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人的小故事

2016-12-26

人生就像一幅画,多姿多彩;人生就像一盘菜,味道鲜美;就像一出戏,感人肺腑,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超感人的小故事。

超感人的小故事1:曾经的记忆之汤圆、灯笼

昨日,在微信里我看到了朋友在吃汤圆的照片,一股浓郁的汤圆的香味涌上了心头,促使我想起了小的时候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片片回忆。

儿时的元宵节,过得有滋有味,那个时候在生产队,虽然没有城市的多姿多彩,却不失浓郁的乡土气息,注重团员氛围的厚重的“人情”味,更加孕育和证实了元宵节的寓意。

小的时候,我对元宵节的认识就是吃汤圆和灯笼。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就会看见大人们在张龙着包汤圆,家里有方便条件的,就会给孩子做一个小灯笼,灯笼里点上蜡烛,孩子们拿着一盏灯笼游走在大街小巷,一种荣耀的心情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那个时候,一般很难能够买到现成的汤圆,都是自己家座做一些,或者是亲属朋友给送一些。自己家做的汤圆就不像现在集市上卖的汤圆那么圆,有大有小,母亲把搓好的汤圆下到锅里,锅盖上热气腾腾,锅里汤圆翻滚着,等到汤圆煮好以后,香喷喷的味道会溢满屋子。正月十五,一大早起来,妈妈就已经把汤圆煮好了,“儿子,起来吃汤圆了。”我迷迷糊糊的听到了妈妈招呼我起床的声音。

仔细想起来,对小时候元宵节没有太多的记忆了,在依稀的记忆碎片里,还保存着不多的儿时过元宵节的画面,回想起来,虽然没有太多回忆,但是这份纯真是唯美,长久的。

如今,在经济比较发到的社会里,自己家不会再做汤圆和扎灯笼了,儿时的那些场景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了,当年的那种汤圆的甜蜜、灯笼的美丽,已经越发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更多的,也只是为了过节而过节,但是这种意味着阖家团圆的吃汤圆还是必不可少的,吃汤圆不仅是一种节日的形式了,更赋予了一种美好的祝福,祝福幸福美满,祝福长长久久。

超感人的小故事2:浮华过后,回归本真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归家便是归到自己所属的那个城市就足够了。于我而言,并非这样。从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再转站又是几个小时的车程再到乘船打的回到这个“暂时”的居所时,我的心才得到片刻安宁。小镇,我回来了,离开的一百二十零几个小时。

小镇的夜不算太静,时不时会有一些路过家门的车鸣笛。爸妈已经睡得很熟了,我也在妹妹那熟悉的小鼾声中渐渐入睡,那圆鼓鼓的小肚子随着呼吸此起彼伏,就如我此刻的心跳声,激动但沉稳。归到此地,我的心算是有些满足。但我知道这还不是我想要到达的目的,不是我最初到来的地方。

次日,简单收拾衣物,搭上便车回老家。大约半个小时,便到了离家不远的小路旁。下车,背着包走在通往老家的路上。回忆里每次回老家的情景都差不多,遥遥的就先瞧见白色砖楼,谈话声必能引来老家的小狗一阵狂吠,那叫声与生人路过时是不同的,爷爷听到了就会站在二楼阳台上张望,我则踩着熟悉的小径,冲过去吓唬着呆头呆脑的鸭子和的满地找食的母鸡,一番鸡飞狗跳后蹦蹦跳跳地闯入我的视线。

而奇怪的是,今天的情形却与我以往有些不同。一路小跑,无意间瞥见那些熟悉的黄土地,上面已经没了我临走时生机盎然的庄稼,只剩下人们收获劳作后的残根烂叶,一路萧条的景象顿时让我的心莫名地心酸起来。快要踏进家门了,还是不见爷爷的踪影。此刻,一股莫名的紧张感油然而生,“他,会不会出事了,我的爷爷。”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个可怕的猜想。

想到这,我麻利地放下包。以最快的速度向他平日里最喜欢耕作的那块土地跑去。“爷爷……”我焦急地喊着。“哎……,我在这呢”熟悉的声音答道。果然,他在这里,在埋着奶奶的这块土地上。

“孙女儿,你回来了啊,快……快过来”,他焦急地喊道。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我不禁失笑,悬在心里的那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一路小跑到他的身边,就着一块比较干净的地坐下。

“哎……回来了就好,外面再好,也不如家啊”,他拉着我的手笑着感叹。

“爷爷,你为什么要一个人坐在这啊,我记得小时候只要在家找不到你的时候我总能在这找到你”看着他笑着的脸我不禁问道。

“你说这啊,这块地是我和你奶奶结婚时的地方,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砖房,就只有用茅草盖的房子,就是在这,我们最初的家,只不过后来我出门挣了些钱,盖了新房子,这里的茅草房就被我们拆了,就是现在的我们这块土地啊。”爷爷笑着解释。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为什么喜欢坐在这呢?”我还是不死心地问道。

……没有我预想中那么快速的回答,紧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许久,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其实,这里面故事多着呢,你愿意听?”爷爷看着什么事都爱刨根问底的我。

“恩,我愿意,我愿意!你就讲给我听吧”我激动地拉着她的胳膊央求道。

……

那个荒烟蔓草战火纷飞的年代,白花花的地主墙面被硬生生地抹上了和脚下踩着的泥土一样的颜色。他们怕才建好的房屋被无情的子弹打穿又或者是被穿梭在空中的飞机盯上给它一颗炸弹。40年代出生,为了躲避炮弹,为了保全性命,整日提心吊胆。在如今已熟悉到不能离开的黄土地上摸滚带爬,常年抗战不在家性命时刻挂在风尖浪口上的父亲,踱步难行且毫无依靠的母亲,已记不清具体数量但只知道家庭数量庞大的兄弟姐妹如今在身边的只有五兄弟且都已年迈。他以前从未向任何人提及他的过去,就算是提及也总会一句话带过。此刻他正向我平静地讲述,算是把他的一生都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可以从他简短的话语中听出他活着而且活到了现在的自豪感。但我也可以很轻易地觉察到他这一生的艰辛。

“那个时候啊,我们这还没修路,我们都住在用茅草盖的房子。因为人穷,所以就不用担心家里的东西被别人盯上。那时候我还年轻,我很早就没读书了,可我读到了四年级,我还认识不少字呢!”说到这,他还自豪地拿出那布满老茧的手在地上比划着。

“看!这是两个字是不是念‘中国’?”虽是在向我询问,但口气却很笃定,像是自己已经肯定了口中的答案似的。

“是的,是中国……”我也很坚定地说,像是对本就正确的答案加一把确定的锁。

“嗯……咳咳……”他仿佛对我给的答案很是满意,裂开干裂的嘴唇算是笑了。但常年吸烟的他又因为刚才的动作加重了咳嗽的声音,而脸上的皱纹也因常年在黄土地上的劳作变得更加凛冽、深刻,似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般支离破碎。

“哎……”。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感叹着, “可是,后来也怕穷,所以我还是一个人出了远门。当时年纪小啊,不懂事。在外面乱闯,像无头苍蝇似的,幸亏我命大,不知道有多少次差点死在外面了”。说到这,他抬头望着离家不远处的土丘,奶奶埋的地方

“后来,年纪有些大了,也累了,还是回到了这个年轻时我最想离开的地方。娶了你奶奶,后来也就有了你爸他们几兄弟。都是年轻人啊,有梦想是很好的,这几兄弟和我一样,好闯,闯够了也都回来了,就近安了家”他笑着对我说着,“外面的世界千好万好,都不如家好,就拿这个睡觉来说吧,在家睡总比在外头睡要踏实些”。

听到这,我不禁点起头来。

他看着我的模样,用手点了点我的额头,好笑道,“你这丫头呀,还跟小时候一样,我只要一讲这些东西你就入迷,只知道一个劲儿地点头”。

我不好意思地裂开嘴笑着,还一个劲儿地说: “还不是爷爷你讲的好,你在我的小的时候讲的故事都还记着呢” !

“个丫头,就知道你嘴能说。哎……我算是老了,看,你在你奶奶这坟旁种的柏树都这么高了,一晃又是多少年了”爷爷看着我,又看看奶奶坟旁那棵柏树,感叹着。

是啊,爷爷老了。奶奶也走了好多年了,这柏树也长得有些高了。

树本无心,只是栽它的人在它身上寄托了太多情感,它也就有了独特的寓意,它从我手中出去是一粒种子,多年以后再成熟的姿态立于我面前时,那种收获的成就感和白驹过隙的苍茫感,让我突然意识到时间的重量,当然只度过十几年光阴的我还不够清楚,时光荏苒,改变的东西很多,等我发现爷爷已不再是那个挺直腰板在田间劳作的壮年取而代之的是身体佝偻的暮年时,等我猛然发现父母眼角额间加深的皱纹时才会想到他们已不再年轻时,我想,我该长大了。

超感人的小故事3:谁的谁心疼

嘉玉没想到,给外甥李宇找工作的事儿,竟然被陈黎一口回绝了。陈黎说:“办不了。”继续盯着电脑继续浏览新闻,头都没有抬。

因为出乎意料,嘉玉一时有些愣怔,继而便有些恼火:“我都答应大姐了,你让我怎么跟她说?”

陈黎这才抬起头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