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
导语:高热惊厥,或称热性惊厥,俗称“抽风”,是指体温突然升高是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大量异常放电而使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性不随意收缩,伴有意识障碍。下面就由jy135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争分夺秒,患儿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清除口、鼻、咽分泌物,以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对于牙关紧闭的患儿,可将缠有纱布的开口器及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准备好吸痰器、气管插管等用具,给予吸痰,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也可减少惊厥的发生。
2 改善组织缺氧
惊厥时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量增加,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在缺氧时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缺氧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预后都有一定的影响,故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缺氧。为避免鼻导管的刺激加重惊厥,我们常用面罩给氧,氧流量在2~4L/min,直至症状缓解为止,还要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
3 建立静脉通道
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准确的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有利于止惊药的使用,是制止惊厥的有利保障,也是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多数患儿因抽搐而来院急诊,须要护士一针见血的成功穿刺技术,最好应用留置针选择粗而直易固定的静脉,以利于急救药抗生素、脱水剂的使用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的实施,用药后及时、准确的记录用药时间和剂量为以后重复使用药物做好依据。
4 制止惊厥
惊厥在发作时应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尽快控制病情及时、准确有效的使用镇静剂及止惊剂。首先,在药物暂时缺乏时采取紧急措施,用指按压或针刺法,针刺人中、合谷、百会等既简单又有效的穴位2~3分钟止惊,注意不可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其次,在建立静脉通道的基础上,迅速给予作用快、毒性小,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较小的抗惊厥药物。
地西泮(安定)为惊厥的首选药物,对各型发作都有效,尤其适合惊厥持续状态。剂量为每次0.3~0.5mg/kg,最大量婴儿不超过不超过5mg/kg次,幼儿不超过10 mg/kg,肌注或稀释后缓慢静滴,速度应小于每分钟1mg,过快可抑制呼吸,血压降低。5分钟内生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15~20分钟可重复使用。
苯巴比妥钠是新生儿惊厥时的首选药物,10mg/kg静脉注射,每日维持量为5mg/kg作用时间长。本药抗惊厥维持时间较长,但副作用比地西泮小,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使用一次。
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一次最大量不超过10ml,由胃管给药或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作用较快,必要时30~60分钟重复一次。
5 控制发热
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功能系统紊乱,因此控制体温是防止发生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所以对高热惊厥的患儿要尽快的降低体温,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对于高热的患儿要嘱其绝对的卧床休息,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刺激。并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其中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静脉降温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9.5℃时,头部置冰袋或冷毛巾湿敷,松解包被,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可少量多次的给予耐心的喂养,让其自然降温。并用温水擦洗颈部、腋窝、腹股沟的大血管处,当体温降至38.5℃时停止擦浴或给予28~32℃冷盐水清洁灌肠。
药物降温 以上降温效果欠佳时,可按医嘱配合使用药物降温。口服给药,对乙酰氨基酚15mg/kg一次或布洛芬10mg/kg一次,体温反复时可4~6小时重复使用一次,对不能口服者则选用肛门给药。
液体降温 患儿应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增快,酸性代谢物增多,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在心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每次给予足够的液体70~90ml/kg,既能纠正代谢紊乱,又能补充所需的能量,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泄,使体温平稳的下降至正常范围。
6 应用脱水剂
机体在惊厥缺氧应激状态下,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引起稀释性血钠降低,加上脑水肿使脑细胞去极化而降低惊厥阈值至惊厥。持续频繁,反复发作的惊厥往往并发脑水肿,因此常须静脉加压静滴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1~2g/kg快速静点,必要时6小时可重复应用。以及地塞米松降颅压,必要时加利尿剂,并在抢救时进行病因治疗,给予抗生素纠正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