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作为学校的教师理应给予他们积极地关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篇一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一个新的儿童群体正在农村及中小城市中悄然兴起、壮大,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都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不得不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父母分隔,容易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心理问题
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往往会引起人口的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部经济迅速发展崛起,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都选择去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打工,城市繁忙的工作使他们无心也无力抽出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他们往往选择让孩子独自在农村生活,这就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上一年只能见到父母一两次,有的甚至数年没有和父母见面。亲子之间长期的隔离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在处事上往往比较偏激,在学习中属于后进生,和父母之间关系恶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教育、开导这些孩子,是即将踏上教育岗位的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生活费由父母按时寄回家。父母由于不能陪伴孩子,给孩子的生活费都很充裕,再加上祖辈对孩子比较溺爱,缺乏正确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不得其法。许多孩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同时也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如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等等。
另外一部分学生多是和其他亲人住在一起,这些孩子或是在家庭中不受重视,性格内向,处处小心谨慎;或是脾气暴躁,和家人关系恶劣,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无论哪一种,无疑都不是青少年成长该有的环境。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孩子的性格缺陷暴露的十分明显。笔者班上就有一名学生,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三四年没有回家。该生和班上其他学生关系都十分紧张,平时还有抽烟喝酒、欺负同学、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惯。经过认真了解之后才知道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姑姑对他不好,才会导致该生性格的转变。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诉求
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父母在外打工时经常与父母电话联系,互相沟通的仅占16.2%,17.6%的学生承认半年或者一年内很少和父母通话。而在另外一题“你是否觉得幸福的家庭应当是和父母一起的?”中,他们全部选择了“是”。
父母(或其他长辈)在他们做错事批评时,有26.1%的学生选择当面顶撞家长;在校期间有过拉帮结派、斗殴行为的有9人(其中还有一名女生);在校内基本没有朋友的有17.6%;遇到困难通常选择自己解决而非求助他人(即使自己无法解决)的占45.6%;觉得自己很一般,没有什么特长的占32.4%;觉得身边人不太关心自己的占69.1%;觉得现在的生活环境难以忍受的占19.1%;觉得自己前途灰暗,没有信心的占27.9%。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关爱,导致性格内向、难以沟通。有一部分甚至会因此而被歧视,产生孤独无助、悲观寂寞等不良情绪。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父母的指导和教育,但是父母的长期在外导致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健康
在对笔者任教的两个班,共计10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68名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这个数量十分惊人,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教师能否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之余关心了解每一个孩子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青少年的教育应当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的责任。但是,现在我国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社会应该如何教育、引导、保护、接纳这些孩子,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然而留守儿童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到了2005年增长为约58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就有4000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平均每4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同时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成长发展,是一个社会各界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社会法规的不完善,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学校教育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众所周知,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父母隔离,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脾气暴躁、自暴自弃、戒备心强、拒绝于他人沟通等。笔者班上有一名男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但老师和他交流时态度又很诚恳,过后又故态复萌,让人无可奈何。和这种学生交流,最忌使用传统的、粗暴的教育方式,打骂、体罚等不仅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反而会把他越推越远。对这种学生,要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关心他,让他体会到教师的善意,能够敞开心扉和教师交流。在他对我的态度好转之后,我又趁热打铁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不久,该生的行为改善了很多,和班上同学关系也缓和不少。
四、留守儿童的未来与发展
留守儿童中的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还可以将他们留在学校,但是初中毕业之后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呢?是整日混迹于社会,还是像父辈一样外出打工,亦或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
留守儿童之所以远离父母在农村生活生活,原因之一就是大城市高昂的择校费。如果各个城市都能设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话,这一现象应该会得到很大改善;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经常和孩子通话,保持至少每年一次的探亲频率,尽量减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感;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的教育更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与鼓励,现在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已经逐渐增加,相信不久的未来会有相关条文的出台。[2]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担负起的重任。我希望在不久的某一天,这些孩子都能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过着他们最平凡幸福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5(4)
[2]魏富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社会学研究,2011(1)
关于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篇二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乏适当的关怀和教导,使留守儿童心理和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突破唯政府模式,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通力合作,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对留守地区的儿童进行辅导治疗,促进其健康发展,但是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16-01
近些年,留守儿童受伤害事件频频出现,尤其是最近发生在贵州毕节留守四兄妹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年龄最大的才13岁,最小的仅有5岁,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离家出走。是什么导致你们走上了不归路?遭受不公?性格压抑?缺少关爱?经济拮据?这一事件,再次将社会的目光聚焦在这一脆弱人群。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形同虚设,易受骗。孩子的爷爷奶们一般认为教育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缺少关怀,重点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社会工作的出现,能帮助政府解决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寻求其发展的潜力,帮助其成长。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2012年,据官方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500万之多,我国的留守儿童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然而,除了一些专家学者等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外,我国的政府却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仍然身陷困境,他们的教育、家庭照顾、心理成长等多方面的权益没有得到实现,因此频频出现留守儿童问题事件。
2015的“两会”,首次将留守儿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这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农村留守儿童要么与父母单方生活在一起,要么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年纪较长的长辈在一起,或者是亲戚、兄弟姐妹、其他亲属等代为监护人,导致其长期的父爱(或母爱),甚至是两者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上表现较差。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要差于一般的儿童,因为留守儿童承担家务等生活社会压力较大,一般在学业上的表现就比非留守儿童较差。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较多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他们要么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沉默寡言,表现乖巧懂事但是内心孤僻隐忍,要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人士的诱惑和引导,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若干原因
(一)城乡经济发展失衡
城市在经济发展上远远超过农村,国家财政在对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存在较大倾斜,导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农村人口为了谋求生计而大规模往城市流动,但是由于在城市的生活开支较高、户籍方面的限制以及教育的不公正等原因,他们不能讲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而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二)留守儿童父母认识存在误区
大部分农民工都认为只有拥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在面对教育子女与外出务工赚钱的取舍时,他们往往还是选择外出务工。他们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子女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总是一味想着只有经济条件好了,自己的子女才能更好的生活。但事实往往是待自己积累一定的积蓄想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学习时,孩子们却成绩不理想。
(三)学校教育设置不足以及社会关注度不够
农村的教育资源本来相对城市就比较匮乏,教育水平以及教学基础设施远远不如城市,所以对于留守儿童并不能给予其特别的关注和帮助。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学校教育的帮助,特别是在情感表达、心理调适、法制安全等方面。另一方面,我们社会给予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也不够,只有一些爱心公益项目,对他们没有具体而有效的帮助措施。
三、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问题中的运用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实务性极强的专业活动,强调助人自助这一理念与功能,强调人的价值,强调社会的价值。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心理上会产生许多困扰,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找到留守儿童的问题,然后制定目标,策划解决方法,进行服务,最后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社会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案主“助人自助”,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工作者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打开留守儿童心扉,帮助留守儿童发现自己的优势,不沉溺与自己的世界,让他们敢于讲出自己内心,表达本应该得到的需求。社会工作将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并且实现专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工在介入时,也应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联系社会各慈善机构,一起为留守儿童守护一片蓝天。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的不合理社会结构、户籍制度的限制,实现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对这一群体的全面覆盖。然而,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一问题的全面解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留儿童问题继续存在,社会工作介入就必须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谢文媛.浅析留守儿童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08(11).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
[4]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