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军事理论相关论文参考

2017-03-31

在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军委决策,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院校建设跨越武发展,为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军事理论相关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2017军事理论相关论文参考篇一

《加强军事院校教学内容创新提升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在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军委决策,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院校建设跨越武发展,为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

[关键字]院校教学;建设;创新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院校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依据中央军委关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决策部署治学办校。教学作为军事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其关键,是军事人才培养的基础。军事院校现代化教学条件下,整合课程,实现教学内容整体优化,与时俱进地构建科学合理与先进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推进院校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确立教学内容创新在军事院校现代化教学的核心地位

(一)军事教学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教学内容创新在军事院校现代化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推进现代化教学的核心,是先进文化在教学领域最直接、最根本的体现。设置什么样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学员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而设置前沿、先进、科学的教学内容,学员就能学到最新的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强军队学员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战争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军校教学质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开放后开始的教学改革,中央军委和总部始终把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加以强调,要求军事院校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总部颁布实施的《军事院校现代化教学工程》中明确指出:“建立起跟踪科技发展前沿,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贴近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实际,科学、综合、先进的内容体系。”军事院校只有紧紧抓住教学内容改革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对此,要遵循现代化教学规律,突出军事特色,重点把握好思想政治、军事基础、科学文化、专业业务和身体心理标准,准确定位各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学内容体系,把握前沿,与时俱进,抢占军事教育的“制高点”,按照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内容,为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夯实基础。

(二)院校教学内容创新是促进军事院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的根本动力

学科专业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一流的学科专业必须有一流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和体现。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地位声望的主要标志。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师资队伍建设,无不以学科专业为基本单元来划分和组合。军事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军事理论和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使命,在各级各类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方面,要适应科技、军事和教学发展的趋势,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特殊需求,能促进军事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一流的军事人才。这是教学内容创新的起点,也是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前提。

(三)教学内容创新能有效地带动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

教学内容创新,牵引着院校的发展方向,主导着军事院校的各项工作,决定着院校的办学水平。教学内容的重大突破,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也就对应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评与保障体系。比如,,我们反对照本宣科式的灌注教学方式,提倡发挥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我们课程设置仅限于让学员获取书本知识,就无可难避免地走向灌输式教学,很难调动学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相反,如果设置较多的研究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如案例教学),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能较好地体现、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岗位任职需要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分解,再整合为课程,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不断地从内容改革创新着手,带动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

二、推进院校建设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课程的理性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不断提升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取向。教学内容关系学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是现代化教学工程的重点工程。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整合课程,与时俱进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课程整合是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它重视各学科知识、理论、方法间的互渗、互补、互促,以取代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的思维方式;整合是新的知识结构,它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把各门新旧学科知识结成新的知识网络,帮助人们整体地认识世界;整合是一种新的知识的生产能力,促使新观点、新理论、新学派、新学科的诞生。它能改变思维方式,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正是开放的整合式教学的目的所在。现代化教学条件下,军事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正是整合教学在军事教育中的实践。而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形合”,而且是“意合”,即不是知识上一般的组合和“拼盘”,而是知识一体化的整合,使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培养人才的效果要达到“1+1>2”。

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思想,注重了人才发展潜力的需要,将真正使学员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具有宽厚的基础和扎实的功底。近年来,院校教学虽然内容改革有了较大进展,但是内容体系单一、知识结构陈旧、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内容低层次循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军事院校课程设置也还不够科学合理,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气整合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军事院校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抓住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这个核心,并在先进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上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优化,才能把现代化军事院校教学引向深入,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斯蒂芬·R·洛伦兹.空军教育的转型[J].外国军事学术,2008,3(68).

[2]孙德军.以军事教育训练转型推动战斗生成模式转变[J].领导科学.2008.3(40-41).

2017军事理论相关论文参考篇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不同时代北京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