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喉长尾山雀饲养方法

2017-06-03

银脸长尾山雀为山雀科长尾山雀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湖北等地,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银喉长尾山雀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银喉长尾山雀饲养方法

形态特征

银脸长尾山雀同其它山雀家族的成员有明显区别:银脸长尾山雀体形都很娇小,腹部没有黑色的纵带,顾名思义有一个长长的尾巴长(呈凸尾状,最外侧的尾羽与尾端距离 为后趾连爪的长度),虽然没有冠羽,但头顶的羽毛丰满,发达,看起来就像是戴着一顶帽子。

银脸长尾山雀体小(12厘米)的山雀。灰色的喉与白色上胸对比而成项纹;顶冠两侧及脸银灰,颈背皮黄褐色,头顶及上体褐色;尾褐色而侧缘白色,具灰褐色领环,两胁棕色;下体余部白色。幼鸟色浅,额及顶冠纹白色。虹膜-黄色;嘴-黑色;脚-偏粉色至近黑。叫声:本属的典型特征。尖细的sit声;银铃般高音si-si-si, si-si;啭音sirrrup及生硬的 chrrrr嘟叫声 。

各亚种有别。头顶及颈背棕色,过眼纹宽而黑,颏及喉白且具玄色圆形胸兜,下体白而具不同程度的栗色。胸带及两胁浓栗色;前者略显深。亚种iredalei 下体多皮黄色,胸及两胁沾黄褐,上背及两翼灰色,尾近黑而缘白。幼鸟头顶色浅,喉白,具狭窄的玄色项纹。

生活习性

繁殖开始于3-5月,筑巢于树枝间,亦多在背风处。巢材为苔藓、地衣、树皮及羽毛等,有时甚至亦用鳞翅目昆虫的茧丝胶固其巢。营巢于柳树、松树、茶树或竹林间,每窝产6-8枚卵,卵粉红色或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平均大小为15×12毫米。 长尾山雀主食昆虫,食物中90-95%是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以及其他昆虫,例如危害森林的落叶松鞘蛾、天蛾、尺蠖等都是它的主要食物。

饲养管理

在日常清扫或更换食料、水时,怕鸟因惊吓而撞伤头部,或使羽毛受损,需要串入另一笼;或者因一个笼中鸟数量太多,为分开和清点只数也要用串笼。串笼通常为长方形 ,前后两面均有双开门(即大门中间套小门),大小因所串鸟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为使串笼使用范围广,笼宜为普通方笼,稍大,30厘米X25厘米X25厘米,条间距应小于1厘米,有栖杠而无食罐、水罐。当然,用同样两个笼互相串换使用最理想,鸟不会因为环境改变而害怕,但不经济。

给鸟水浴时使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很大的竹制长方笼,无笼底。水浴时把浴盆放到铺有干沙的平地上,扣上水浴笼,而后把鸟放入,任其自行水浴。

但水浴前一定要注意地面是否平,笼下边是否有缝隙。另一种水浴笼是较观赏笼稍小的铅丝制方形笼,把笼放入浅水盆中,使鸟水浴。初次水浴时,要先使鸟习惯于水浴笼和盆,再在盆内加水,否则鸟会惊撞,不水浴。

银喉长尾山雀的生长繁殖

在中国东北地区,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营巢繁殖,此时雌雄鸟共同衔取筑巢材料,并不断地鸣叫,特别是雄鸟叫的更甚。一般是雌雄鸟同时到达,依次入巢后再一齐飞去,偶尔也有单独来去的情况。巢呈卵圆形,多筑在背风的林内,置于落叶松枝杈间,巢的一侧紧贴树干。距地面高3—9米,巢口位于侧面上方。巢用苔藓、地衣、树皮、羽毛等,用鳞翅目昆虫的茧丝胶固而成,内垫兽毛或羽毛。巢的大小为:高11.1—11.7,巢径8.4—10.5,巢口径3.7—4.1厘米。巢营造完毕即开始产卵,每天产一枚,每窝9—10枚。卵平均大小为:14.3一15×11.0—11.5毫米,重0.9一1.1克。卵呈白色,缀以淡红褐色小斑,钝端较密集,略成圈状。

在浙江一带,银喉长尾山雀在3一4月间营巢繁殖,巢置柳树、松树、茶树或竹林间。每窝产6—8枚卵,呈粉红白或纯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卵平均大小为15×12毫米。

卵产完后,由雌鸟单独坐巢孵卵。此时雌鸟很少呜叫,而雄鸟则常飞到鸟巢附近鸣叫,雌鸟闻声而出,偕同雄鸟飞去取食,然后再伴随返回,待雌鸟入巢后,雄鸟再离去。也见有雄鸟衔食喂雌鸟的情况。

卵经13天孵化出雏。刚孵出的雏鸟全身裸露,呈粉红色,两眼紧闭。第7天开始睁眼,体上各羽域亦开始明显可见。雌雄鸟均担任育雏工作,育雏期为15天,第16天雏鸟离巢。雏鸟离巢后,先由亲鸟在巢区内领飞,习飞多次后才随同亲鸟飞离巢区。

在日本,鸟类行为观察者们发现银喉长尾山雀有帮忙其他亲鸟孵卵育儿的行为,当成对的银喉长尾山雀在巢中产卵时,或会有一到三只和繁殖无关的银喉长尾山雀一起进入窝里帮忙,像这样帮助育儿的鸟被叫做“帮手”,它们会代替亲鸟孵卵、或是帮孵卵的亲鸟运送食物,或是为防止外敌靠近而进行警戒,且在雏鸟孵出后还会照顾保护雏鸟,与工蚁、工蜂不同的是,它们自己有繁殖能力,常常头一年帮助进行育儿,在第二年就会参加繁殖,研究调查表明,这类鸟通常多年停留在出生地,因此受到帮助的多是“帮手鸟”的父母或兄弟姐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