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参数的详细介绍

2017-03-17

大家在组装电脑时,往往会看到很多参数,那么,其中显卡参数又有哪些呢?分别有什么含义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

1.核心频率

显卡的核心频率即显卡的默认工作频率,其数值一般越高越好。例如ATI的RV250(Radeon9000/9000Pro),它们使用0.18微米制造工艺,可处理高达10亿像素/s的四条并行渲染管线。Radeon 9000和9000 Pro除了核心频率有所不同外,其它特征完全相近。Radeon 9000 配备了核心频率250MHz GPU和400MHz DDR显存(200MHz*2),而9000 Pro的核心/显存频率为275MHz/550MHz DDR(275MHz*2),所以后者的性能更高。

2.关于显存

显存是影响显卡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显存的容量

说到显存,大家肯定能够说出这块显卡是16M的,那块是32M的显卡等等,这些指的都是显存的容量。显存就好像一个大仓库,里面存放着数据信息,包括帧缓冲、Z缓冲和纹理缓冲,这些都要占据显存的容量,并且随着画面分辨率和色深提高而增大,因此显存容量大小影响着显卡的性能。

显存的速度

显存速度就是指显存的工作频率,在显存颗粒上用纳秒表示,一般有6ns、5ns、4ns、3.5ns、3ns等等,显存工作频率=1/显存速度,例如5ns显存工作频率=1/5ns=200MHz。

显存的位宽和带宽

大家知道,显存中的信息并不是静态的,其需要不断的和显卡核心(GPU或VPU)进行数据交换,这就涉及到了显存位宽的概念。显存位宽就是指显存颗粒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位宽,一般有8bit、16bit、32bit等等。

而显存带宽就是显存每秒钟提供最大的数据交换量。我们知道,显卡GPU计算后的数据要和显存之间做数据交换,因此如果显存带宽不够高,就会严重影响显卡的性能。而显存带宽由显存位宽和显存频率以及显存颗粒数共同决定,即显存带宽=显存位宽X显存频率X显存颗粒数/8。

如一款GeForce MX440SE显卡采用了hynix 4ns DDR SDRAM显存,编号为HY5DV“64”“16”22AT,从编号上看这是64兆位的显存颗粒,单颗的带宽是16位,如果其使用了八颗显存芯片,那么它的显存容量就是64兆,而显存带宽就是16X8=128位DDR;而如果它只使用了四颗显存芯片,那么它的显存容量就是32兆,而显存带宽就是16X4=64位DDR。

3.像素填充率

像素填充率是我们在选购显示卡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什么是像素填充率呢?像素填充率即每秒钟显示芯片/卡能在显示器上画出的点的数量。

举例来说,如果你将屏幕分辩率高在800X600。则在屏幕上构成每幅图像均需800X600=480000像素。再以每项秒钟屏幕刷新60次算,在此分辩率下所需的最小像素填充率即为60X800X600=两千八百八十万像素/秒。例如GeForce4 Ti 4600其像素填充率为1.2GB/sec,而GeForce4 Ti 4200其像素填充率为900MB/sec,而GeForce4 MX 440其像素填充率只有540MB/sec,所以前者的性能要比后两者的高。

4.多边形生成率

多边形生成率也令我们耳熟能详。多边形生成率即3D芯片/卡每秒能画出多少骨架(三角形)。由于3D贴图,效果渲染都需要在这些骨架上进行。所以多边形生成率越高,3D芯片/卡能提供的画面越细腻。不过, 这些多边形在由3D卡处理前是必须通过CPU进行计算,然后再传给3D卡的。

这样只有几何浮点处理能力够强的CPU才可能及时完成计算并将这些数据传回给3D卡。要是CPU速度慢一点就会影响到3D画面的速度。换句话说,3D芯片的多边形生成率越高,3D芯片的3D处理能力就越强,但对CPU的3D计算要求也越高。例如GeForce4 Ti 4200支持全部GeForce4 Ti核心的特效核心技术,其区别仅仅在于频率以及由于频率差别所产生的填充率、多边形生成率要比GeForce4 Ti 4600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