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2017-05-10

反思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关于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天气与气候》中的一部分内容。刚开始,我完全按照上节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课“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可是上完两节后我总觉得这种方法比较传统,学生的主题发挥的不够充分,过于注重教师知识的传授。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后来对教案动了大手术,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经历作为学习的资源,讨论归纳降水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举例说出来。这样就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以图代讲,指导学生读图,并将此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在视角上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的主题性、开放性、实践性得以体现。“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我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展示。但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不强,主动学习的方法不多,所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显示出思维的局限性。这就是越发显示课题改革的重要性。地理课程改革给研究性学习实践的空间,而研究性学习又给学生更多成长空间。本节内容原设计需两课时,而我则利用多媒体一节课就结束内容。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系统的掌握知识,学习方法等,且并不影响整个学期的教学。只要我们认真选择课例,早做准备,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更多的东西,也会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有生命的活力。

一、教学过程反思:

刚开始时仅想详细解释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分布特征等,希望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使学生体验地理思维和地理研究的过程,相信这样做的效果也会不错。但随着对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研读,我感觉到这样做会削弱学生对地域不同降水也不同等理解。因为,我既不愿放弃通过具体的课例使学生对地理思维的认识深入下去的初衷,也不能不解决建立降水的时空特征与地域联系观念的问题。于是最终教学过程按照改动后的设计进行下去。课堂效果比预期的效果还要好。

本课程采用的是点到为止,逐渐递进的思路,先从唤起学生的问题欲望入手,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展示出来,从具体形象的问题,逐渐引向深入(即由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特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本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平时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这样就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理念: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

在本节课中,我理解的深入并不是线性的深化和细化,而是使问题逐渐展开,使问题逐渐复杂,使学生关注的视角从整个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扩展到某一地,某一区域的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以及整个宏观的区域,从而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了降水与地域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后反思:

本学期一直用这种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但也感到有遗憾,这种点到为止的做法,跳跃性太大,往往学生刚获得了一个思路,想继续探究下去,我却已经转向另一个问题,从而造成处处是问题,处处想探究,就是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去查找资料。每当这时,我就想,如果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探究该多好。但目前现实的课时、学生的人数、都不容许我们充分地方施展。但毕竟这些思路,思想已经在学生头脑中生长,它们就是火种,会随时燃烧起他们探究的激情,这对我还算是安慰!

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二)

刚开始时仅想详细解释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分布特征,希望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使学生体验地理思维和地理研究的过程,相信这样做的效果也会不错。但随着对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研读,我感觉到这样做会削弱学生对地域不同降水也不同等理解。因为,我既不愿放弃通过具体的课例使学生对地理思维的认识深入下去的初衷,也不能不解决建立降水的时空特征与地域联系观念的问题。于是最终教学过程按照改动后的设计进行下去。课堂效果比预期的效果还要好。本学期一直用这种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但也感到有遗憾,这种点到为止的做法,跳跃性太大,往往学生刚获得了一个思路,想继续探究下去,我却已经转向另一个问题,从而造成处处是问题,处处想探究,就是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去查找资料。每当这时,我就想,如果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探究该多好。但目前现实的课时、学生的人数、都不容许我们充分地方施展。但毕竟这些思路,思想已经在学生头脑中生长,它们就是火种,会随时燃烧起他们探究的激情,这对我还算是安慰!

本节课讲解过程中对于降水柱状图的判读还是存在讲解的不够准确的现象,尤其是热带季风那幅图,概括为冬季降水少,这句话是欠缺考虑,因此在日后的备课中我要更为认真细致,多揣摩思考,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