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制的问题及对策

2017-06-12

在事业单位构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小编通过分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制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制的问题

1 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地落实

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执行人员自身的素质未能满足工作需求,他们的执行能力非常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严重受到阻碍;还有一些领导置内部控制制度准则于不顾,经常使用例外特殊原则,权大势大完全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这导致内控制制度的信任度以及威慑力大打折扣,甚至荡漾无存,另外单位的其他成员对此也不关注;部门预算未能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很好地约束,事关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或者执行程序并未结合内控制度执行,随意性比较强,并没有相应的民主抉择机制或者相关标准,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按照预期进行贯彻落实。

2 预算改革制度不够健全

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相比起其他类型的企业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差别。某些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者盲目的追求发展,不考虑财政预算支出多少,为了紧紧抓住外部发展机遇,不断地增加建设项目,即使陷入债务危机也要苦心经营,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隐性财政赤字预算不断增加。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不能超出财政预算的承受范围之外,不提倡采取“负债经营”的发展方式。为确保稳定发展将承受巨大压力,弥补事业单位资金损失以及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事业单位不得不弥补资金缺口,将一些专项资金占用,这导致巨大的违规风险支出。一般而言,事业单位通过对预算经费的支出结构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确立好相应的财政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费间存在的相互挤占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一些根本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例如对于公共经费的调整、预算指标的设计以及人员经费、专项基金的分配等依旧矛盾重重。

3 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还存在许多漏洞,制度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对于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需要进行持续的更新与发展。自从国资委成立以来,各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依旧墨守成规,所采用的自主经营管理方式依旧没什么变化,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归属问题以及管理举措方面,依旧停滞不前,未能对其加以明确。这种无人监管负责的国家投资管理体制造就了当前事业单位财务资产无法进行高效率的利用的现象,造成财务资金许多不必要的浪费与流失,很大一部分资产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自由流动状态。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得到很好地落实,有时候几乎流于形式,这造成财务管理效率大打折扣,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效率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财务监管工作无法得到很好地控制,受到了严重的削弱。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会计信息将会与客观真实情况背道而驰。所以,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从产生到后续的传递,再到审核等一些列的过程不断地产生缺失,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遭受严重干扰。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将会是一个重大损失,其无法进行正确的抉择,一旦做出错误的决策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一问题为财务风险隐患的出现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4 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管理层面组织性比较差。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首先是收支管理不够严格。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存在不当,专款专用无法落实,一些徒有虚名的或者有名无实的项目肆意的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项目资金挪用现象比较严重。

其次是预算的随性性比较强,无法按照规定严格的执行,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超支情况,有限的资金无法应用到关键的环节当中,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预算资金的随意性导致资金的无计划性,各个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不明晰。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 三个相对独立控制层的设立

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相应地划分出几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

其一,审计委员会作为第一个相对独立层次,其将与被审计部门相独立,上级部门直接对其进行管理,其工作基础是现有的审计稽查以及纪律监察部门。审计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查”,常规检查、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手段,由此来对会计部门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二,健全事后监督机制,事后监督隶属于会计部门内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属岗位,配置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将定期督察的结果如实反馈给财务部门负责人。实施以“堵”为主的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对各项业务岗位进行周期性监督检查[2]。

其三,落实预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将相互制约的牵制机制融入到业务的全过程。无论是一般业务还是直接接触客户业务,有关人员一定要进行复核,涉及到相对重要的业务时要执行双签制度,业务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明细相应的业务权限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不得出现独自一人对业务全过程进行受理的状况。

上述三个层次的设立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对相应的业务部门进行层层监督,有效的预防经营风险。

2 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从以下四方面有比较清晰的概念:对事业单位资金调度以及对外投资或者一些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程序予以明晰;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所应承担的责任和行使的权利;对事业单位的资产核查的相关细节、组织形式予以明晰。深入贯彻落实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同时注重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内部稽核制度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稽查工作的权责范围、个体组织分工形式,另外还有稽查工作的相关的方法程序;内部牵制制度的主要职责就是实行牵制分离机制,确保钱与账、机构之间、账物之间以及职务之间的相互牵制分离[4]。最后,内部审计制度的形势相对比较特殊,它是一种独立评价机构,主要涉及到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评判,对其合理有效性进行评估。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制度是用来对其他内控制度举措的二次操作。

3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力度予以加强

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该是从开始一直持续到结束。当前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例如会计系统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等,这些控制措施更多的倾向于把事前以及事中控制作为控制的重心,很少会涉及到对于问题出现后的事后控制举措。落实事情控制的目的旨在对单位活动的决策方向进行规范;事中控制侧重于对于事中的决策的调整,落实相关规章制度;事后控制的工作在于评价考核工作,对相应的奖惩机制予以落实,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正确的人士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或者隐患,上层领导管理者结合时候评估工作对未来进行规划调整,对于有失妥当的地方进行修补[2]。所以,落实事后控制工作的意义非常深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重重困难,为单位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贯彻落实三级审核制度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对于所涉及到的经济业务要经过财务主管复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单位领导审批这三层审核工作,这就是所谓的“三级审核”。具体做法如下:

①现金管理。第一级审核,首先出纳员应该对现金进行整理盘点,现金做到日日清理,月月结算,为单位的财产安全提供屏障,严防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从事犯罪活动,提升现金管理的透明度;第二级审查是主管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审查;第三级审查的工作主要由会计工作人员来完成,全面开展监督审查,为现金的安全提供最后一道防线。

②货币资金支付中的三级审核应注意对多头审批、审批权限不明确的情况予以消除。审批的过程中先做重点工作,再做一般工作,先开展经营活动,在进行消费活动,避免资金的随意性,提升计划性,确保资金的有效性、计划性以及灵活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