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势与政策就业相关论文

2017-02-24

21世纪,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实现 科技兴国、发展强国 战略目标的核心影响因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就业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就业相关论文范文一: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创新

摘 要: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数量在增加,就业岗位在减少,失业率在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在下降。政府加大市场调控机制,企业努力选好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文章结合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创业失业风险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谈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共同探求就业对策,尤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一点点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主创业;经济危机;就业形势;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15-02

1 概 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财富,同时问题并存,而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些经济指标在下行,经济结构体系在转型,人民币在贬值,全球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大家经常听说衰退,或者是危机,大学生们很担心当年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院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在对大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时,多次强调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从我院大型招聘会现场的用人单位数量及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基本工资待遇来看,较往年均有下降。而物价的飞涨也变向的降低了同学们的收入,并且现实中制造业已经萧条有几年了,作为建筑行业的院校,多数专业的就业都收到了影响。我院也在考虑上述实际情况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国家也出台相应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更鼓励大学生发展农村,让大学生的知识有应用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1.2倍,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再攀高峰,而就业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所以就业率相对会出现下降。而数据显示,尤以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最大,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与上述中国当今经济低迷衰退有关,也与毕业生、企业的结构性用工问题有关。另外,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选择行业难,就业目前人人平等,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求职数次未果,最后去一个专利局上班,所做的工作和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下文浅谈一下大学生就业现状,简要分析就业形势,探求就业对策,尤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各级各地积极寻求一个漂亮的收官之战。服务业就业需求继续增大,市场机制的跳节作用继续增强,不好的消息是:产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加深,自动化流水线、机械手、机器人的应用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撑尚待提高,适合的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压力仍然较大。而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2007年更是达到495万,与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2007年约为70%,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应届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上失业率上升,往届生因为种种原因辞职再就业的冲击,还有城镇化加快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今年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中央到地方,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锻炼,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简单总结为: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准备不足,生涯模糊;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理念滞后,能力危机;选人用人,缺少标准;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从行业需求看,房地产的下滑有目共睹,结合我院为建筑类院校,更要贴合实际,突出特色,搞好帮带,主动出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重视困难家庭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

3 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稳定就业工作应常抓不懈,切切实实作为民生之本。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就业是安国之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就业优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下面浅谈下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首先,国家政府积极保障就业渠道畅通,强化职能,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市场整合,统筹规划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比如: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2015年延续了上一年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可以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再如:及时废除不合时代的、限制、制约或妨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各级部门要积极解读中央政策、落实中央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最大限度地支持大学生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大学生搭建好就业舞台。

其次,企业稳定灵活就业,要根据企业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在进入学院进行宣讲时,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积极正面引导高校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单位,避免出现招聘会现场某些摊位面前人满为患,而某些摊位却寥寥几人,而分析原因国企、大企业是同学们比较认同的,所以住校期间,教师也要做好积极引导沟通。企业也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高校人才,做到竞争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学院早作准备,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定位,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就要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设施设备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是根本,努力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要紧盯市场变化,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整理工作,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专业设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定位准确,特殊鲜明,突出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院校的不同,加强实践动手环节教学,增加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注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在发展学院硬件的同时,师资力量也一定要跟上,坚持以出口定入口,将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挂钩,把毕业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市场为准则,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合格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学院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收集工作,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配合二级学院系部,更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好务。学院还要不断加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的业务能力,走出去,通过学习、参观、交流等手段,全面提升教学等职能部门教师的能力水平。积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因为辅导员更了解学生,跟清楚学生的爱好、特长,更容易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就业辅导。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要提前进行职业教育规划定位,力争毕业生择业更合理,减少违约率,使大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及时、顺利就业。 最后,鼓励积极创业,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教育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途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切忌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择业观。国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就业时难以一步到位,多次的就业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种趋势,要敢于竞争、敢于拼搏、敢于承担风险责任。从国家政策降低创业门槛还是到学院的引导和扶持,高校大学生都应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敢于拼搏,使自主创业努力成为一种时尚。我院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结合我院为例,在大学一年级时就进行择业指导,在入学一学期时还允许进行一次专业调整;在大学二年级时进行创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在大学三年级时进行就业指导,分析本年度的就业形势,学习应聘的基本礼仪及技巧,调整就业心态,准确定位自己,并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当然,大学生创业也要看自身是否合适。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容易失败,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做适当选择,想到存在的风险,做好挫折教育。

4 结 语

总之,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相应在减少,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创业失业风险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在这种新形势下,政府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机制,做好服务;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做好高校宣讲,努力招到真正适合自身企业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充分挖掘大学生潜力,积极开辟大学生创业这一新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杨宜勇,黄燕东.2014~2015年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J].经济研究 参考,2015,(3).

[2] 李建成,张志业,郝惠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J].河北 科技大学学报,2009,(3).

[3] 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4] 刘成龙.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难点分析与对策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形势与政策就业相关论文范文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中国经济论文

[摘要] 2003年工业生产增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居民消费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各项改革也有序推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可能好于2003年。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普遍调高了对2004年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4.1%,世界贸易增长5.5%,经合组织预计世界贸易增长7.8%,均高于2003年。国际经济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国加快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回升。

一、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去的显著成绩

200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容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控,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赢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达到8.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财政收入增收较多。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原煤和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不断推进,畜牧业和养殖业较快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六小”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居民消费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3%。国债投资进一步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技术进步等重点领域倾斜。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继续提高,民间投资更趋活跃,投资自主性增长因素有所增强。居民消费受“非典”冲击曾一度大幅下滑,但“非典”过后很快恢复,预计全年增长9%。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居民用于汽车、通讯、住房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

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品和服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原油、成品油、钢材和汽车等进口增加较多。全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通过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和改善投资环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扩大。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金融分业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得到加强。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的改革稳步实施。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开始启动。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增加国债投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技发展在一些领域又取得重大成果,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2004年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可能好于2003年。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普遍调高了对2004年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4.1%,世界贸易增长5.5%,经合组织预计世界贸易增长7.8%,均高于2003年。国际经济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国加快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回升。

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仍具备较快发展的条件:(1)扩大内需政策效应会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2)对外开放继续扩大,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不断拓宽;(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实施,将使一些多年阻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潜力将得到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4)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家宏观调控的经验更加丰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纯农户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粮食产量连续下降,一些地方忽视农业、忽视粮食生产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就业需要,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三是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倾向比较明显,一些地方盲目兴办开发区的问题比较突出,能耗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粗放经营的状况比较严重,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信贷投放偏快,贷款投向的行业结构不尽合理。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公共服务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六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增大了我国扩大出口的难度,利用外资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为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主要措施

200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和经济运行调节,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正确把握政策的力度和重点。2004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区别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考虑到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推进改革的需要,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要求,应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长期建设国债,重点发挥国债资金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六小”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和基层政权建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在建重大国债项目的建设。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重点向“三农”、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对一般性支出继续实行零增长,遏制一些地方建设中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研究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投资机制,形成稳定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投资资金来源,逐步解决多年来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欠帐过多的问题。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注重“预调”和“微调”,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促进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

(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全国性的基本农田保护执法大检查,制止乱占滥用耕地。(2)坚决纠正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和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和现有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等建设的投入,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主销区也要保护基本农田和保持必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优质化和区域化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储备、良种繁育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发展。(4)努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重点做好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服务,加大对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检查和处罚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家支持的农村项目建设投资中要专门列支农民报酬一项。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除烟草税外,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力争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税费负担比上年有所减轻。

(三)加强引导和调控,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手段加以引导,经济手段加以调节,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钢铁、汽车、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健康发展。(1)加快制定和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完善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建立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推进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加快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优势企业发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用地管理,对不符合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达不到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4)加强金融机构与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商业银行依据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对有市场、有效益、符合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对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的建设项目,要严格审贷。

(四)将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住置,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落实中央已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1)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2)在税收、融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3)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企业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分流职工。(4)深化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保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全国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

(五)促进和扩大居民消费,继续增强国内需求增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潜力,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一是增强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既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又要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并严格执行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流通设施、商业网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推行医疗服务价格、非义务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合理确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推动存量住房交易。鼓励居民汽车消费。推行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电信消费。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发展体育和文化产业,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

(六)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引导各方面量力而行,克服经济发展中单纯追求速度、急于求成、过度消耗资源的倾向,切实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1)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形成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2)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做好电力调度,增加电力供应;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大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合理调配运输能力,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建设。(3)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节水、节能技术改造。

统筹区域发展,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完善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支持中西部加快改革和发展。继续加大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地区、重点优势产业以及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调整改造。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七)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1)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紧缺人才培养。(3)做好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4)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引导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5)做好人口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八)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年。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1)进一步做好进出口宏观调控。培育国内优势品牌,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革进出口商会体制,完善对企业的服务。加强重要商品进出口的平衡和管理,继续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健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加强对外谈判工作,有效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注重提高引资质量,把利用外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研究规范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3)加强对境外投资合作的规划指导,推动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积极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全面落实并逐步完善内地与我国港澳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九)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会会的部署,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利用当前经济增长较快、发展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解决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要协调好改革进程中各方面利益,注意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1)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邮政、铁路等行业的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2)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投资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3)稳步推进财税、金融和价格改革。逐步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健全金融企业监管机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出台电价改革配套办法,完善水、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十)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1)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在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规范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做好灾区和贫困户的税费减免,切实解决好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4)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浅谈形势与政策就业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毕业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3.浅议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4.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5.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6.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7.2016大一形势与政策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