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7-05-26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测试,主要是为了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11月1日,韩国首尔韩电艺术中心举行“中国旅游年”闭幕仪式。李玉刚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韩嘉宾赞叹不已。李玉刚的表演:

①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答下列问题。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因为:

①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

②历史与现实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

③现实就是历史的重复和再现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举行这一纪念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爱国永不过时,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根基。我们应关注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精神内涵,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以爱国精神涵养自我。这是因为爱国主义

①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②正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③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共同的价值信念

④是广大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66年来首次面对面会谈,并互赠礼物,见下图:

“礼轻情意重,两岸一家亲”。一件瓷器、一幅画卷,虽然内容不同,但在两岸交流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

①体现了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②反映海峡两岸有着共同价值追求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④预示着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征伐的武勋,只是依照传统统一天下”,但是中华民族却有为了尊严不惜做出任何牺牲的勇气。与过去不同的是,日渐强盛的中国,在不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下,一定能够挫败任何挑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改变、不失本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

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应该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从中可以看出

①中华传统中医文化已得到世界的认同

②科研工作者是弘扬传统中医文化的主体

③科技进步能推动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发展

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袁隆平许诺到90岁时,将使超级水稻亩产超过1吨。这完全可以实现,因为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D.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11.“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这说明(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这表明( )

①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泥泥狗”又称“陵狗”,传说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河南淮阳当地村民祖祖辈辈有做泥泥狗的传统,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下至六岁儿童,上至古稀老人,都能够捏制泥泥狗,作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这说明中华文化( )

①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食、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赵一曼烈士家书(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④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一个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8.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终坚守淡泊和明志的科学精神,他说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他将国家发展兴盛作为最高目标,倾其所有智慧,成为我国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于敏的感人事迹中可以看出( )

①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起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实现完美统一

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科学家特有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感悟到( )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2014年2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时表示,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连战表示,2005年国共两党开展和解对话,进而两岸走向和平发展,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这是一条不应也不可逆转的正确道路。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国共两党或两岸各界,在政治互信上都向前迈进了一步,包括主张各依法规用“一个中国”架构定位两岸关系,重申“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等。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习连会“两岸一家亲”共识的认识。

22.材料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材料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古代“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答案

1.B

【解析】“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韩嘉宾赞叹不已”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被世界人民认可,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①④符合题意;李玉刚的表演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是没有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排除②;此举借助一定手段进行文化传播,并没有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关于文化多样性要厘清几点认知:

(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弱化。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不能认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那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4)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坚决抵制和反对霸权主义。

【小题1】B

2.D

【解析】

2.材料中“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即使因为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因为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①④正确,选B;②与材料主旨无关;③错误,现实与历史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历史的重复和再现。

3.举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铭记历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D。①错误,我们要用马克思在主义思想引领文化发展方向;④强调了时代精神,与题意无关。

考点:联系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易错易混】高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查侧重对其基本内涵、核心的准确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民族精神由民族文化所孕育,又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二者不能等同。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4.C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广大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选C。②错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科技实力;③错误,爱国不是还不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的价值信念。

考点:爱国主义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