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散文,有关小康生活的散文

2017-02-23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康散文_有关小康生活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小康散文_有关小康生活的散文:我的小康新年

天公作美,一场瑞雪为新春增添了几分祥瑞!孩子们在欢呼:过年啦,过年啦,过年长大啦!过年是孩子们的期盼。有副对联写的好:老者点头不觉重添一岁,少儿拍手欢呼有过新年。

我也经历过孩童时期,可如今我有三个角色: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了。每个新年我一点也不轻松,可也乐呵呵地忙过年。

新年一早我、妻子和女儿早早起床,按分工各自做事情,女儿负责拖地和准备茶点;妻子负责做菜;我呢,负责张贴春联和后勤。因为陪父亲过年,我的妹妹、妹婿和侄子和侄女也来凑热闹,一家三代人好不热闹,几句温馨的话语,几杯祝福的美酒,几个勉励的红包,新年其乐融融!一桌美酒佳肴,妻子功不可没,她为了这桌年饭还特地上了省城的超市,感觉小康就在眼前,真正是新年一家亲!吃年饭时,父亲说起我们小时候的新年,那时的过年真叫一个难,爸爸妈妈张罗了好长时间,才凑成了10个菜,但其中有几个菜叫“看菜”,是不准吃的,必须留着用来招待家里的客人,每年的年夜饭无非就是一碗红烧肉、两碗咸菜、一碗粉丝、一碗大葱炒干子、一碗青菜豆腐、一碗看鱼、一碗看肉、咸鸡和咸鸭。小时候的新年吃喝远不如我们现在的节日,父亲说:“那时没办法,按理说鸡鸭鹅鱼应该有,可那时是不准放养的,可家养又没饲料,况且那也是在搞资本主义。”我清楚记得,那时人们的春节也过的津津乐道,每年大年初一就有民兵连打着红旗干活,那时我虽然很小,也感到生活向上的热情,也因此盼望着新年,初一串门拜年也往往只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更不可能有红包的收获。

父亲说:“现在的生活是在天上,他要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叫我们好好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都给老人家敬酒,给老人家夹菜,给老人家红包。再看看我的父亲,他每年总是先仔细看红包的图案,再让他孙女读红包上的祝福语,父亲微笑时像个“孩子”!此时,我忽然觉得,人们的生活并不在于物质,精神愉悦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几个小客人一直围着女儿转,因为女儿在大学读书,自然是孩子们的崇拜者,饭桌上女儿带头敬酒并祝福爷爷、爸爸、妈妈、姑父、姑妈新年好,几个孩子也跟着敬酒,可称呼也偶尔说错了,逗得我们一阵好笑,孩子的童真给新年平添了许多情趣!也是,孩子们在新年之际多多接触读大学的大孩子们也的确有好处,榜样的教育力量无处不现。但我想:在新年中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忆苦思甜的教育也非常必要,让孩子们了解生活,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学习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春节应是教育孩子学会生活的生动一课!

是的,这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和谐之家,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小康新年!在这美好时刻,祖国上下,大江南北,岂不是一个“乐”字了得!

小康散文_有关小康生活的散文:眼前的小康

我把记忆翻到1981年,分田分地在农村如火如荼。党中央明确指出: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国民收入达到人均800美元,基本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党中央在进入21世纪时发出号召:再用20年加快发展,让国民经济再来一次翻两番,实现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

1981年是我们走大集体、人民公社的最后一年。内地农民家家住土屋,穿土布衣服,食用油十分稀少,一个工人每月供应4两食用油票,农民靠生产队分点食用油,不足每月4两。

2000年的时候,家家住上了红砖瓦房,买了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条件好的家庭用上了浴霸、空调、家用轿车。食用油不限制,但不安全。

2015年的现状是村村通了公路,城关附近的乡村通了公交车。农户安上了宽带,电视机是有线网送信号,电脑是光纤输送信号。男女老少用上了手机。三岁——六岁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农民参加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户住上了宽敞的民用楼房。家庭富裕的自购了家用轿车。7岁的孩子入了学,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爱读书的孩子考大学再不是稀奇事。婚事费用超过20万元,丧事费用超过5万元。土地开发盖起了好多工厂、公司,以及新公园,新商品房小区。这就是我们的小康生活吧!

富裕之后,也出现了水资源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食品不安全现象严重,导致中老年身体素质下滑,三高症让人惊恐不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癌症夺走百姓生命的事频繁发生。育人成本逐年上升,多养子女成为巨大压力,大中专生就业比较困难。打工经济没有根本保障。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没有生活幸福感。老板与员工的劳动收入有明显差距。贫富差别很难减少差距。权力腐败令人气愤。道德伦理丧失让人愁眉揪心。文化普及缺乏理想。富裕群体为富不仁。

我就在想:我们以前发展缓慢,但人心还是向上,爱国。如今金钱变多,人心涣散,明哲保身,目无法纪。刑事案件有人侦破,利用权力损公肥私、制假售假欺骗百姓之事无人问津。国家高喊的两个文明建设哪一年高度统一呢?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较量哪一年分出好坏呢?男男女女的做人良心哪一天变得让人满意呢?

小康散文_有关小康生活的散文:聆听小康的足音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度过的,那个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个不错的梦想。记得是一九六九年,洪湖地区发大水,洪水淹没了我们村所有的农田。那一年的年夜饭,我们家吃的是和冰心笔下《小桔灯》里一模一样的红薯稀饭,全家大小几口人喝稀饭时稀里哗啦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母亲不知道是为了安慰我们,还是为了证明做家长的有实力,竟对年幼的我和哥哥姐姐说:你们不要看这是红薯稀饭,可有的人家还连红薯稀饭都吃不上,吃的竟是菜粥。那时的我们几姊妹也格外听话,也不吵着闹着要吃什么好的食物。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党的富民政策很快使亿万农民摆脱了贫困,农村的面貌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农民都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买起了平时想都不敢想的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自行车也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有不少的农民还买了小型的机械动力。眼看着,农民的日子离小康生活已经不远了。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主席提出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广大的农民极大的鼓舞与自信。我对小康这个名词的理解还是缘于一句很流行的顺口溜:万元不是户,十万才起步,百万是小康,千万才算富。是啊,看看周遭庄户人的小日子,他们的生活就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逐渐走出了过去缺衣少食的日子。有的人年收入早就突破百万大关了。你看,现在农民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不比城里人差。庄稼人的着装不再是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衣着光鲜,讲究品牌服饰。在吃的方面也注重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他们盖的小洋楼可谓是风格迥异,千姿百态,里面的装修设施一应俱全。庄户人的出行再也不是过去的自行车,而是摩托车和电动车,有的还开起了的小轿车,风风光光地进城购物、旅游、观光。还有一部分人在城里买了房,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现在,新农村建设让农村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就说我所在的乡镇新滩,汉洪大桥的贯通,让新滩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近几年来,随着武汉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的快速发展,在小镇内,到处可以看到工业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举目四望,花园小区楼盘如雨后春笋,在水乡拔地而起。以前狭窄的公路拓宽了,刷黑了,更有那村村通的公路连接着小镇的村村寨寨。农民的生活可谓一日千里,他们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医保和社保。乡村的学童都坐上了安全快捷的校车,来镇里上学。镇上的学校已有了多功能塑胶运动场,孩子们享受着远程教育、班班通等优质教育资源,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说明小康生活离我们真的不远了。

就说我家吧,我是个乡镇中学教师,妻子在工业区上班,工资和福利一年有几万,我的儿子大学已读完,现在正在读研。尽管我的工资只有两千多块,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工资倍增计划很快就会实现。等到我儿子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全家人的年收入,应该要达到百万了吧。到那个时候,你不想进入小康生活都有点难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