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黑板报设计
我国的食品安全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 ,使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没有转变为实际购买。理论表明 ,提供有效的信息可以解决食品安全的市场失灵。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食品安全黑板报设计:
食品安全黑板报设计:“骗钱不害命”的食品
对于食品,安全只是一个基本前提,并非问题的全部。对于目前的中国社会,我们还应该关注食品行业的虚假宣传——从现状来说,虚假宣传的问题甚至比安全问题更加严重。它之所以不受重视,是因为“只骗钱,不害命”——对于不少人来说,尚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性,甚至不当回事,反认为是种可以理解的正常行为。
对于个人来说,或许的确如此——多花一些冤枉钱,但没特别的、明显的危害,也就算了。但站在社会的高度,其危害并不比食品安全问题小。
食品安全黑板报图片
首先,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饮食实现全面均衡的营养、持之以恒的适度锻炼,以及戒烟戒酒、充分休息等等。生病之后寻求合理治疗,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虚假宣传的结果,是误导消费者以为通过这些食品能够获得的“保健功能”,防病治病,从而放弃了真正有效的生活方式,甚至耽误治疗。
其次,在正常的食品市场中,食品企业把赚钱的希望寄托在生产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产品上。相对而言,食品行业的技术壁垒不是那么大。食品企业通过各自的努力,在原料控制、工艺流程、质量监控、售后服务等等细节上下功夫,最后脱颖而出的只能是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产品。而在一个虚假宣传盛行的市场里,企业的精力多用在制造“概念产品”、炒作忽悠、虚假宣传与抹黑对手上面。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使老老实实的企业反倒没有竞争力,“撑死敢吹的,饿死诚实的”——产品质量如何,倒没多少人在意。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营养水”“特种水”“功能水”“高端水”无一例外都涉嫌虚假宣传。水就是水,其营养价值就是满足人体对水的需求。申请生产许可的时候是“普通食品”,销售的时候鼓吹“保健功能”,被质疑了就辩称“符合食品标准”——是推销这类产品的惯用手法。中国人口这么多,只要有一小部分被绕晕的,也是巨大的商机,但损害的是国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食品安全黑板报设计:食品红黑名单
在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将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红、黑名单制度,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的激励机制。同时,今年要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安全食品,实现食品行业的优胜劣汰。
与此前的食品黑名单相比,此次拟建立的红黑名单具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建立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当中的红黑名单,一改过去类似名单呈现碎片化、地域化等缺点,使信息呈现系统化和长期化,如此一来,昧心赚黑钱的不良食品企业,将很难像过去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算被查也难很快改头换面继续坑害消费者。
其次,此次不仅有黑名单,而且还有红名单,不仅不良企业将受市场的惩罚,而且那些生产好产品的食品企业,会因红名单的出现而受益。黑名单告诫消费者不购买什么食品,但光知道不买什么还不行,消费者总得购买食品,要想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就应该给出一个红名单,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可见,红黑名单的双向导向作用将更加明显,会对消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食品红黑名单制度后面,还跟着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一改过去只管建立名单不管公开或者公开得极为有限等缺点。假如消费者不知情,即使不良食品企业进了黑名单,仍然难以阻止问题食品在市场上广泛销售,相反,即使一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好,由于缺乏确认机制,也难以打开市场。可以说,信息公开得越全面越透彻,食品红黑名单的约束力就越大,市场的选择也越理性。有信息公开制度这一“加速器”,食品行业的优胜劣汰将不可逆转;质量和安全优先,将成为每一家立足长远的食品企业的自觉行动。
大数据时代,为食品安全插上信息的翅膀,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监管部门完全可以将食品企业的诚信完整地记录在案,如此一来,食品“红黑名单”实质上就变成了消费者的购物指南,消费者按图索骥,问题食品的生存空间将不断被压缩,而安全食品将得到追捧,受到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多重青睐,食品安全因此而得到渐进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