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论文

2017-03-28

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需要的不仅是人、财、物等要素,更需要信息这一关键的要素,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充分利用分析好各项信息成为了一个关乎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成败的核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论文篇一

《民营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民营企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国际市场全球化的加速,使得社会生产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民营企业赢得了更多向跨国大公司学习的机会。同时,国际大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诸多民营企业发生直接竞争,如何做到“与狼共舞”的问题摆在了民营企业的面前。民营企业唯有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方能在市场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从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营销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并就国际市场营销的方法提出建议,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一、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从历史上看,民营企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是出口创汇和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活跃市场、推动市场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国际化、全球一体化发展中,民营企业将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有必要也应当成为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现状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跨国企业之间的强强联盟和大中小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都客观地将许多民营企业推向了国际竞争的前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不得不走出国门,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从经济学理论上看,参与国际分工是有效利用生产力,使得国际化分工更为合理,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用。因此,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二、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SWOT分析

1.民营企业优势分析

(1)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对信息的共享程度高。

(2)信息传递速度快,反应敏捷。

(3)决策层的决策迅速有效,对市场机会把握能力较快。

(4)容易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意识。

(5)经营方式灵活,适应能力强,转变速度快。

2.民营企业劣势分析

(1)获得资金的途径少,一般难以获得像国有大企业那样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

(2)产品一般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研发力量不足,技术改进能力差。

(3)没有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水平低。

(4)个人决策较多,难以有效利用资源和避免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

3.民营企业的机会分析

(1)通过开拓国际市场避免单一国内市场经营带来的风险。

(2)利用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延长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求新的增长点。

(3)有利于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同时通过国际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4)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规划。

4.民营企业的挑战分析

(1)国际市场竞争较国内市场更为激烈。

(2)国际化竞争必将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3)国际市场的跨文化差异和政治、法律因素不确定性加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

(4)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力、生产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人才素质都是巨大的考验。

从以上民营企业的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民营企业在加入国际市场竞争时必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选择合适的战略和策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必将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理论及其启示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启示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针对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的对外投资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出的,理论前提是贸易壁垒没有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其代表人物是费农。该理论将国际营销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①新产品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是首先在发达国家市场出现,创新国企业凭借产品的技术优势,垄断新产品的国际市场。

②成熟产品阶段: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定型、技术扩散,国内外出现众多生产商,产品进入成熟阶段。

③标准化产品阶段:这一阶段中,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趋标准化,创新国技术优势已经丧失,生产成本因素开始起主要决定作用。

由此可见,国际产品的竞争优势随着产品从创新阶段经成熟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相应地表现了从知识技术密集型优势到资金密集型优势再到劳动力密集型优势的发展过程。

(2)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不仅要以本国市场状况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可能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该理论对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与启示:

①进入目标市场区域时,善于利用产品国际市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之间的技术差和时间差。

②加强技术创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③结合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

2.战略营销理论及其启示

(1)战略营销理论

战略营销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研究和归纳提出,他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通用的基本战略分为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即企业试图变成行业内的低成本生产者。如果一个企业能获得并保持一个整体成本领先地位,并能以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或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来为其产品定价,那么它将成为行业中高水平的经营者。

②差异化战略:努力在被购买者认为极有价值的某些行业方向上做到高于其它企业,获得并保持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会成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先进经营者。

③集中战略:实施此战略的企业以选择行业内很小的竞争范围为基础,选择行业中的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通过实施此战略来挤走其它竞争者。

(2)战略营销理论启示

战略营销理论要求企业在选择进入目标市场时,应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或组合战略,而切不可简单地选择价格战,而是更多重视和借助于非价格因素。

①对本公司产品应有清晰的地位,并对企业产品进行设计,使其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②民营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应从自身资源出发,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优势的项目上,在局部战场中形成相对优势。

四、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策略

1.市场准入阶段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在开始涉足国际市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要进入国际市场;(2)进入哪些国际市场;(3)以什么产品进入目标市场;(4)如何进入目标市场

只有在准入阶段思索、探讨并通过实地调研认真地分析和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才能稳健地开拓国际市场。

2.市场占有阶段策略

民营企业在经过市场准入阶段之后,已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已选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产品,下一步是通过多种策略占领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市场填补战略:选择易于被大部分企业忽视,但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拾遗补漏,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打击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2)市场集中战略:即民营企业集中其有限资源集中到某些或某类产品上,做到“小而精,小而专”,使其在局部市场中占有强势地位,占据市场份额。

(3)协作联营战略:即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上往往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限制受到发展上的制约,可选择协作联营战略,与其它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形成联合优势。

(4)技术创新战略:由于民营企业无法像国际大公司那样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创新,但可以注重对批量小的专用产品或适用性技术的开发,并采用相关法律对其进行保护,在产品上做到差异化技术创新。

3.市场稳定阶段策略

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过市场占有阶段后,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必将受到其它竞争者的冲击。因此,维护现有市场,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场防御战略就十分重要。

(1)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民营企业在市场稳定阶段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应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在稳定阶段的民营企业,已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应注重对行业标准的制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减少竞争对手的加入。

(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该策略应为民营企业稳定市场份额的最为长远的策略。民营企业在稳定阶段,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为此,应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对产品的技术创新,唯此才可提高产品的自身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民营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已迫在局睫,民营企业唯有主动出击,苦练内功,方能在“与狼共舞”中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著,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项保华著:企业战略管理,科学出版社,1994

[3]庞跃辉著:中国企业怎样打入国际市场,中国商人,2000

[4]Steve Johnson& Harold Beaton: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ina Machine Press,1999

[5]Colin Barrow: The Essence of Small Business, Published b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3

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论文篇二

《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资金问题严重,融资困难;国际法律和国际惯例限制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的贸易壁垒问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国际竞争的市场上走向失败;外贸人才紧缺,制约了民营企业向国外发展的实力。需要正确认识并予以解决,从而实现走出国门、不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市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世界,民营企业要突破竞争重围、寻求发展空间,必须树立“放眼世界”的全球化理念,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自觉地走向国际市场,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并予以解决,从而实现走出国门、不断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问题严重,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我国目前民营企业生存状态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难以成气候的一个关键原因,规模小、资金短缺、投资方式单一势必造成民营企业产品开发难、市场开拓能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民营企业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二)国际法律和国际惯例的限制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除了必须遵守本国法律之外,还会遇到与其进行交易的各个交易方国家的法律。此外还会碰到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上通用的国际商业惯例。这些法律规范有些是当事人必须遵守的,违反者轻则要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如被罚款、吊销营业执照,重则要承担刑事责任;有些则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予以适用,在适用时还可以加以修改、变更。每个国家的法律以及国际惯例都与本国法律会有很大区别,很多民营企业因为对他国法律和国际惯例的不了解与忽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的贸易壁垒问题

由于相互间经济利益和贸易活动本身的要求,也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或面临的问题,诸如产能大,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国际上缺少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等因素,导致贸易摩擦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自2004-2006年间,我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已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争端、技术壁垒、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摩擦也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了解国际贸易信息,把外在的压力变成我们发展的动力,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刻不容缓。

(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表现出较强的“拿来主义”和“短期化行为”的倾向,民营企业更多地是借助于外来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得技术创新成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的瓶颈。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五)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国际竞争的市场上走向失败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由于许多民营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产品研发没有战略规划,致使民营在国际市场上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缺乏发展的“后劲”,不能保证企业得以持续的发展。如我国民营企业对产品的研发能力有限导致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外贸公司之间出口产品的差异较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于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很多贸易摩擦,造成企业外部环境严峻。据资料显示浙江省民营企业之间的产品的趋同率高达18%,地区与地区的民营企业出口商品趋同率高达43%,出口产品非常类同,造成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之间竞相压价,竞争异常激烈,以至于我国有些出口产品的利润已经非常微薄甚至没有利润,严重影响了外贸市场的拓展,也损害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这种相互间无限止的压价竞争进而引来国外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诉讼,使得市场的巩固和发展都十分困难。

(六)外贸人才紧缺,制约了民营企业向国外发展的实力

民营企业缺少足够的专业外贸业务人才,而且知识产权观念淡薄。多数民营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时间不长。2/3左右的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时间不超过2年,14%左右的企业不超过3年。企业里从事出口业务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外贸人才。据上海市统计,目前民营企业的专职外贸人员仅为户均2.8人,另有5%的企业根本没有专业外贸人员。这些已取得自营出口经营权而缺乏专业外贸人才的企业,只能依赖外贸代理。此外,很多民营企业既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技术专利,从而招致竞争对手的投诉或仿冒,很容易失去已占领的海外市场。

二、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为民营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1、建立民营企业出口促进体系,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应该提高出口相关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其次,强化政策信息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咨询活动。提高信息服务平台的效率,向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供求信息、世界各国和各行业的贸易环境信息、国际通行产品标准和市场准入认证信息、国际货币市场趋势信息、产品预警信息等多方面服务。再次,改进出口促进的金融扶持措施,扩充和完善金融工具的服务功能,特别对中小型出口企业降低贷款和保险的准入门槛,确保民营出口企业的利益。最后,从根本上明确商会、协会的组织特征,使其能够真正履行企业代言人的职能,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增强其在出口促进方面的集群效应和服务功能。

2、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改善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困难问题。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解决民营企业的贷款困难问题。一方面,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使其转变传统观念,以效益为导向,设定统一的贷款发放标准,改变信贷政策对民营企业的不平等倾向;另一方面,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允许地方性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尤其是民间银行的成立和发展。其次,要加大企业的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完善融资环境。具体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建立中小企业基金或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组建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进一步吸引外资,进一步放开国际风险资本直接投资我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民营企业的产业化。

(二)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为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获得产业高附加值、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途径。自主创新是指通过企业自身的学习与研发活动,探索技术前沿,突破技术难关,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快速使之商品化。首先,民营企业要增强创新的意识,以创新求发展。其次,采取合作创新,即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速企业新产品的创新。此外,企业要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从模仿型创新转向原始性、独创性的创新,走上独立自主的自我发展的创新道路。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2、加快民营企业家的培养,注重外贸人才的引进。企业家的职能是经营和创新,而企业家才能则表现为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快企业家的培养及外贸人才的引进,做到:(1)多召开理论与实践交流座谈会,进行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法律、法规等的培训,提高企业家的理论水平。(2)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充实企业管理队伍。(3)形成合理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环境。

3、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以企业形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我国民营企业的业务很多是接外单,给国际大企业做贴牌生产,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如果说原来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让这些代工企业还能勉强维持生计、获得微薄利润的话,那么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的升高等,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冲击,单纯依赖贴牌出口的发展模式更是难以为继、风险过高,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创立自主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产品是工厂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极易迅速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持久不坠。当产品开始全面过剩,同质化逐渐严重的今天,如果不走品牌化道路,都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我国民营企业一定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合理地制定品牌的目标,搞好产品的研发,把握好品牌升级的时机,从而做出属于自己的、附着企业文化的、高品质、高信誉的民族品牌,我国才能为世界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

4、在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形势下,民营企业要有自救的信心机制。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大量减少,企业的资金面临着严重的缩水,企业员工面临着下岗的威胁。多数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自身资源能力提升不足带来的压力。面对当前的形势,企业要有自救的信心,努力恢复自己的造血机制。与其等着社会或者政府来救自己,企业不如积极开展自救。对处于内忧外患危机下的民营企业来说,应当结合自身情况,以维持生存为基本目标,慎重增加新的投入,放缓既定的投入规划,努力熬过当前的难关。

总之,我国民营企业在目前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内部及外部环境问题,但是,民营企业也有他自身的优势。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及管理者只有正视自身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利用政府创造的有利环境,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伟.宏观调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11).

2、赵汴.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8(4).

3、郭庆.关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经营[J].经济管理,2003(7).

4、刘亭.新形势下浙江民营经济的新发展[J].江南论坛,2005(6).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贸易经济系。其中,张素果为副教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