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是对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还带动了旅游地相关产业的开发,从而导致土地利用模式、方向、类型发生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度、效益、管理以及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 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承载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反映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实物代表,具有不可再生性,文章以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为例,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提出几点思考。
Abstract: Heritage as special human resources is the carrier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reated by human being in long-term social activities, and is the object representative reflecting the phys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history, has a non-renewable nature. Taking Xumi Mountain grottoes tourism resource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how to reasonably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heritage resources.
关键词: 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Key words: grotto;tourism;resource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0 引言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的黄铎堡乡寺口子河北岸的山峰上,距固原市55公里。古称石门水北,据科学考证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保存有北魏、南北魏、北周、隋唐各朝开凿的石像三百五十余尊,这些佛像造型逼真、形态迥异,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原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历史折射和缩影,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人文奇葩,被誉为中国八大石窟之一。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内旅游业的异军突起,须弥山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仅2007年就接待6万人次,经济收入达30多万元。而云冈石窟等旅游景点每年创收近千万元。与之相比,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须弥山石窟,其低水平的发展势态显而易见。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挖掘困难 据史料记载,固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属军事重镇。石门水自古为南北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孔道之一,唐王朝时为彻底解除吐蕃对长安的威胁,曾在原州(今固原)陪设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六关以守陇道,古称七关。石门关为七关之首,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战乱频繁,战火也殃及须弥山,使原有的史料记载和飞檐雕榭的建筑付之于熊熊战火,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须弥山从建山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但要了解详细的情况或挖掘须弥山涤层文化底蕴却是困难重重,这无疑给须弥山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1.2 保护困难 须弥山文化的精髓是雕刻在山崖上的150多窟石像,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完整保存下来的雕像寥寥无几。固原属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有“十年九旱”之称,气候恶劣,一年四季不断的西北风对文物破坏相当严重。须弥山石窟建在山之阳,久经日晒和风雨的剥蚀,风化现象也很严重,加之自然景观萧条,难以体现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融。
1.3 修缮不力 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并拨专款进行修缮,但要修复原有雕像和建筑,无异杯水车薪。固原地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要做好须弥山石窟的修缮和重修工作,等于中央取栗。这种不利现状,也给须弥山文化的外向传播和内在渗透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1.4 服务滞后,观念落后 旅游业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身。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各个产业间的联产互动性很强,但是,须弥山景区交通不发达,住宿、餐饮、娱乐近似空白,旅游业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加之经济落后,影响了当地人们的观念和认识,他们眼中的旅游无非是吃、喝、玩、乐,如此落后观念是造成该景区旅游业发展迟缓的因素之一。
1.5 配套设施不齐备,缺乏特色 尽管须弥山景区在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但与国内同类行业相比滞后了不少,主要是服务配套功能不健全。更有甚者,须弥山做为国家八大石窟之一,在竞争中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即缺乏旅游资源的真正灵魂――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协调,也降低了景区的档次,这些不利因素,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须弥山旅游业的发展。
2 如何体现须弥山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
2.1 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轨 发展旅游业,不仅是推销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而且涉及到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业态、旅游发展预测等各个方面。因此,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要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并在打造品牌、培育精品上琢磨。要主动顺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主流,提前在产业发展、产品运作、产品构建、产品营销、产品管理、产品预测等各个环节下功夫,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所在,然后对各个环节做缜密、细致的调整,最终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做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
2.2 准确定位,打造特色品牌 对须弥山旅游资源定位要准确,即要打造国家旅游产品和精品意识。因而在规划设计中要把握好尺度,要让须弥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说到底,就是要在旅游业发展中寻找须弥山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即须弥山旅游资源的根――须弥山文化。尽管须弥山有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招牌,可它缺乏特色,缺乏文化魅力,对富有自身传奇色彩的“须弥之花”、“须弥松涛”、“桃花林”等深层文化挖掘不够,未能彰显原本浓郁传奇的佛教色彩。因此,实现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调整,要注重观光旅游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越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因此,必须打造自身特色品牌,要将它作为立足旅游市场的通行证。其次,要加大旅游专项产品的开发,如登山、探险、攀岩等个性化产品的开发,不断刺激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从而满足旅游自身发展的需求。 2.3 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实现互利互赢 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趋势是旅游区域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并且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弥补,这已成为一种合作的重要途径。须弥山旅游资源同周边省市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积极加强区域间旅游业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相互策划旅游路线,相互推介旅游产品,不仅可以弥补资源不足,而且可以达到互利互惠、互利互赢的目的。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党的十六大绘制的宏伟蓝图,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十一五”发展规划更明确了旅游业在西部社会经济的崛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须弥山旅游的发展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要乘势而上,加快区域合作步伐,因势利导,实现西部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在合作中坚持互利对等原则,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激活产业的发展步伐,最终促使须弥山旅游产业向广泛,深入的发展轨道迈进。
2.4 加大市场营销的推介力度 在须弥山旅游业的发展中,虽然现在已经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客源大多数局限在区内和周边省市。究其原因,主要是宣传推销力度不够。大凡旅游业发达的省、市或地区,大多会在市场营销上不断改进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另外在宣传投资上的力度也颇大,有些省市为招徕游客,不惜以每年旅游收入的30-35%作为下年的营销费用,高资金营销与高额创收以正比例的速度不断递增,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旅游业在优化自身品牌的前提下,不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走高投资营销的发展路子,才是须弥山旅游业日益迈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王牌”,只有让游客了解须弥山,才能吸引他们来旅游。营销中杜绝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不断打造声誉、扩大影响,赢得客心。
2.5 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资源。成功的企业或管理部门,无不把人才队伍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旅游业亟需一批懂行业、文化功底深、服务技能高、敬业精神强,拼搏精神浓的人才队伍为之服务。目前虽然须弥山旅游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文化素质偏低、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不强,创新意识不积极。面对当前旅游业间的激烈竞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旅游服务的不断规范化和旅游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个性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加强壮大人才队伍势在必行。须弥山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与绩效奖罚和职称晋升相挂勾,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认真钻研、勤奋进取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迎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2.6 密切同旅行社的合作 招徕游客,离不开旅游的中介组织――旅行社。这是因为旅行社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人这样比喻,说景区是产品,旅行社是推销员,游客是消费者。这个比喻既贴切又形象。因为从这个简单的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地位,在实际操作中就不能忽视它的价值。所以,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必须不断密切同旅行社的联系,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组合,以应对旅游市场的供需矛盾。同旅行社的合作,要在兼顾发展的同时,给予经济上的优惠,这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
2.7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当前,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其对配套设施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游客的需求,不断加强旅游和服务设施的建设,特别要在娱乐、餐饮、住宿、交通设施的更新和完备上下功夫,多为游客提供参与性的项目,才能达到以质取胜的效果。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运作的原则,要让游客觉得舒适、安全、有快乐感。只有这样,须弥山旅游业才能在发展中引领时尚,来须弥山的游客才能尽情地放飞心情,快乐地并捕捉瑕想。
2.8 加大文物保护的立法规范 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物保护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当前的旅游行为中,部分游客的陋习和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他们在游玩时,对文物资源乱刻、乱画,甚至损坏,正因为如此,要按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具体措施是一要加强文物保护法和文物法律法规的执行,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全区人民保护文物的意识。二是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和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文物保护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大执法力度,促使文物保护最终迈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从而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9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 在平等互利、互惠互赢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部分旅游产品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开发时,即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节源开流等方式实现双赢的目的。
总之,文物是旅游资源发展的基石,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就谈不上须弥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文物的保护工作。因此发展须弥山旅游业,就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关文章:
1.基于博物馆旅游开发的思考论文
2.浅析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论文
3.浅论骆马湖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
4.旅游管理论文
5.西安市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对策浅析论文
6.浅谈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论文
7.关于中小学网站建设的思考论文
8.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