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对大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学生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一:浅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法
【摘 要】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生 管理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载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解决的新课题。就我们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浅谈几点体会。
1管理之“难”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以往有所下降。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惯,自尊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价值观比较务实,集体观念较为淡漠,加之我们生源的特点,农村的学生占有较大的比例。一些基础薄弱、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方面:缺乏情绪调控及管理能力,易呈现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状态;在困境面前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面对就业的艰辛,不是积极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而是选择逃课、上网等方式回避生存的焦虑;部分学生因心理弹性较差而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自杀轻生的悲剧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
思想道德方面:部分大学生因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大局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出现迷误,个人主义处处凸现,奉献意识较差,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诚信度下滑,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
高校在学生管理机制上,不但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成绩和科技创新能力,更要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健康素质的培育。
2 管理之“变”
搞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看成是“管学生”的错误认识,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的成才着想。要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祖国、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当代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我国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程序、步骤、清楚具体,便于执行的规章制度。学生参与管理的状况如何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又一标志。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本身,尤其在宿舍管理方面。
3 管理之“法”
3.1互动沟通工作法
利用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积极的倾听是开展有效的沟通的重要条件。当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向辅导员表达时,沟通就成功了一半。倾听不是一般意义上简单地听,倾听不仅需要耳朵参与,还需要用心、用脑体会和思考。倾听能使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沟通的有效性。他们有表达自己观点和需要的愿望,辅导员的倾听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尊重,从而更容易接受辅导员的影响,实际上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管理沟通中辅导员总有这样感觉,道理已清楚地讲明白了,学生就是不理解,就是听不进去。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单是理性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大多数学生有极其敏感的自尊心和情感体验,进行感情沟通,就是要充分理解和真诚地体谅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沟通之前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内心,包容和接纳他们的现实方面,充分理解他们的感情,并在合适的时机告诉学生你的感情,找到情感交集,否则会导致他们态度冷漠,甚至逆反、厌恶。只有充分把握和了解了他们的情感动态才能在管理沟通中占据主动,听者才会在情感交集处开始认真地听取、理解和接受信息,找到解决各种“问题”方法和办法。
3.2情感激励工作法
情感激励工作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符合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1)理想激励。通过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来激励学生为之奋斗。在理想激励实施中要注意把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学生个人的具体理想紧密结合起来。(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在身边,学生会在观察榜样的言行中,不断地接受来自榜样的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养成优良的品德。作为榜样者,也会在保持荣誉的心理驱使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3)表彰激励。一个荣誉称号、一件先进事迹的宣传,都会使被表彰的学生获得尊重,会比物质奖励更深入人心,使学生在创造佳绩的热情中,倾注更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4)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的意义是永恒的,它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是对被激励者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它在学习刻苦、工作出色的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激励,在用好的学习或工作成绩争取荣誉的心理定势下,支持其良好的学习工作状态。 3.3自我管理工作法
强化共青团、学生会的教育职能。在共青团员占90%以上的大学生群体中,共青团、学生会充分体现其教育职能。以团支部为单位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启迪。
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学生社团是校园内存在的特殊的文化群体,具有关系广泛、凝聚力强的特点,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补充。通过创办各种社团,引导学生就校园内、社会上热点的问题进行讨论,使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倡导学生间的互相教育,如组织老生深入新生宿舍,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向新生介绍学科特点、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设立“学生兼职辅导员”,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择素质好、威信高的同学做低年级学生的“学生兼职辅导员”,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3.4校园文化工作法
优秀的组织文化是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的最大作用是促成组织目标和成员理想的一致性以及组织成员间理念和价值观的趋同性,形成组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使组织成员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正是为了增加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念,使教育双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心向一致的行为取向,从而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
3.5心理契约的工作法
心理契约就是个人的奉献与他人(或组织)的获取,及其所提供的回报之间的一种内在的配合,一种心理上的约定。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类似有形契约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在内在需要上更侧重于精神满足和情感关怀而非物质获得,只有尽可能从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实施激励措施,才能增进学校或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才更利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在具体的激励措施实施中,一要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的成绩,这样不仅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满足,精神上带来安慰,而且还使学生具有更明确的是非观念,并为之构建更高期望增加了信心,提供了动力。二是要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他们的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发现、真诚帮助、细心安慰,让学生觉得学习上能获得指导,生活中可以获得帮助、情感上可以信赖,从而在客观上增强学生心理期望与学校协调性。
3.6网络互动工作法
教育部在高校思政建设意见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把网络思政建设的形式创新提到了新的高度。鉴于此,我们应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相结合,积极开拓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思路,构建一个攻防兼备动静相和谐的网络思政体系。充分重视班级校友录、电子邮箱、QQ聊天、博客论坛等各类网络交流工具的运用,展开网络思政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开放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重要前提,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灵活掌握、合理运用各种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林美璇.中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分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2]王勇.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
[3]胡文斌.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7)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二:浅谈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创新
【论文关键词】学生工作 管理 现状 创新
【论文摘 要】本文从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界定、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三个方面,对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题。近20年的改革开放中,各高等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都十分重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大胆实践,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
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历来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具有特定功能,一致认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是保持学校稳定,保证教学和管理秩序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人,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观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用新的思路加以改革和创新。
1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界定
1.1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有机统一的学生工作。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1.1解放初期到“文革”的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迅速完成了对旧模式大学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主要突出了马列主义教育,强调政治为主导,思想改造为主题的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工作只是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这个时期时学生政治工作或称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就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工作。
1.1.2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于对以前学校工作片面强调“政治挂帅”的反思,逐步提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切的学校工作的重心。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与学校学生相关的管理事务渐趋增多。高等学校普遍设立了主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这些部门主要围绕“端正学生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以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等基础建设”这两个方面展开的。渐渐地,有人将与前者有关的工作称之为“学生教育” ,将与后者有关的工作称之为“学生管理”。“学生教育”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管理”是保证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时的“学生管理”是服务于“学生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对“学生教育”目标实现的工具价值,“管理也是教育”就清楚地表明了二者的关系。
1.1.3十四大到2004年党中央十六号文件颁发前的学生工作时期
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高等学校改革开始加快,实行了“双轨制”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化为大众式教育阶段,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随之发生变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变化表现在,第一,学生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展;一些长期被忽略或者前所未有的学生事务突显出来,如学生心理咨询、贫困生资助、社会实践活动、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第二,学生工作含义逐渐广泛;以往狭义的“教育、管理学生”为目标和任务的学生工作,增加了“组织、管理学生事务”的内容,在原有强调教育、控制、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功能上,开始增加了指导、服务学生以及以学生为本的功能。
1.1.4 十六号文件颁布后现阶段实行的学生工作时期
2004年10月,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专门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主要渠道、队伍建设、组织管理等。学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在传统的学生工作中逐步注入了新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咨询与服务、学生指导等相继出现,学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2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界定
关于“学生工作”这一术语虽然被普遍应用,但是在关于这个概念的阐述在相关著作和词典里很难找到确切的解释。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学生工作是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养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质和指导学生正确地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一项工作。概括来讲,学生工作就是指在学校学术事务之外,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由专门机构和人员组织开展的一系列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咨询和服务工作。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有专门的机构来开展,各高等学校普遍设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工作部和行政管理机构——学生工作处,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并配备有专职的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同时有共青团组织、兼职党政干部、学生骨干作为其重要的辅助力量。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是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的的教育、管理、咨询、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党团建设等)、学生日常管理(包括学生奖惩、评价、安全教育等)、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安全稳定等。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两大并列的基础性工作,它是高等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
2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现状与问题
2.1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行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知识经济已日趋完善,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物质文明,另一方面也强烈冲击着人类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受到重大的影响。新的时代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2.1.1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学生工作内容和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全球日益变成一个整体。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已经动摇,教育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和全面。西方一些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一些封建糟粕思想也沉渣泛起,给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学生工作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1.2 安全稳定工作是目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又一严峻的考验
东欧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快了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颠覆”的图谋。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西化”、“分化”的图谋在大学生中是有一定影响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充分利用“法轮功”邪教组织、“台独”、“疆独”、“藏独”、“民运”等敌对势力,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妄图颠覆政府,阻碍我国的和平崛起。学生工作如何抵御这些势力,是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2.1.3深化改革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的利润、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大学生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给学生工作带来了难度。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学生类型不断增多,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对原有班级管理的方式产生了冲突。缴费上学制度和“自主择业”毕业就业指导制度的实施使高校学生工作开始面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就业指导服务等诸多问题。
2.1.4大学生个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给学生工作增加了新内容
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社会问题积累带来的思想困惑,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伴随着愿望的落空和心理挫折的出现,随之出现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以往的学生工作往往把一些心理问题作为思想问题来解决,结果适得其反,产生了许多问题,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成为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2.1学生工作理念落后,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工作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中心,而忽视学生发展的要求,对学生工作“喊得响”,但是实际重视不够。由于教学科研是硬任务,容易量化,学生工作成效相对滞后,难以量化,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许多高校形成了重教学、重科研、重业务、轻学生工作的倾向。在学生工作中,许多学校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分强调有序、服从与奉献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念,而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仍习惯于用统一标准和目标教育要求学生,注重的是步调一致,忽视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漠视大学生在思想品质、个性、生理和心理的不同需求,很难在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导致学生工作效果不佳。 2.2.2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大多数学校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学校辅导员与学生之比超过了1:300,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对学生工作认识的片面,反映到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则认为学生工作人员是配角,是附属人员,造成学生工作人员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也影响到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一部分学生工作人员一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有的则考取专业研究生离开这支队伍。从学生工作人员自身看,在部分同志中确实存在着理论水平不高,能力较差的现象。部分同志平时放松学习,不读书、不看报,做工作任凭经验,做学生工作讲空话、讲套话,不注意方法,因而对新形式不适应,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慢。
2.2.3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手段落后
受经费投入制约,高校学生工作必要的硬件设施很难到位,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学生思想发展实际的需要,尤其是现代化教育手段落后于社会宣传文化教育系统,不能很好适应形势要求。有些学生工作者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往往把学生作为影响的对象,片面强调德育知识的掌握,所实施的多是口号式的令人可望不可及的德育条目,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过程等同于科技知识的接受与理解,整个教育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人与人心灵之间的交流,极大地降低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2.2.4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机制不明确
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出管理重于服务、教育重于辅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党政合一、两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一方面,使学生工作渗透于学校各组织机构,成为学校各部门共同承担的职责,齐抓共管,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但另一方面,造成多重领导,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2)政治领导特征浓厚,行政服务气息不够。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属思想政治人员编制,工作意识上仍倾向“管人”而非“管事” ,故而工作职能主要还是停留于约束、控制、规范上,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对学生利益及需要的关心,即使有了一定的服务意识,却也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服务”。(3)对学生校园生活的主动干预式管理,是我国学生工作的显著特点。西方国家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窗口服务式”,在学生需要的前提下,为找上门来的学生提供服务。我国高等学校在院系基层设有学生工作副书记和专职辅导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介入学生学习与生活,开展管理工作,范围广,从而缺乏针对性。
3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观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用新的思路加以改革和创新。
3.1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
所谓的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理念就是人们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是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强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要树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以服务发展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理念,以及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相结合的工作理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2学生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体制的创新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党政合一、条块结合、纵横联合、两级运行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应该是:针对学生工作的领导体制而言是整体上的专门化,针对学生工作系统内部组织结构而言是系统内的多中心,针对学生管理工作运作方式是以条为主、直接管理的工作机制。在日常行为管理体制方面,要把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日常文明行为管理相结合,重点是创新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方面,要认真分析当前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途径;在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方面,要加强多方面的就业指导,增强毕业生择业竞争意识,同时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在贫困生资助管理体制方面,要认真分析贫困生的现状和资助工作的瓶颈,利用校内外各方力量扩大资助层面;在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方面,应转变观念,立足服务,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3.3学生管理工作要落实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注重观念、内容、机制和载体的创新,把过去单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转变为思想教育和适度从严的强制管理相结合;在学生管理激励手段方面,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把过去单一的精神激励手段转变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在网络教育方面,要充分认识网络的“双刃剑”效应,积极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管理工作,通过网络手段,变传统的一元管理为多元管理;在学生的自我管理手段方面,要指导学生明确方向,帮助制定自我管理的计划和制度,要培养一支热心工作、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学生干部队伍,要注意协调、处理好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各种关系。
4结论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生的入学、培养、就业的整个过程序中,需要高等学校自身实际相结合,系统考虑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同心协力,共同构筑学生全面成长与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号
[2] 唐华生, 叶怀凡. 坚持以人为本, 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兼论当前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 P122—125
[3] 曲建武. 学分制与大学德育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2年第4期, P45 – 46
[4] 程方平. 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P301
[5]刘建林.一个理念 十个平台——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研究[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P1-4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2.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3.浅谈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4.高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5.浅谈高校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