢慢登上了渡槽之上,10米高的渡槽之上:一头是水流叮咚地向西流淌,分几个水槽,一眼望去长长的,笔直且宽敞,下面是坚固的石柱在地面的梧桐树丛中等距地立着,相当壮观;另一头是高于公路,与水槽等高的水渠,带着深厚的底蕴,稳重地流淌,水渠的两侧是两大片碧绿的草地,站在草地俯视远处,有一种登高望远的空灵感。

突然忆起自己读初中时,和儿时的伙伴经常在放假时骑着自行车一路从西沿着渡槽向居于东方的家里狂蹬,有时是下午,有时是夜幕初降,特别是深秋时,渡槽的下方成片的梧桐树林和成堆落下的黄色树叶经常使我心旷神怡,我会像个假小子一般,边快速骑着自行车,边在田野中,在这寂静而充满美景的平坦的土路上大声歌唱或者尖吼,然后听着渡槽中传出的回声,格外兴奋。

当我拉着女儿下来,重新登上三轮车时,我回望着一路向西延伸着的渡槽,仿佛又回到少年时代,回到在这渡槽附近的外婆家,过去,外婆经常带着我在梧桐林中揽起成堆的漂亮的黄叶到竹筐里,然后和我一起抬着它带回家引火做饭。只是,年少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我的外婆也早已离世。

这个清明节,我像嫁人之前一样,和父亲一起来到长满绿草的爷爷奶奶合葬的坟前,静静地烧纸、插柳、磕头,漂泊的心似乎找回了儿时的感觉,一个倔强好强的野丫头似乎终于肯回家了。

清明回家的感觉很好,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和姑妈们一起聊着家常,和儿时的同学一起叙述这几年的风雨,我的心里悄悄荡漾着温暖的感觉。

我想,或者,我真的开始成熟了,经历了人生的很多挫折之后,才明白,家是我唯一不变的港湾。

和清明有关的抒情散文篇二:又是清明时

微风扬起几片落叶,将我的思绪带向了远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萧瑟清风,唤醒了尘封的记忆。

——题记

记得那一夜,落了一地的叶,记得那一年,雪白色的世界,在转角的那条街,尽是我的想念,我还想,结果会不会变?其实,我一直都不敢相信你已离我很遥远,时间久了,更不敢去触碰那些关于你的记忆。

如今,又至清明,记忆也仿佛受到召唤,开始慢慢苏醒。只可惜,我的身边少了你,而那片墓群中,多了一个你。我们之间的感知渐渐远去,因为你听不到、看不见、摸不到、说不出,只能静静的沉睡,再也回不来了。

有时候,我感觉你就在我身边,可当我转身寻找时,却已不见你的踪影。也许,是我太过于执着,不曾认清现实,不曾走出失去你的阴影。可是,我如何能忘了你?我们之间的回忆是那么清晰,却又是那么冰冷!我徘徊在茫茫人海,苦苦追寻着你,而你却不给我任何消息。

此刻,我多想和你说说话,即便你无法回答,可我也愿意。因为,你总能让我安心。是时间的过错,让我们只能错过,我无法陪你度过今年的清明,可我会在心里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令我牵挂,令我安心,令我怀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在下,心也在流泪,我寄给你的思念,你收不到,可我知道,即便你不在我身边,我依然要好好活下去,要活得精彩,带着你的那份好好活下去。

和清明有关的抒情散文篇三: 清明随想

清明,放了一个长长的假期,几天的时间像是被胶袋黏住了一般,停滞不前。

长长的假期,被绵绵的冷雨和满地的梨花填满,找不出一块空地埋葬我的思绪。

这样的时节,全然没有“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勃勃生机,亦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盎然春光。空气依旧湿润清冷。这般的意境,大概只有柳中庸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吧。

清明,一个纪念亡灵的日子,像是那圣洁的梨花,总是毫无预兆地悄然落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花在短短一夜间,竟在百花齐放的春夜这般凄凉地香消玉殒,这样惨淡的时光,不觉让人觉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阴霾的天空,小雨也啰嗦个不停。清明节,也许本不该称之为节。这个严肃的节日,亲人齐聚并不是为了团圆。它本身不具备节日的喜庆元素。地下不知多少亡灵在泣饮姜黄酒,地上的人们却在酣畅地笑吟“葡萄美酒夜光杯”以今人的笑,埋葬昔人的泪。

如果有一天,在我死去之后,在我的墓碑上又该留下怎样的描述?一生的流逝,日日如“遥夜沉沉如水”,夜夜似“霜送晚寒侵被”每每玉枕纱厨,清思巧梦,以至“人比黄花瘦”。许许感露于斯“楼上几日春寒”越发自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未晴”,于怀往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细细品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待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方晓惊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样在这烟雨微寒的时节,韩翃轻描着“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盛宴,韦应物却独自在青草幽涧的秀美中享受着“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惬意。与此同时,杜甫却饱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之痛。韩愈轻轻洒墨“杨荚柳家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谦逊,漫天的烟雨,飘落出韦庄一片“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哀愁。烟雨绸缪处,杜牧笔锋浓转淡,勾勒出一片淡淡的哀愁“清明时节家家雨,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罢了,这晚春,实在不是什么好时节。清明已然过去。春光不清,春意不明,春寒未失,春暖未至。似如“春至未至,春将去也”一切匆匆即逝。只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