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中班武术操
武术操是武术基本功练习与节拍体操结合起来的一种锻炼形式,自1965年创编以来,在甘肃张腋地区推广,并在实践中反复修改,受到锻炼者的欢迎。武术操以武术的主要手型、步型为主要内容,按照体操的创编原则和要求,组合而成的各种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练习形式。小编整理了关于奥尔夫中班武术操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武术操
1简介
武术操动作多,容易学,运动量大于一般广播体操,有较好的健身效果,易于学习和推广。
2 形式
该操将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法等进行动作分解,包括虚步亮掌、正前踢腿,弓步冲拳、仆步按掌、侧前踢腿、蹬腿冲拳、马步击掌、提膝平衡、弹腿拍脚、歇步宙掌、撩臂推掌、丁步砍掌、仆步亮掌、二起飞脚、整理运动等五一节内容。每节做两个八拍,全套动作可在4分30秒内完成。
3 教学方法
小学武术操的教学与训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根据校本教材的特点,首先应设置合理的、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体现整节课对小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手型和手法、基本步型和步法的要求,也要注重在各种动作演练时对基本技法的训练及其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在备课中要把传授的每个动作进行形象通俗化的讲解和设计。例如,在“踢弹、弓步冲拳”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特点进行备课,充分考虑在课堂当中应如何运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术语、动作。
小学武术操的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这是由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决定的。就如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的时间频率一般为每十五分钟一次,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差,特别在室外上课一般在短短1分钟内就可达十几次。所以,教师在课外的组织工作很重要,在课堂上形象生动的讲解,都是极其重要的。
武术操的教学一般都比较乏味,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选择教法时要体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讲解要形象化、趣味化。武术操中的术语较复杂,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要将术语和动作名称形象化、趣味化,体现在教学中。可以为每一个动作取一个小学生感兴趣的名字,如“左右分掌”可另取名为“小鸟展翅”,即形象又容易理解。讲解还可以使用口诀化讲解,如讲弓步时,口诀可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象张弓,别晃动”,让小学生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其次,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多领做,从而让小学生有一个初步正确的示范,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在领做示范时,如果是新授动作通常放慢动作速度,姿势偏高,用力不大,以便小学生的观察和模仿,随着动作的逐渐熟练,逐步加速加力至正常的动作要求。再次,要多让小学生分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们互相指出对方错误、不到位的动作,提高学生学习武术操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小学武术操的教学与训练本身
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武术操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操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及时发现小学生优点给予表扬。在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要合理安排整节课运动量以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一节武术课中安排的运动量应在准备活动以后,采取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随后逐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以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只有合理、科学的运动量安排才能让小学生在练习武术操时,产生健康、积极的情绪,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孩子是祖国未来,小学生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武术操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 特点
实用性强:容技击防守于一身,
适用性广:适用于大专院校、中小学生等
表演性强:可以一人也可多人,场地可大可小
健身性强: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由简到繁,进行全身心的锻炼
趣味性强:配合音乐进入豪情万丈的中华英雄情境,演练人员的兴趣在动作和乐律的配合中得到激发
5 益处
这套操共有八节,适宜于大、中、小学学生和群众习武活动的开展,更适应于全民健身。
该操动作多,运动量大,可使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较充分地活动起来以得到锻炼,并可在优雅的音乐伴奏下缓速进行,提高锻炼情趣,有较好的健身效果,易于学习和推广。
6 由来
柔中带刚的武术操,热情奔放的踢踏舞。日前,在成都市少城小学举行的“五彩空间,快乐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活动上,孩子们集体展示了该校的自编操,这些融合了武术、音乐及部分奥运比赛项目的自编操将取代传统的课间操,成为孩子们每天下午一小时锻炼中的重头戏。 一阵爱尔兰风格的音乐声中,三年级的孩子们跳起了热情洋溢的踢踏舞,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十足的绅士和淑女味。“游泳运动,左左右右。”在老师的口令中,身着整齐服装的一年级学生集体上阵,模仿起游泳动作,一会儿挥动双臂左右划动,一会儿又似潜入水中。紧接着亮相的是跆拳道,孩子们一边大喊着“嘿嘿”,一边用力出拳,看上去神气十足。
这些自编操、集体舞全是由该校老师和学生集体创作而成,它们将代替传统课间操。
7 新思路
一、体现学生间互动:也许是受以往武术操表现形式和教师本身技能限制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就限制在了刚开始的武术操表现形式上,一直是孩子从头到尾自己打完一套武术操。
二、体现操节与音乐的融合:以往的武术操在音乐选配的时候我们也是经过一再斟酌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选配成人化,动作快慢节奏与音乐特色不太相符等。
三、注重精气神的体现: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武术特色课题的幼儿园而言,在幼儿的操节展示上就要突显这个特点来,那么怎样突显呢?最明显的莫过于是孩子本身的精气神,教师在教授操节的过程中,不一定动作难度有多高,精气神才使真正需要体现的内涵。
四、体现游戏化:游戏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的表现、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有适当体现,这样的操节显得更有趣味,也更符合幼儿兴趣点,如结合形意拳的特点创编动物拳操,让幼儿在模仿动物的情景过程中,体会到武术的趣味性。
五、体现整合性:武术操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练习,它应该与除运动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融合,如: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武术有关知识的渗透等,这样能更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整合性要求。
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年7月10日—1982年3月29日),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慕尼黑,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后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蹈的启迪,1925年与舞蹈家军特创办了一所“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以节奏天数中心,探求体操、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30年代又出版《音乐教程》一书,力图“引导人民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同时,考虑把军特的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实验。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 “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 ” 成立了 “ 奥尔夫学院” ,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人物简介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曾在德国各地任歌剧指挥。奥尔夫 1895 年 7 月 10 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他致力于音乐创作及教学。所撰《教学作品》和独创一格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从节奏训练和即兴演奏着手,启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觉性,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创作多部音乐戏剧作品,手法简练朴素、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奥尔夫成熟期的舞台音乐风格冷峻,强调节奏的支配地位,这也和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相适应。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打击乐,和声简化到只留下基本的三和弦等几种,旋律创作也强调配合节奏型,但是他的节奏运用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1930 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 — 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 古丽特 · 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1950—1954 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 Orff-Schulwerck 》),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 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 “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 ”成立了 “ 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