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爱国友善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诚信爱国友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诚信爱国友善文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新部署,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培育,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到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从个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该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从个人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目标是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立公民的本分,二是提倡基本的职业道德。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贯穿了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集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的系统性。
从个人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个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的关系。个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同的个体价值观汇成社会价值观的整体洪流,而社会价值观则在引导和固化着个体价值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分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个体价值取向进入多样化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不断弱化,出现了“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等现象。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对立,突显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在价值多样化时代,社会价值观要展现更多的包容性,尊重公民的正当利益诉求和多样化价值取向。二是处理好社会现实理性与大众价值理想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内在统一。如果仅着眼于社会现实理性,显然缺乏凝聚力和感召力;而脱离社会现实理性提出过高的价值理想追求,则会让社会公众感到遥不可及,从而使核心价值观形同虚设,产生信仰危机,加剧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三是处理好核心价值观的精英化提炼与大众化传播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自然生发出来,作为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核心价值观当然需要进行概括提炼。但其目的不是把核心价值观搞成“阳春白雪”,而是要概括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足通俗化学习、大众化传播的迫切需要。
诚信爱国友善文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践行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这些道德规范和要求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如何在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落实和践行?本报今日刊发一组笔谈,对此进行探讨。
爱国: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
爱国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爱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一直高举爱国旗帜,涌现出无数爱国英雄、仁人志士,传诵着数不清的爱国诗篇,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亿万人民的心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各民族、各阶层团结一致的强大动力,支撑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伟大实践。
我们爱国,因为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地大物博,因为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祖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历经磨难,但中国人民始终英勇不屈、艰苦奋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经济、政治、文化成果。这一切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铸造了中国心。正如《我的中国心》歌中所唱的那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在中华民族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懂得国家的重要和爱国的必要,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没有国,就没有家,也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和幸福,甚至没有个人的生命和安全;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才能自由、富裕与幸福。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正是从这种个人与国家的密切关系中,以及对这种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中国人民产生了对祖国浓厚强烈的道德情感,并把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转化为行动和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呢?
爱国就要热爱人民。我们要尊敬我们的先辈,是他们创造了中国的今天;爱同自己一样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父老乡亲、师长朋友,他们与我们血肉相连,共同支撑和发展着今天的社会。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为人民服务,努力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美好。爱国爱民应从孝老爱亲做起,尤其要关心爱护鳏寡孤独等特殊社会群体,热心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之中的人。特别是当国家发生突发事件和巨大灾害之时,一定要高度关注,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不计报酬,尽力贡献;坚决反对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分裂瓦解,同一切损害祖国利益和荣誉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爱国就要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爱惜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强调“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注意爱护生态;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强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远见卓识,已被今天世界的人口膨胀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雾霾和水系污染所证实。保护环境再也不能等待,再也无法推托。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优良传统,立即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朴素节俭的好传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天蓝气清,推动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爱国就要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既有文史哲学,又有科技艺术,尤其值得珍视的是蕴含其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精神,“崇德向善、团结友爱”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支撑,对于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救了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一度陷入被人任意欺凌践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境地,但是她又迅速崛起。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如今,我们的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神舟”九天揽月,“蛟龙”五洋捉鳖,一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加快实现。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这样可爱。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能不欢欣鼓舞,能不感到骄傲自豪吗?能不以更大的决心和干劲报效祖国吗?
培育和践行爱国这一价值准则,首先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特别是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发展繁荣、同人民幸福安康结合起来,为祖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绩而喜悦,为祖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而担忧,为增进民生幸福而努力。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每一个祖国需要的时刻,贯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当爱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最高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充分,中华民族就会更加同心同德,创造出新的辉煌。(陈瑛 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
敬业: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敬业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都应该用辛勤的劳动和扎实的工作践行敬业这一朴素而崇高的美德。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恪尽职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敬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礼记》中有“敬业乐群”之说,孔子也主张“敬事而信”“执事敬”。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专门阐述了敬业的职业精神。他认为,“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简单来说,敬业就是用敬畏、敬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将自己的一生与其联系起来,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特定职责,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付出。这样,工作就会由外在的强制和被动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和主动。正如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打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每一项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做,值得我们用心去做。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精益求精,都会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事实证明,真正的敬业者必然有爱业情怀。对职业的热爱是敬业的深层动力,会燃起人们巨大的工作热情,激发人们奋进的强大动力。正如高尔基所言:“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爱业的人会把工作当作快乐、当作幸福,会保持一股积极进取的干劲、一种拼命奋斗的热情,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做到极致。一个人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只要在岗一天,就应当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地干好分内工作,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敬业是精神和状态问题,精业是能力和水平问题。一个人无论本领多大、能力多强、素质多高,凡事拈轻怕重、应付了事,就很难有所成就。同样,一个人无论多么爱岗敬业,如果认识水平不高、技术能力平平,恐怕也很难取得大的成绩。特别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今天,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标兵、模范,如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的许振超、“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知识工人”邓建军等等,既是爱岗敬业的杰出代表,也是勤业、精业的先进模范。他们干一行精一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流业绩,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将敬业精神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敬业看似平凡,实则不易。职业和工作岗位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任何岗位都意味着机会和平台,它可以成就我们的事业、成就我们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正是通过从事一定职业显示出来的。人生在世,成就一番事业,在职场上大有作为,是大多数人的职业愿景。而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展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机遇青睐敬业者。只有勤勉敬业的人,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业绩,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任何一个工作单位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人人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各个工作部门协调运转,才能产生整体效用。敬业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正义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城邦的正义体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们各司其职、尽展其能所形成的秩序。在现实生活中,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工作:公务员廉洁奉公、法官秉公执法、军人保家卫国、商人诚信经营、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科技人员发明创造……唯有社会成员各守其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形成正义的良善社会。
敬业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实现的,需要每个人、每个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个劳动者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认识到每个岗位都可以施展理想抱负、奉献聪明才智、展示人生价值;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岗言岗、在岗爱岗、在岗为岗,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积极奋进;争创一流业绩,刻苦学习工作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努力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行家里手、业务骨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非凡的人生篇章。(吴玉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诚信:为人之本 兴国之基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意义重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邓小平同志曾说:“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故朱熹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故张载曰:“诚善于心谓之信。”“诚”是“信”之根,“信”是“诚”之用。中华传统美德把诚信视为人“立身进业之本”,要求人们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诚信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人是通过“社会化”完成从生命体的自然人到具有社会角色的社会人转化的。人的社会化,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中,遵循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规则,则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规则教育之一。
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信用交易活动。这种交易活动,蕴含着对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的道德和法律要求。诚信是实现信用交易的前提和保障,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规则和生命线。市场主体诚实守信,不仅能够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能够形成合理的市场秩序,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提高经济效率。
诚信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诚实劳动。诚信绝不只是单纯的守约与履约问题,更是劳动创造的态度和品德问题。诚信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如果说劳动创造世界,那么,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创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增强人们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真诚待人对己。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求实不骗人、对己不自欺,反对虚伪和欺骗。因此,诚信是忠于本心、真实无妄、信守承诺的态度和品行。按照真实要求为人做事,即为人实在、实诚,才会有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人们唯有信守约定、践行承诺,才会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恪守诺言和约定。诚信要求人们遵守诺言、契约,反对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诺言和约定,既包括由人们自己承诺而引发的特定权利和义务,也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令、规章制度等规定的普遍权利与义务。
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的着力点
发挥政务诚信的示范引领作用。古人云:“政者,正也。”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定盘星。取信于民是为政之道。应通过管理和教育,使行政人员树立法治思维,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避免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腐败行为;确保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履行对公众的承诺,避免“朝令夕改”和“新官不理旧账”等失信现象。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树立诚信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营造讲诚信的商业文化氛围。社会成员的诚信观念、信念和品行,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产品掺假作伪、商品价格欺诈等虚假商业行为,不仅会加重社会成员普遍怀疑和猜忌心理、加大交易成本,而且会消解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信念和意志、诱发欺骗失信行径。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导、教育人们在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不造假、不掺假,做到童叟无欺等,积极营造讲诚信的商业文化氛围。
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围绕诚信方面的法律规定、信贷业务、信用卡办理、信用消费、职业发展等,开展针对性强的诚信教育,使人们进一步明确在信用经济时代如何利用“信用”为自己生活服务、如何通过诚信的收益累积增强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从而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行为动力,真正“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加强社会组织的诚信建设。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的主体,不仅包括社会个体,也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成员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组织对内对外是否遵守诚信原则以及是否形成诚信的工作氛围,直接影响社会成员个人诚信品行的形成。组织诚信的缺失,无论对社会个体诚信理念还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都是巨大的。因此,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应加强社会组织的诚信建设。
发挥诚信道德模范的社会辐射效应。诚信道德模范是人们身边的道德标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道德说服力。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应大力宣传诚信道德模范真实感人的事迹,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虚假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诚信道德模范的社会辐射效应。(王淑芹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友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
友善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面对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人,要虚心学习,做到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过失、缺点,要设身处地给予体谅和包容,诚心诚意进行提醒和帮助。戮力同心、同舟共济,在他人有困难时及时解急救难、雪中送炭。谦敬礼让、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在人们之间流转和传递的是温情与爱心,能消除隔阂、融冰化雪,使人如沐春风。
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同类相感,同声相求。友善之情往往生发于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因此人们常说“同志为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说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础是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同心同德、共同奋进,是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珍惜资源、关爱自然。人类不仅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们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不仅要和他人、社会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爱人”与“爱物”密不可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们共有的生存家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人他国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人类自己。
友善价值观的践行途径 深刻领会友善价值观在“三个倡导”中的地位作用。“三个倡导”是我们党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凝练的产物。其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居于基础地位。而在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友善又相对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其他三项价值观无一不与友善理念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在日常交往中对身边人都不能以善相待,就不能指望其会爱国,也不能指望其会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和他人做奉献;一个不爱他人、只关心自己利益的人,就很难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尊重他人、诚信无欺。所以,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培育友善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培育与践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创造性地用活我国传统优秀道德资源。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仁爱友善思想。在甲骨文中,“友”字的造型是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意为二手协同或以手相助。我国古人强调“仁者爱人”,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论,主张“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论,将“民胞物与”视为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古人还发展出了丰富的道德实践理论,包括“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的忠恕论,“责友以善”、“以友辅仁”的友善观。在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科学继承这些传统优秀道德资源,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夯实力行友善价值观的物质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随着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事关国计民生问题的改善,那些原本为生计而紧锁的眉头会自然舒展。而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人际和睦友善的风气就会更易生发。
开展以友善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榜样的教育、示范和引领,对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人间自有真情在,生活中从来不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因此,道德教育应贴近百姓生活,着力捕捉、发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善意与真爱。此外,还要在社会中广泛开展人人参与的以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引导全社会成员关注、关心、关爱困难群体,营造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
完善对善行义举的保护保障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一项匡正人心之举,需要惩恶与扬善并举。一方面,要对损人利己等伤风败德行为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惩处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践行友善品质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慰勉。概言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崇德向善氛围,是有效培育、涵养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必备土壤。
诚信爱国友善文章: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集中表达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层面价值观要求的集中表述,系统、深入把握其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爱国
1、爱国是民族自我认同的心理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用“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天”对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梦想进行了高度而形象的表述,并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而这个梦想,也正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其他梦想才能实现。空谈误事,实干兴业。爱国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做到敬业,敬业者的生活有两重性,既要获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又要拥有对成功团队、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一个伟大的民族是由无数个忠于职守、品格高尚的个体组合而成的。要圆我们的中国梦,就是要做到恪尽职守,诚实忠义,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将报效祖国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
2、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古时有屈原为国投江,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视死如归,文天祥鞠躬尽瘁,老矣尚能饭否的廉颇,横扫倭寇的戚继光,造福南岭百姓的张九龄。
现代有朱自清饿死不吃嗟来之食;“人民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服务祖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越过千难,从大洋彼岸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因此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图个人名利,舍弃个人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抗洪英雄李大为,不顾个人安危,为解救群众与洪魔以展开殊死搏斗,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二)敬业
1、敬业就是职责和义务。看待一个人是否敬业,要看这个人的敬业指数有多高。敬业指数=职责+义务-私利。
职责是人生的灵魂,职责也是每个人必须恪守的义务。职责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那天起,就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为止。职责存在于人一生的每个阶段。在家庭中,一方面,孩子有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父母亲也有教育抚养子女的职责和义务;在工作中,雇主和雇工,上级和下属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在社会活动中,朋友之间也有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不同角色和身份,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职责观念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职责可以为一个人赢得良好的口碑,更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荣誉,因为职责观念可以支撑起一个人的品格和灵魂。如果没有良好的职责观念,人民就会丧失坚韧的毅力,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出卖自己的良心。职责观念是一种牢固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最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在困境面前不气馁,在引诱面前不妥协。
敬业,大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自豪和骄傲;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对工作过程和结果力求精益求精。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每一个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不同的敬业内容,但核心要求就是要恪尽职守,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比如,将应该做的工作做好,将应该负责的事负责到底,将应该完成的任务高效完成,将应该回报的爱尽心回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是职责所在;同时,为一方百姓服务,让他们过上富裕幸福安康的日子,是最大“政绩”,是职责和义务所在。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敬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岗位,做到敬业容易。相反,条件较差、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的岗位,做到敬业就不易。人都有两面性,有恪尽职守、善良正直的一面,但是也有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虚荣伪善的一面。一个无法忠实履行自己职责的人,必定是一个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毫无定见的人,很容易在各种诱惑下,将这种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慢慢显现出来。因此,恪尽职守是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只要这种精神不消失,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屹立不倒,我们就能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如果这种精神有一天消失不见了,被虚荣狂妄、贪图享受、自私自利取代了,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变得不堪一击。所以,在敬业指数上是用职责加义务再减去一些私利,最后才能得出这个指数的高低。
2、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得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敬业;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是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敬业。
吃苦耐劳、默默无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呕心沥血、诲人不倦、鞠躬尽瘁、孜孜不倦、恪尽职守是对敬业精神的最好提炼。
铁棒磨成针成就了唐朝大诗人李白。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的雄心壮志。
罗阳全身心投入国防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诚信
1、诚信就是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这要求我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以信立业,讲信誉、重合同、守诺言;平等竞争,以质取胜。
“言必信,行心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赤诚相待”、“言而有信,取信于人”是对诚信的精辟诠释。
2、诚信就是一诺千金,不忽悠。“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典故,秦末有个叫吉布的人,很讲信用,当时流传一句话:“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吉布一诺”。传说吉布这个人后来得罪了汉高祖刘邦,在全国悬赏捉拿他,正是因为他的诚信救了他,很多人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保护他。诚信得助、失信寡助,诚信就是生命。“不忽悠”就是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南华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六祖当年在南华寺弘法,但地方不够大,于是求助于当地的一个富坤陈亚仙,请求施舍袈裟之地。陈亚仙一听,没问题呀,袈裟之地没多大呀,于是满口答应。没想到六祖将袈裟往空中一抛,结果阳光普照,袈裟的阴影将整个宝林山遮住了,六祖说,就宝林山这一块了。陈亚仙一听,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说出去了,但好在祖坟没罩住,袈裟有个洞呀,于是要求保留祖坟,六祖也答应了。这个传说说明两点,一是陈亚仙讲诚信,说到做到;二是六祖没有亏待讲诚信的人。后人参观南华寺,在瞻仰六祖真身的同时,也瞻仰陈亚仙的祖坟,这在全世界的寺庙里是绝无仅有的。
还有前不久在南京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诚信故事:南京一家理发店的店主马玉剑师傅被查出了肺癌晚期,得知病情后,尽管他家庭不富裕,住院需要很多钱,便他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理发店储值卡里的钱退给客人。他一共退了十几张卡,共几千元钱。在马师傅的店门上,贴着四个大字“十年诚信”。马师傅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
一句话:无诚不立,无信不行,诚信胜于生命。
3、“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大家可能都听过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叫曾子的人,他妻子要去市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便哄儿子说:“你就留在家里玩,等我回来后,我就杀猪给你吃。”当妻子从集市回来,看见曾子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只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不能跟小孩子开玩笑。孩子年纪幼小,不懂知识,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他,就等于教他学你那样骗人。母亲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并煮了猪肉给孩子吃。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鲁迅先生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生活中,你是喜欢与一个讲诚信的人交朋友,还是与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交朋友。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可见,讲诚信的人,人见人爱;不讲诚信的人,人见人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说到做到。一旦人丢掉了诚信,人性就显得可恶、可怕、可耻,是人的道德品质和良知良心的迷失。
十八大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去做到诚信。我觉得那就是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人与人之间不忽悠,言必行、行必果。企业经营不唯利是图、货真价实才能和谐商家与顾客的关系;医生真诚对待患者、真正做到救死扶伤、才能和谐医患关系;教师认真执教、不误人子弟、才能和谐师生关系;政府不滥用公权力,真心为人民服务,才能和谐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建立社会的信用评价体系,让诚信根植于心,形成崇敬讲诚信的人,鄙视不讲诚信的社会氛围,社会的文明才能更进一步。
(四)友善
1、友善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和谐。友善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包括为人谦恭庄重、待人宽厚和气,处事诚实刚正、行事勤快敏捷、常怀慈善之心等等,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列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也正是要告诉我们要对自然友善。
2、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是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友善就是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善待亲人就是善待配偶、父母、子女,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可以凝结牢固的友谊。善待他人、特别是陌生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善待社会、奉献社会可以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体现着精神境界纯净而高尚。
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论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荀子深知友善的重要性,他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意思是说,和他人交谈的时候说好话,他人听着就像穿上好的衣物般温暖,说他人坏话,就像是利器深深插在别人心头。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时甚至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不友善的事情,这与中华文明不符,与时代的发展相悖。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因此,理解、宽容、与人为善,这才是友善的理想境界。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这些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帮扶工程”活动等等,再比如:汶川地震全国捐助、高铁事故纷纷献血。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亲合力和促进作用。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韶关在精神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同事之间、邻里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涌现出了无数团结友爱的感人事迹。
友善是爱心的外化,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友善有改变人的力量。友善是与他人态度真诚的交往,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社会生活中存有善良之心。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自然、善待社会,才能形成社会友善合力,整个社会的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才能在文明的道路上前行。我们才谈得上共同发展、谐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了友善,世界便多了温馨色彩,多了贴心关怀,多了友善温情,请大家拥有一颗友爱的心,心存一份友善之情吧!
(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者之间的联系
1、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国是前提,是基础,失去这一前提基础,就成为无本之源。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没有忠于职守的人民,爱国就是一句空话;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是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以诚立信,才能爱岗敬业;而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使别人幸福的人,他也一定是个诚信的人,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幸福。
此外,敬业与诚信的品德是密不可分的。恪尽职守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诚实守信,他们有一说一,从不食言。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认为,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诚实,因为诚实是人类最高尚的品德。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是个人立身之本。孔子说:“人无信不立”,“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是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
2、爱国是统领,敬业是基础,诚信是保障,友善是表现,是精神面貌,是公民的外在反映,也是对爱国、敬业和诚信的集中体现。
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化为点点滴滴爱岗敬业的行动,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之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才能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