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

2017-06-09

对于孩子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重要的,而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文章内容。

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环境

1、独生子女。城里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缺少兄弟姐妹,没有生活伙伴,身上普遍存在着高度自我、任性的特点。

2、封闭世界。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缺乏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尤其缺少和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感觉,感受不到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和快乐。他们集体感和团队精神弱些,会比农村的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加上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全都包办代替,这样一来将使许多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

3、宅男宅女。有了电视DVD、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孩子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消磨时间。电视看得越多,就越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因为在看电视时,人总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人的想像力和主动性都受到很大限制。而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则需要与他人的视线接触,需要与他人的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需要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独特的形象,需要体验自己行动的效果。但是电视却把这些机会都给剥夺了。也就是说:体验触觉、行动、对话等的机会就减少了。

4、心理因素。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疾病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社交恐怖症,这些就需要心理咨询了。有些孩子比较害羞,胆量也比较小,与人交往经常感到难为情,甚至有一些恐惧心理,他们在别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心里非常紧张,感到浑身都不自在;与人交谈时一说话就脸红,而且是结结巴巴的;在社交场合不太爱表现自己,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显得十分拘谨;看到别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自己很想加入其中,可总也鼓不起勇气。有些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经常沉浸在己不如人的消极体验中,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总觉得自己低人一截,害怕自己会在别人面前出洋相,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非议,于是为了避免难堪的局面出现,就选择了在众人面前少开口、少表现来掩饰自己,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不善言谈、不爱交往的习惯。

5、父母影响。有些父母本身就不擅于与人交往,平时很少与外界接触,亲戚之间几乎不走动,朋友也不多,对门邻居住了许多年没打过几次招呼,见了陌生人常常不知所措,有人来家里串门通常也就是几句寒暄了事。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的这些做法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拿家长做为模仿的对象,孩子会从父母身上渐渐地习得这些行为习惯,养成内向、孤僻的性格。(案例:一位妈妈事先约好了带13岁的女儿来找我咨询。这是位经常看报纸的读者,她说她看了我大量的文章,认为我还是可以信任的,所以,想让我和她的女儿谈谈,帮她找找孩子敏感、多疑的原因。可是,到约定时间的时候,走进我办公室的只有这位妈妈。我问她:“您的女儿没有来吗?”这位妈妈回答我说:“孩子来了,就在楼下。我先上来看看。”我问她先上来看什么,她一边扫视着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一边回答我说:“我不放心啊!我是第一次来您这里。”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简单的话语,我就意识到她的女儿为什么敏感、多疑,是这位妈妈本身把敏感多疑的不良个性传染给了女儿!)

家长干涉。一部分孩子不擅于与人交往是由于受到了家长过多的干涉和限制。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孩子学习好了一切就都好了,人际交往只会使孩子劳神分心,完全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于是他们就会经常限制孩子与别人来往;有些父母担心孩子会跟别人学坏,喜欢对孩子所交的朋友一一筛选,什么这个孩子不能交,那个孩子要少来往,孩子本来朋友就不多,经过这么一筛选就更加没人可以往来了;有些父母生怕孩子早恋,有个异性同学打个电话就大惊小怪,非要对孩子追问到底,搞得孩子十分狼狈,其实他们不过是普通朋友而已;有些父母不喜欢孩子带同学到家里来,不是嫌弃孩子们把地面搞脏了,就是嫌弃孩子们乱翻东西,更有甚者居然毫不留情地将孩子的同学“请”出家门。可以反问一句,父母经常如此表现,孩子还怎么与人交往?别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愿意与孩子做朋友呢?

父母溺爱。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疼爱,甚至达到溺爱的程度,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于是当他与别的孩子相处时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关心别人,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十分骄蛮任性,让人无法接受和靠近,从而使他失去了许多交朋友的机会;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了一些不必要的保护,他们对孩子的外出是处处不放心,总怕孩子会有危险发生,总怕孩子和别人在一起会吃亏受欺负,于是就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即使允许孩子出门也会陪伴左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缺少与人交往的锻炼,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往往较差,在社交场合经常会有一些笨拙的举动出现,显得手足无措,而且一旦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发生,他便会选择退缩和回避来应对。

缺少信任。没有安全感和信赖感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不是表现出过分的攻击行为就是过分退缩。(案例:我举办一次夏令营,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是第一次离开家,他的妈妈居然要求他的爸爸一起来陪着睡觉。我坚决不同意,如果想改变孩子,就把孩子放心地留下,如果不放心就请把孩子带走。结果,这位妈妈最终还是把孩子留下了。我们夏令营有规定,期间不允许家长来电话,更不准探视。可是,这位妈妈竟然一二再地破坏我们的规定,不时地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事情,请我多多关照孩子。尤其不能令人接受的是,这位妈妈居然在7月3号的凌晨三点打来电话!这是位何等焦虑的母亲啊!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她的儿子不仅肢体发展很不协调,动作拙笨,而且不会和人交往,不敢和人对视,既胆小怯懦又很有攻击性,他心理上没有一点安全感和信任感,几乎每天都哭,他时时做好攻击的准备。如果家长单纯改变孩子,自己不进行心理治疗的话,恐怕这个孩子就给毁了!这位孩子的妈妈再次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严厉地批评了她,绝对不允许她再打电话,我无可奉告!结果,孩子的爸爸给儿子送钢笔,这是一支崭新的钢笔,里面没有墨水,毫无疑问,这位爸爸以送钢笔为理由来看孩子。除了这个孩子,这一期夏令营孩子表现出的问题最多的就是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在童年期不把孩子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建立起来的话,这个孩子将来必然形成敏感、多疑、不合群的不良个性。)

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自身

不良习惯。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将会严重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使他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使他成为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人。比如有的孩子很“自我”,总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好事都要自己独占,处处喜欢占上风;有的孩子对别人斤斤计较,说话尖酸刻薄,稍不如意就乱发脾气耍态度;有的孩子的攻击性比较强,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好抢别人的东西,如果有谁不听招呼就会以武力相加;有的孩子不爱关心别人,不愿帮助别人,即使别人有困难向他求助请他帮忙,他也会常常无动于衷;有的孩子自私自利,为人特别小气,自己的东西绝不允许别人染指,有好吃的或好玩的从不愿意拿去与别人分享。孩子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的经常有这些消极的表现,即使他内心里再怎么想与别人交朋友,再怎么想拉近与别人的距离都是无济于事的。

缺乏技巧。人际交往是需要技巧的,许多孩子正是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交流手段和方法,才使得他的人际关系不太好,大家不太愿意与其交往。比如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商量,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时无法友好相处,要么不欢而散,要么互相攻击;有的孩子不懂得礼貌用语,说话时经常在无意中就伤害到了别人,而自己却全然不知;有的孩子不善于处理冲突和矛盾,同学之间一点小小的问题就闹得不可开交,就连好朋友也会冷落人家一年半载;有的孩子没有学会忍让,看到别人手里的玩具比较好玩就迫不及待地想搞到手,如果人家不给,他就会伸手去强抢;有的孩子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常常是别人给他打招呼之后他才称呼别人,常常是别人邀请他一起玩之后他才知道加入,与人相处时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有的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即使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援助之手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得无动于衷。

受挫经历。每个人都追求成功,因为成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没有人希望自己失败或受挫,因为挫折和失败总是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成功的,他很有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不例外,这时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起与人交往中的波澜与挫折,再加上成人没有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帮助和疏导,孩子就有可能会被与人交往中的挫折所困扰而不能自拔,从此变得在众人面前胆小和退缩,害怕与人交往。比如有的孩子在与同伴一起玩耍时,受到了别人的欺负,他想反抗可又实力不如人家,只好逆来顺受,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孩子就会觉得与同伴在一起是件危险的事情,等到下次再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时,他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会采取尽量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有的孩子缺少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别的孩子在一起时得不到大家的喜爱,甚至遭人冷落,被人拒绝,受人排挤,孩子受此遭遇之后,他的心理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他会认为“大家都不喜欢我”,“我在这里根本就不适应”,而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孩子当然就不可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当然就会表现出畏惧和退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