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

2017-04-09

一到黄金时间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古装戏,古装戏大家都看过,但是什么太守,刺史,太尉啊,一些不熟悉历史的读者可能就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下面就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的对应关系,欢迎阅读!!!

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

太 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 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 兆 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 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 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越 骑 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吏 部 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 禄 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 书 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 书 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行军 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侍 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

副部长)。

总 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参 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游 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知 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 州:同“知府”。

知 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兵 马 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通 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

县 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 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 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 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 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推 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都 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给 事 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经 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行 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典 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检 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教 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训 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税课 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吏 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都 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州 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巡 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典 籍 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古代官职的官制简介

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译官令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

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

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

二千石曹尚书:汉代郡国守相的官傣为二千石,古习惯上称地方行政长官为二千石。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郡国守相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二千石曹尚书。

三公曹尚书: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三公职掌的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三公尚书。

尚书令:尚书的主管为尚书令。隋、唐时逐渐形成以尚书为尚书省长官的制度,这样尚书令就不是主管文书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监督各部门的最高首长。

丞相:秦、汉时期定的制度。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重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说左右丞相,不久即废,此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中书令:汉武帝时以宦官充任,职掌传宣诏令。曹丕即位后设中书监及中书令,监令同等,其权任相当于宰相,习惯上监在令前。隋、唐以后,中书监废止,只存中书令。

中书监:魏时曹丕即位后所设,与中书令同等权位。

中书省:魏晋以后,尚书令之权被中书监、中书令所代,开始以中书省为中央总机构。至梁、陈时,中书省内部事务官中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

中书舍人:唐、宋时中书舍人是相当尊贵的官职。明代设中书科中书舍人,仅掌书写诰敕等事,官阶从七品。开始名为中书省直省舍人,后固中书省废而改称中书科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不为人重视,仅作为外观装点而已。其中有以工书得名实际担任缮写者,清仍其制,一般称中书科中书,是无是轻者之官。

秘书令:汉末曹操为魏王,初置秘书令,掌机要文书。曹丕即位后,改为中书监和中书令。

登仕郎:文散官名。唐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七阶,正九品下。宋正九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用以代知录事参军、知县令,政和六年(1116)改为修职郎,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正九品上。元升为正八品,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元史·百官志一》:“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钱榖出纳缮料例,凡数计文牍簿籍之事。”明正九品初授将仕郞,升授登仕郞。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