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论文3000字
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位主要表现为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的不协调、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毕业生违约现象屡见不鲜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论文3000字篇一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位主要表现为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的不协调、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毕业生违约现象屡见不鲜等。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一是充分发挥高校诚信教育主阵地位的作用,二是建立违法大学生诚信惩罚机制,三是发挥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位表现;改善措施
一、引言
诚信,作为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何为诚信?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的侧重于“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诚信作为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的优良品格,是一种立人之本、一种齐家之道、一种交友之基、一种为政执法。温总理曾说过“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因此,作为祖国希望的广大青年,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加需要有诚信。高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有效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更关系着全社会的进步。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失位的主要表现
1、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的不协调
在现阶段的社会中,教育的地位已逐步上升,更是社会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而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作为教育事业的两个内容更是重中之重,两者的关系是否协调更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这里的教育方针是指国家现阶段内的有关教育发展总的方向和指向,是影响教育体制的一个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为“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体制为“公办民助”即以国家办学为主,吸收个人资助从而完善教育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到现在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应试教育便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目前,国家选拔人才还是通过考试来开展的,甚至是“逢进必考”,以至于出现一些“高分亮节”、“背多分”的不良现象。而面对大学生层次出现的多元化,难免会出现一类高分低能之人,由于大学教育模式与中小学教育模式的不同,这些人为了追求高分,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作弊行为,学生的诚信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2、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
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无论从小学开始的基础性教育还是到大学甚至以上的高等教育,都呈现出一种“书本化”、“理论化”的态势,即便国家教育部一再要求学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开展各类事件活动,但是真正体会到这种教育模式的学生少之又少。一方面,学校由于担心这样的模式会影响教学进度,提供的机会寥寥无几,学生很难开展实践活动;另一面,即使学校提供这样的实践机会,但学生会由于课余时间的不充足,或者时间活动与课程时间冲突等等因素而无法去参加类似的时间活动。而面对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情况,许多单位招聘中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实践经历。这就在无形中使学生诚信缺失扩大,很大一部分学生作假,简历信息造假甚至是各种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造假,为的就是自己在招聘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亮点,有自己的特色,希望在虚假信息和虚假证书的包裹下获得工作。据统计,有70%的学生在自己的个人简历中存在虚假信息,曾担任各类学生干部,20%的学生因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不过关而伪造证书。这些所谓的诚信问题,无不反映出当下严重的教育模式问题。
3、就业指导不到位,违约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当下形势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在面对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的选择中徘徊,在这些参加考研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害怕考研不成功而延误就业的机会,选择了一种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签约的方式,而当他们顺利通过考试之后,这类学生多数就选择了毁约。此外,还有一些不参加深造而选择工作的学生中,由于学校鼓励学生“骑驴找马”的就业状态,仓促间签下协议,首先保证自己获得工作,然后继续去找更好的工作,当找的更好的时,面对前面签署的就业协议,他们也往往选择了毁约。虽然这类情况看起来是明智的合乎常理的选择,但是却又隐患重重。其一,对于这类边考研边寻找工作的学生来说,“两手抓”的方式很难保证对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精力集中,造成考研失败或者就业层次底下的局面;其二,“毁约”一旦形成,企业对学生、甚至是学校的信誉问题产生怀疑,学校的公信力在下降,容易影响以后该学校学生就业的情况。
4、社会、家庭不良风气的影响
市场经济开展以来,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风气,这取决于市场调节自身的缺点。对于相对比较开放的大学校园,由于它的包容性,及大学生对社会不良风气抵制能力较弱,对社会存在很多新鲜感,很多不良风气很容易的就进入了校园之中。论文的剽窃,证书的伪造,考试的作弊等现象在大学校园之中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学生还拿这些来做攀比对象,现示自己的“能力”强大。如果这类现象不加以制止,诚信教育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三、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充分发挥高校诚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诚信教育作为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的一块基石,事关着高校教育发展的前景,直接联系着学生的命运,应该被高校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培养,宣传。高校教育应该从内容、形势、方式上有所突破和改进,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高校毕业生。首先,将诚信内容引入到高校教学体制中来,增设诚信教育的课程,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教学体制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增强诚信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诚信进行考核,督促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最后,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学报、黑板报、网络等工具对先进的学生事迹进行宣传,通过梳理榜样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要诚实守信的氛围。同时要利用好党课,社团活动等活动,对学生加强教育,如比赛诚信,考试诚信等,指出缺乏诚信的不良影响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引发学生自己对诚信问题的思考。
2、建立违法大学生诚信惩罚机制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目前阶段主要的惩罚违反诚信的方法,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诚信缺失现象。我们应当将诚信教育建立的法律的基础上面,学习西方,建立一个诚信记录,同时将该记录与法律相结合,保证它的及时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法律性,确保每位大学生都受收到它的约束,对违法诚信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告诫大学生对其不敢再犯,有效的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使我们的诚信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加具有实际成效。
3、发挥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生存的第一个主阵地,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关键的。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诚信问题,加强对子女的诚信教育,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生活中的点滴中给自己的孩子树立好诚实守信的正面榜样。并且要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言行举止,对不好的地方要指出并责令其改正,营造一种良好的诚实守信的家庭道德氛围。
【参考文献】
[1]廖进,赵东荣.诚信与社会发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廖志诚,林似非.论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治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3]张殿栋.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03.
[4]罗国杰,梁柱等.德育与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吴申元,徐建华.诚信: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J].复旦大学学报,2000.01.
[6]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01.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论文3000字篇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议》
[摘要]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根源,并探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诚信之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政治和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今天的大学生肩负着改善整个国家信用状况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用知识将直接影响中国信用体系的实施和发展。因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无论对大学生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不诚信行为表现及其原因
1.作弊――最普遍的不诚信行为
各种考试和测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手段,对学生来说是经常发生又是最需要严肃对待的事,不容许有半点虚假掺入其中,否则不仅使分数体现成绩毫无意义,还会造成整个教学活动的混乱无序。遗憾的是,一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伪造实验报告、抄袭作业、剽窃科研成果已经成为学生应付学习的手段。多年来,考场管理尽管采取严格的监考措施,却仍有学生甘冒风险,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而且更趋“高明”。美国哈佛大学发给刚入学新生的《学生生活指南》中的两段话很令人受启发:“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的剽窃。每一个这样做的学生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直至被从大学驱逐出去。”“当你在准备任何类型的学术论文――包括口头发言稿、平时作业、考试论文等时,你必须明确地指出:你的文章有哪些观点是从别人的著作或任何形式的文字材料上移入或借鉴而来的。”作为学生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人家的东西是人家的,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用,这是做人应遵循的最起码的诚实。
2.违约――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诚信意识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但由于大学生缺乏法律仪式、合作意识,经常造成不诚信行为――违约。国家助学贷款之所以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大学生不应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要做全社会青年人的表率,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贷款求学意识和如期还款意识,珍惜自己的借贷信用和名誉,成为具有良好诚信意识的公民。但是,个别学生不按贷款合同还贷,给学校的管理加大了难度。恶意贷款、贷款不还已成为大学生不诚实守信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是真正想去工作,而是抱着利用用人单位先解决户口等隐性目的,将协议单位当跳板,一达到目的,不是要求调动工作就是不辞而别,另谋高就。有时会严重影响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完成和指标的落空,挫伤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当然,也有个别的用人单位不将诚信,招聘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毕业生报到后感到上当受骗,在这种情况下毁约是完全合理的;而且学生还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与这些不守信用的虚假行为作斗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作假――不诚信行为的最常见手段
社会上贩假制假的不良风气悄悄侵蚀着神圣校园,校园里也刮进了“弄虚作假”之风,人们纯洁的心灵被蒙上了虚假的阴影。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在大学里也比较普遍。为了出游享受半价,更换学生证上的照片,更改乘车区间;为找工作,篡改成绩,买假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学位证、毕业证;为逃避晨跑,私刻印章,在晨跑记录上盖假章;为出国留学,模仿导师手迹签名;更有甚者自己犯错误,为了逃避家长批评,出现了假家长。这些现象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投机取巧心理的驱使。
4.网络――大学生不讲诚信最隐蔽的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伦理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正面影响看,网络伦理以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诚信观念新颖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但是,网络伦理具有“数学化”、“虚拟化”运行的特点,学生网上的交流与沟通以字符为中介,可以“相逢对面不相识”,因而表现出非常自由、难以控制的虚拟人格,可以做出许多与现实人格不相适应的事情,表现出与现实社会诚信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这对缺乏分辨力、判断力的学生诚信道德观念也产生着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参与虚拟空间交往的人是现实社会的人,因此,网络伦理本质上是现实社会伦理的反映,只是与现实社会伦理反映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正因为如此,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遵守网络伦理道德,讲求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盗看别人的电子信件,发布虚假信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病毒等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5.虚荣――最容易引发不诚信行为的内因
一些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出于虚荣心,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向父母提出超越实际可能的生活要求。这也是不诚实的表现。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有可能通过偷盗、诈骗来达到目的。毕业参加工作,他们会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受贿,到此时,不再是诚实与否的品德问题,它已经触及到了法律。近年来,经济犯罪呈年轻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党和政府深刻感受到在学生中加强诚实守信教育的紧迫感。
二、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的意义
1.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健康人格的必备内容
加强诚信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对正逐步迈进社会的大学生们显得尤为重要。短暂而宝贵的大学时代,不仅是不断汲取知识、掌握技术的最佳时机,更是努力塑造良好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学会做人,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把握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些大学生还缺乏这样的认识,以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了重大误差,有些甚至误入歧途。中国传统的诚信强调的是道德观念对人的约束,诚信更多的是道德化的为人处事的原则,缺乏必须遵守的制约性,而信用则是规范化的经济活动。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诚信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有所脱节,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赋予了诚信教育以更多的内涵,作为与时代的新生事物相伴而成长的大学生仅仅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诚信教育也就成为大学生完善自我道德行为,履行道德义务、担负道德责任的必然内容。
2.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要途径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该校举办“信用中国论坛”上对大学生们讲:“作为大学生,应该明确,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的人,将来直进社会也很难办成事,这就要求大学生们格外珍惜自己的信用。新世纪的大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祖国的艰巨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加入了WTO,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诚信已经成为WTO人才的必备素质。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国际著名企业的人才招聘启事中,不约而同首先考察应聘人员的可靠性,即诚信品德。由此可见,诚信已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3.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在给社会带来物质商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也给传统的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商品的假冒伪劣,商家的尔虞我诈,极大地动摇了一直接受传统道德教育的大学生一族的信念,由此也对现行社会产生出莫名的困惑和强烈的逆反,在内心深处构筑起社会现象的戒备防线,并不由自主地仿效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行为,这使得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不仅大大延长了适应期,也使学生对自己不健康的道德观念而付出惨痛的代价,最终为社会所唾弃。实际上,市场竞争绝大多数仍然是有序的,经济中的竞争尽管有其残酷的一面,但是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也反映出这种有序竞争的存在必然是以商品交易双方的诚信为前提的,否则交易就只能是短期行为。但是,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对社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真正把自己融入到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去,并以健康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去设计和运作自己的一生。
4.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信用制度的必需环节
信用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实行了多年,而在我国却刚刚起步,甚至还未真正确立起来。而如果有了健全的个人信用担保制度,那么银行考虑的将不是贷与不贷的问题,而是贷多少、贷多久的问题。由于银行过去对客户信用的担忧,面对庞大的市场不敢涉足和有不良信用行为的人得不到有效的金融制裁,因而使得信用制度在我国犹如雾里看花,这最终的原因仍然是人的诚信意识问题。作为有知识的社会层面,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新生事物,那么,诚信教育就成为他们了解和认识信用制度的环节。
三、大学生塑造信用人生的途径
1.始终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需要来认识
对于人的需要的认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难看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把人的需要,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对社会的索取,是在社会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忽视了人还有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为他人和社会付出,当作自己需要的一种更高级的需要,通常我们就把这种需要称为道德需要。讲诚信就是人的一种道德需要,它是建筑在高度自觉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内心信念来满足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这正是大学生值得提倡的一种需要。
2.始终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来培养
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诚实守信”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坚持诚实守信,就是言行跟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办事要实事求是,讲信用。诚实与守信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能为他人着想,做事才能将信用,有信誉。
3.始终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来体验
道德品质的养成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大学生要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的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自己能够比较完整地感受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认识诚信道德对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
4.始终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目标来追求
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德育目标,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青年学生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作为做人的目标一旦建立,就会对怎样做人产生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有道德也是做人的信念,而诚信便是这种信念的一个体现。这是因为道德信念的力量就在于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能唤起人们为他人和社会付出崇高的情感、激励人们为此信念去努力与追求。当我们有了讲诚信的道德信念,我们就不会去埋怨学习生活的坎坷,哀叹个人经济条件的困难,而是认真履行借款合同,在物质生活上以俭朴为乐,在精神生活上以高尚为荣,在学习生活上以进取为贵。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原则,更是人生最基本的自律要求。诚信不仅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而且是万世载誉的美德。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