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庄子读书笔记,庄子读书札记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那大家读这本经典书籍的时候,有哪些心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书籍庄子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书籍庄子读书笔记篇一
读完《庄子》,其实应该说是大概浏览完《庄子》,印象最深的就是“逍遥”。逍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与追求自由挂得上钩吧。如果没有自由,何来的逍遥?而真正逍遥之后,你就真的自由了吗?不知是人身的自由,还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内心的自由。 (目前来说,还没有真正达到可以完全静下来心来品读《庄子》的境界,对于《庄子》的认识,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自由”,貌似是一个永恒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是谁又曾真正得到过自由。而自由的定义与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那么,谁人自由,谁人不自由,外人又如何着手去判断呢?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人身的自由尚且很难判断,更何况是精神上的自由,内心的自由?
举个例子吧。一个人,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生活还算富裕,基本上没什么病痛,生活无风无浪,这样的人生,或许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他自由吗?人身上,他没有受到限制,但又不是绝对没有限制。比如出国时,受到签证的限制,那时,他也就相对不自由了。因此,人身上的自由,应该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空间内而言的。那么,精神上,他自由吗?他的内心,自由了吗?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他想要的吗?他或者很有宏图大志,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又或者,他与他的老婆是相亲结婚,他根本就不爱他老婆呢?而他就一直陷于深深的挣扎之中呢?
我认为的“自由”,应该是对生活没有怨言并且内心为此感到真正的愉悦。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尽如我们的意愿。有时候有些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去做,但是我们自己本身却不想去做,这时候,我们不自由了吗?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无法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但是,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变得自由。既然事情发生了,已成事实,那么,勇敢面对就好啦。再多的怨言与愤懑都是无济于事的,那么还不如坦然接受。在这一点上,本人不赞同庄子完全超然物外的追求。本身,人就存在于世俗之中,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是合理的,为何又要超脱。?或许是世俗的污浊让他看淡了一切,但是,自不自由,逍不逍遥,取决于自身,无关乎其他。就算让他超然世外,他就真的从此自由了,从此逍遥了吗?
或者这样说吧,我认为的“自由”,是一个追求的过程,自由是没有止境的。怎样追求呢?对我来说很简单,遵循内心的意愿,使外务(外在的事物,包括人在内。)相对符合内心的意愿,懂得宽容,懂得知足,懂得满足,如此而已。只不过,这还是一个漫长的追求过程。目前来说,只能算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书籍庄子读书笔记篇二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又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跎》、《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比如“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就是数学里的极限思想。
庄子的逍遥游,为了阐明逍遥之意,举了鸟兽虫鱼等等以为例,并且以故事的方式来呈现其要旨,思索其寓意,大致归纳出四个主要的概念:
一、积厚与有待。,「积厚」与「有待」是两个重要的观念。「积厚」,意谓北海之水不厚,则无可养大鲲,非大道之渊源广大,不能涵养圣人。「有待」,如鲲化鹏,虽欲远举,若无大风承负,必然无法抵达南冥,就算已养成大体,若不能加以变化,亦无法获致大用,要承于自然之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至远,而自然之道是只能顺乎其中,而不得外求的。
二、大知与小知。庄子运用鲲鹏以及蜩鸠的寓言,藉由小鸠的无知,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与蜩鸠之小且无知,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正如小年无法体会大年,因为小年本身生来的限制,根本无法去经验大年,生命长短是不可违的律则,而蜩鸠先天的限制也无法使他遨游千里。
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此即逍遥游篇的主旨、中心和结论,也是庄子的中心旨趣。由此可以了解所谓的逍遥游,应该是承于天地之正而欲六气之辩,而游于无穷。真正的逍遥必然是无所凭藉依附的,是悠游于自然之中的。
四、有用无用。 庄子在篇末连举几个例子,藉由以说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无用」并不是真的无用,乃是因为人的判断的结果。若是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同一个事物,将会有不同的判断。自然间的万物皆有其本性,有用无用乃是人离开自然大道后,因为自己偏见好恶所产生的概念,自然会有所偏颇,若使其心志顺应自然的规律,那么有用无用又有何差别?此即所谓「忘物」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