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台阶的预习资料
课文台阶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同学们不妨提前预习一下吧。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课文台阶的预习资料,希望对您有用。
课文台阶的预习资料:导读
1、把握情节: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父亲”形象的特点: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3、把握意蕴:
⑴用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层次上,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又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实的可能性,并非只是一年两年可能不可能,经过漫长的奋斗可以实现,也是一种现实可能性。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有一种幸福感。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亲在造屋的那些日子,多么兴奋,造台阶时,放起鞭炮,“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他的心头充满喜悦。
⑵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课文台阶的预习资料:习题
(一)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1、给画线的字注音:
黏( ) 掺( )
2、下列动词是从原文中抽出来,请把它们选入上文空格中。
飘 浮 滚 挑
3、“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为什么用“踏”而不用“和”或“踩”?
4、为什么“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二)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 )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 )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 )。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
A、惨叫粗暴烦躁
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
D、喊叫粗野烦恼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⑵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⑶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⑷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3、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发?
4、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