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
数学的课堂要有数学的特色,数学是思维性和方法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和方法的提升离不开训练,这种训练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一
1、营造数学特色课堂向课堂要效益
数学的课堂要有数学的特色。数学是思维性和方法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和方法的提升离不开训练,这种训练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很大程度取决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质量,很多“调皮”、“好玩”、“懒惰”的学生唯独能学好数学就是得益于课堂。构建数学特色的课堂就是要以“训练”为主线,以“让位”为前提,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2、数学特色的课堂要突出能力训练的课堂。
数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数学的课堂要以“训练”为主线,坚持“精讲多练”。数学的备课要集中体现在训练内容的精心设计上。数学堂课练习设计要坚持“大容量、小坡度、密台阶、快节奏”。课堂练习要“一步一个台阶”,练习的层次有准备练习、探究练习(小组合作探究)、运用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每个层次的练习设计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要突出重难点,要练在点子上,要集中地、有效地体现练习意图。要将练习“用足用够”,每次练习后要有一定时间的反思和总结,要练有所得、练有所获。而不是为“练习”而“练习”。“小坡度”是指每个层次的练习以2-3题为宜。可以是同类题型的题组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此类题型的规律性认识。
3、数学特色的课堂是师生“导”“演”的课堂: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其中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式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教师就是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阶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要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去获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去生成。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突出“导”的教学思想,形成“做数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观察、猜想、演算、实验、推导、说理等。这些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地将学生的动作技能转化为心智技能,促成知识的自我生成。
4、数学课堂 “导”的具体要求是做到“三化”:生活化、活动化、多样化。
生活化——就是数学的内容要生活化,即教师设计的“导”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让教材活起来”,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数学例题的取舍要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超出教材,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去设计数学活动、研究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的价值。
活动化——就是数学 “导”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具资源,多设计一些人人可参与、人人乐参与、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低年可将数学游戏引进课堂,高年级可创造性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长方体框架、实地感受1公顷等)。在“导”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五多”:多猜测、多操作、多观察、多说理、多交流、多反思。
多样化——就是在 “导”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差异性,对动手能力差、动作迟缓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和多样化的操“做”策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寻求和巩固最优化的算法和策略,这一点在低年级尤其重要。
总之数学教师要凭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有效的实践探索,从而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的教学发展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二
一、谈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用语言进行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地随着教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共同的思维活动中,懂得道理、掌握规律。尤其是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很多问题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需要一面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一面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求,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启发引导下,沿着教师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寻求答案,获得真知,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
首先,教学语言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包含丰富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潜力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追求。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回答问题,多使用礼貌用语,并注意目光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回答完毕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如“今天XX同学表现得很好,希望他继续努力!”“XX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真洪亮,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回答的真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等等。这样的话语虽不多,但这是感情的交融,是学习内在的驱动力,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是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
其次,教学语言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质疑问难。儿童思维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思维的发展,而抽象思维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用具有引导性、开放性、有结构的教学语言从不同侧面给予学生质疑的方向,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一起参与、共同研究、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如:对于梯形,动手折折、剪剪、拼拼,你还能发现什么?;“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是否正确?”;“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1-9’得多少?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小棒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究”;“你认为......”等等这些具有开放性,体现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理念,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都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教师通过使用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必须下功夫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不断规范、准确、明快、流畅、妙趣横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谈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应该是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师使用幽默要做到教学方法的活泼性、趣味性与教学内容的方向性、科学性相统一。热烈、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舒畅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充满情趣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一句妙语、客串一段幽默小品、自编一个顺口溜,会让学生在一笑中放松紧绷的思维,在品味中调动积极的思考。如在讲鸡兔同笼的应用题时,例题给出:鸡兔同笼,头30足100,鸡兔各有几只?当学生想不通时,教师让学生扮演鸡和兔子,并说:“兔子立正,举起两足!请你们数一数,下面还有多少只足?“60”“那么少的40只哪里去了?”学生在愉快的欢笑声中得出了解法。又如在讲混合运算时,把加减看成一对孪生姐妹,乘除看成一对孪生兄弟,当只有男孩或只有女孩时,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当既有男孩又有女孩时,应根据我国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优先计算男孩的算式。这样风趣的教学语言就能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记忆。奇思奇想奇语,有时候能打开学生意想不到的思路,帮助学生思考,趣味语言更起作用。
三、谈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逻辑”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λογοζ”(逻各斯),是英语“Logic”的音译。在其古希腊语的原意上,即有“思维”和“语词”的意思,而西方逻辑学鼻祖亚里士多德研究逻辑就是从语言开始的。可见逻辑研究与语言研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逻辑同自然语言是紧密相联的,而教师授课基本是通过语言途径来实现的,数学语言的逻辑力量,既是教师讲课取得成功的潜在魅力,也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首先,教学必须符合逻辑性规律。如数学教师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时,都必须严格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把“整除”和“除尽”混为一谈。就是违背了同一律;“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不到90度”之类的话,就是矛盾的,不符合逻辑规律的。
其次,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学语言应该有根有据、条理清楚,为学生提供严密的思路,清晰的范例。如解答3+X=8时,应该这样想,因为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所以X=8-3,X=5。因此教学语言必须循序渐进,前呼后应,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第三,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数学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例如,对“比”下定义时,应当说“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果说成是前项和后项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就是逻辑错误。因为先定义比,然后再有比的前项和后项。
四、谈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事实证明,有的教师的确有真才实学,但由于缺乏语言艺术而不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不高;有的教师虽然底子不厚,但言语表达能力强却博得学生的好评,教学成绩优良。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接触的事物基本上都是“模糊数学”,一切都是朦朦胧胧,要让学生树立起准确的概念,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的数学教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例如,质数、合数、互质数等这些概念是小学阶段最难理解的一个方面,如不去帮学生理清楚,学生就会模糊不清,甚至会和偶数、奇数等混淆起来。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学生就会越来越搞不清,这就要求教师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授,进行区别。
教师的语言在讲究科学性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清晰简明。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表现”。教学语言的简洁是教学的必要,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语言必须规范,才能达到准确清晰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用数学术语去讲课,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语法规范和数学用语规范。如:“数位”与“位数”、“数字”与“数”的区别,它们之间不能随便替代。又比如:“4个3是多少?”与“4个3相乘是多少?”是不相同的两道题目;“增加到原来的5倍”与“增加了原来的5倍”意思上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