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

2016-11-16

篇一:

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是第二遍读这本名著了。我对这本书早已颇感兴趣,尽管已经读过一遍了。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内容丰富,道理深刻。

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下面经过我的概括,资料是这样的,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祖籍四川成都府,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成年后,离开故乡,外出漫游。先在晋中和晋东南地区了解、收集有关梁晋交战的故事与传说,后离开山西到冀鲁豫交界的一带活动,为他的小说创作收集素材。他创作的《三国寅义》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下面由我来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吧!

诸葛亮:《三国寅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以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桃国结义为兄弟。董卓乱政的时候,随公子小瓒讨伐董卓。赤壁之战中,他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章武三年,伐吴失败,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在《三国寅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紧随刘备征战。建安三年,曹操拜关羽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在《三国寅义》中他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不避艰险。曾因在泥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

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须。从小放荡不羁,很有才华,善于随机应变。汉灵帝死后,曹操声讨董卓。在诸候征战中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先后削平吕布、袁绍、袁术等割据努力,统一了北方。建安二十一年,进位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病逝于洛阳。

周瑜:东吴大将,刘备称他“文武筹略,厅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他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但他为人气量狭小,阴狠刻毒,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年仅三十五岁。

内容简介:《三国寅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当时各个统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

全书歌颂了一大批英雄,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关羽、曹操、刘备等。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的诸葛亮是“贫困”的化身。“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为礼贤下土的仁君典型。此外小说还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描写波澜起伏,十分精彩。

我要学诸葛亮的谦虚谨慎,刘备的仁爱,关羽的大义凛然,曹操的才华横溢,周瑜的万人之英。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三国演义》。

篇二:

我家有许多藏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每当我翻开那本厚厚的书时,总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

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 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后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

张飞,字翼德,黑脸,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

说到赵云,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

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亮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正当曹操只有几天粮草时,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战中,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亮都知要火攻,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诸葛亮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在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军事要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闻讯大吃一惊,这是西北角魏军已经杀过来了,诸葛亮立即将城中旗帜放倒,大门敞开,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来后大惊,没过一会儿就退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在每一场战斗中,用尽了各种各样的谋略,浮现出一个个骁勇的武将,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辩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将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三国演义》中如果将一个个谋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过是打打杀杀,如果将一个个人物的神情、话语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没劲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从这里还学会了许多写人的方法,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话语,而忽略了另一个写作要素——神情,在三国演义中往往只要用一个人的某一个神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上,比如说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作者把诸葛亮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许多史料记载中,诸葛亮并不象《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

我一时之内还无法将三国演义讲完,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来看看《三国演义》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