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致富的人物创业故事

2017-03-21

人参果有着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份,每100克鲜果中含钙量高达910毫克,可加工成人参果口服液、鲜果汁、罐头、饮料等,有人就看中了其中的种植创业商机,有什么创业故事是跟种植有关系的呢?今天小编整理了种植致富的人物创业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种植致富人物创业故事1:种植人参果 开辟致富路

“人若有缘,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西游记》中令猪八戒馋得茶饭不思、让孙悟空乐得心花怒放的人参果,经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院子湾村李洪洲近两年的精心培育终开花结果,飘香在古山寨的秋风中。

10月2日,大家来到李洪洲的人参果种植基地,李洪洲正在大棚内,小心翼翼地剪下已经成熟的果实。笑盈盈的人参果娃个头并不大,长约8厘米,只有100克重,白玉般的身躯在绿叶衬托下仿佛似一张张娃娃脸。

“栽培这些‘小娃娃’可真不容易哩”。李洪洲说,他今年44岁,21岁外出打工,先后在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等建筑工地打工。2014年春节,他接到县里返乡创业的号召后,从新疆购买了800株人参果苗,回乡试种在自家的2分试验田里,1个月后,李洪洲眼看人参果苗发芽开花正欲喜上眉梢,一场料峭般的春雨后,果苗出乎意料地枯萎凋谢了,万余元的心血付诸东流。这是怎么回事呢?2014年8月,他再次远赴新疆求学,经当地果农指点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参果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要经受重重考验,对种植的环境要求也十分苛刻,室温超过30℃,人参果就只开花不结果,低于0.5℃苗木容易冻死。

吃一堑长一智。李洪洲再次从新疆带回1000多棵人参果苗种植。时值秋老虎发威,暑气来临,他用遮雨布遮挡阳光,根据现场环境补光调温;入冬后,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大棚披上保温被,大雪天每隔几小时除一次雪;在浇水上,这位细心的主人以科学微喷的方式,像照料婴儿一样呵护着幼苗。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人参果今年6月开始挂果,8月下旬,可爱的“娃娃”挂上了枝头,单个最大重达7两。9月22日,在襄阳第二届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上,他携带的400个人参果以单价被抢购一空。

“每亩可栽植种苗4000余株,亩产在5000斤左右,按最低价位6元计算,亩平产值超过3万元”,李洪洲一面向大家介绍他的硕果,一面憧憬着未来的规划,他说,明年将计划建立家庭农场,再创新种植方式,力争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乡邻互帮共进,努力打出人参果品牌,将人参果做大做强。

据悉,人参果有着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份,每100克鲜果中含钙量高达910毫克,可加工成人参果口服液、鲜果汁、罐头、饮料等;最可贵的是富含其它水果所不含的“硒”元素和大量维生素等,硒是维持肌体正常活动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能激活人体细胞,增强活力,可防癌、抑制心血管疾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被誉为“生命火种”、“防癌之王”。

种植致富人物创业故事2:寒门学子 艰辛创业路

韦春奎爱做梦,梦中常出现五彩斑斓的图画。凭着美术的天赋和难以割舍的美术情结,韦春奎在山东一所名不经传的美术学院完成了学业。

毕业了,韦春奎面临两难的抉择。在外工作,可以从事自己心仪的事业,但让韦春奎无法作出这步决定的,是体弱多病的父母和需要照顾的亲人。经过痛苦的思索,韦春奎作出了人生最重大抉择:回乡创业!

这个家庭容不得他再耗费时间,必须找一条创业的道路。一个偶然的机会,韦春奎在山东卫视的一档《乡村采风》栏目看到了介绍大棚蔬菜种植的经验。韦春奎突然想起来,在他的同学中,有不少家庭就是种植大棚蔬菜的。于是,韦春奎向邻居借了500元,北上山东,辗转郓城、聊城、诸城、菏泽、寿光等地,拜师学艺,开始学习大棚蔬菜种植。

种植大棚蔬菜需要大量的资金,可到哪里筹措这数十万的款项呢?

就在这个时候,镇计生办负责人朱加宝、韦荣奎以个人名义担保,帮他贷款10万元,企业计生联合协会会长张冬等也慷慨解囊,为他承担了当年贷款利息5000多元。

渐渐地,韦春奎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第一年就赚了两万多元,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第二年,他建起了10亩塑料钢架薄膜结构的大棚,时鲜瓜果,反季节蔬菜陆续在市场上市,立即成为集镇农贸市场上的抢手货。

2005年夏天的一场龙卷风和秋天的一次台风,却使韦春奎的大棚受到重创,这一年,他几乎血本无归。但韦春奎没有沉沦,擦干泪水,继续他的 “圆梦计划”。3年的打拼,韦春奎终于走出了低谷,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状元”。

“春奎”生态牌走俏市场

韦春奎的蔬菜干净、口感好,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消费者放心的 “绿色食品”。这是海安县各大宾馆饭店老板的共同评价。

学过美术,画过很多蔬菜水果素描的韦春奎知道,蔬菜讲究卖相,他把美学的理念引进到大棚蔬菜种植中。缤纷的五彩椒、翠绿的黄瓜、火红的番茄,让参观大棚的人们犹如走进工艺品展览馆。

在技术方面,除了蔬菜的整畦、授粉、采摘、挂果等环节外,韦春奎又引进生态种植模式,他种的蔬菜以豆饼菜饼等农家肥为主,化肥以高档有机肥为主, “春奎”绿色生态菜吸引着各大饭店和居民们的眼球,生意好得出奇。

2003年,韦春奎从报纸上看到辽宁推行 “三维立体种植”模式,凭着自己的美术天赋,他自己画起了图纸,请人建起了20个立方的沼气池,每年养猪60头,猪粪经过沼气池发酵后,用高压泵直接给蔬菜施肥,保证了蔬菜绝对无公害。同时,他又将产出的沼气免费供应给附近农家使用,帮乡亲们节省了大量的燃料费用。

现在,韦春奎 “三维立体种植”的模式引起了镇农业部门的重视,县农业局专家前来总结经验, 《江苏农业科技报》进行专题报道。2004年,一位常州的老板慕名而来,指导韦春奎种植模式的更新,又使他的年产值从30万元翻番到400万元。

用自己的手,描绘绚丽人生

经过8年的经营,韦春奎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专业户。2008年9月,镇上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安排在周垛村,韦春奎又扩种了200亩。同时,安排了富余劳动力30多人。

不久前,韦春奎成为南通市唯一推选 “江苏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佳青年”候选人。今年五四青年节,韦春奎受海安团县委表彰,成为该县 “十佳杰出青年”。

一个大学生,一个蔬菜状元,在创业致富的舞台上,韦春奎实现了他的绿色梦,绘就了人生的美好蓝图。

马铃薯种植大户创业致富故事

冯柏俊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技术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他看到了冬种马铃薯确实是农业增收的好路子,于是便下了决心种植马铃薯致富。初期,他一方面向丰江合作社的创始人冯柱泉同志虚心请教,掌握马铃薯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他积极筹措资金,利用自家的耕地试种。第一年,他种马铃薯便创造了可喜的效益,大大增加了冯柏俊的投资信心。之后,他便逐年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种植面积达60多亩,纯收入6万多元。

几年来,冯柏俊利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马铃薯生产管理经验,默默无闻地为广大农民无偿服务。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在冯柏俊同志的组织下,农户参加了丰江合作社根据各时期的生产管理需要免费举办的技术培训班,使每个农户都掌握了马铃薯、甜玉米、香芋等栽培技术。同时,冯柏俊也将自己多年来种植马铃薯所掌握的经验和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农户,另外,针对各阶段马铃薯管理技术要点和难点,冯柏俊还联系合作社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在农闲时节,冯柏俊常常召集农民进行现场传授经验,进行技术培训,向他们讲解马铃薯的新品种、新技术,还把自己引进试验成功的多个品种无偿向广大种植户推广、传授。种植户只要遇到技术上的难题,都会向他求教,他总是有求必应,积极帮助解决。

如梨园村委会梨园村马铃薯种植户冯西禅,由于技术不通、管理落后,马铃薯生长很不理想,为此,急在心头,冯柏俊亲临到该农户田地现场观看、查找原因,帮助解决问题,现在冯西禅农户的马铃薯生势良好。又如农户在种植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普遍缺乏对晚疫病的危害性认识和防治知识,当马铃薯发生晚疫病时,不重视,防治不及时,造成薯苗过早枯萎,减产减收入,甚至亏本。为此,冯柏俊专门加强了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农户普遍掌握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及时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使到马铃薯的生产获得丰收。提起冯柏俊,农户们无不拍手称赞。

近年来,冯柏俊通过种植马铃薯先富起来了,他一直致力于马铃薯种植示范推广工作,带动农户致富。去年冬,冯柏俊引进了荷兰七号、中薯3号等2个优良马铃薯品种,利用晚造水稻收割后闲置的水田,种植了60多亩马铃薯,获后得纯利6万多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又种植马铃薯80多亩,带动了本村及周边农户12户种植的马铃薯达400亩。

一有空闲,冯柏俊通过自己的成功事例劝导农户种植马铃薯,依靠科学致富。在上级和牛江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冯柏俊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牛江镇2011年冬种马铃薯面积达8000亩,预计产量32万担,产镇2880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1360人就业。

种植致富人物创业故事3:卖婚房种植“菇娘”

刘易辰,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镇建国村书记助理、佳木斯东极尚品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8年,从佳木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东风区松江中学支教,任语文教师。2010年,考取了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建国村任书记助理。

刘易辰负责村里的党建,他利用两年时间,整理村里党务材料,并形成该村第一部党建材料。做事认真,是他的一贯风格。

2012年9月,刘易辰参加大学生村官会议,颇有感触。这次会议,被他自己形象的誉为“思想创业”——扎实为农村服务,同时也为自己打好创业路。

建国村是水稻主产区,村里地少,贫困户多,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是刘易辰思考最多的事。

光有想法不行,还要落到实处。此时,村里有26栋大棚,刘易辰想到利用这些大棚种植香瓜,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刘易辰找村民商量,由村民出大棚,他出资金,赚到钱平均分配。结果,一年下去赔了10多万元,他把准备结婚的钱都赔进去了。

不能赔一次就倒啊!想到这里,刘易辰把婚房卖了,寻找新的项目,种植黄菇娘。因上次种瓜失败,这次没有村民愿意合作。这时,村里有个村民的外甥女要考中学,刘易辰就和这个村民商量,他免费给补课,让村民教他种植菇娘,合作由此展开。 刘易辰认为,创业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为吸取上次教训,刘易辰觉得自己缺少农业方面的知识,为此特意到哈尔滨学习农业知识,研究品牌问题。回来后,刘易辰成立了佳木斯东极尚品果蔬村民专业合作社,做品牌营销,发展休闲农业。

刘易辰的思路是,社区支持农业战略,下订单到农户,和小区对接,和企事业单位对接,和医院银行对接。种15个大棚菇娘,精包装,卖进北京高档社区。辛苦下来,这一次,净赚20多万元。

2014年5月,团省委组织大学生村官去哈尔滨科技园学习。此次学习,坚定了刘易辰打造休闲农业基地的决心。这年11月,团中央和农业部有一个青少年农业科普项目要在黑龙江落地。刘易辰抓住机会,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申报。2015年4月份,省级青少年基地落户建国村。

打造体验式农业,让学生走进农村,校园支持农业模式,客户群体由社区居民换成了学生。2015年,5000多人次来到建国村参观农业,村里仅此一项增收20多万元。

采访时,佳木斯前进区南岗村组织村民来到建国村学习,准备复制科普基地,并与辖区小学签约合作。刘易辰表示,未来将大力发展科普基地共享加盟模式,收取加盟费3万元。

刘易辰说,“我的创业故事,就是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如今,刘易辰被黑龙江团省委评为“80后创业导师”。

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真实的励志创业故事

2.个人创业故事五篇

3.真实创业故事

4.创业成功故事

5.艰辛的创业故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