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爵士乐 爵士乐的影响
爵士乐是中国第一支舶来音乐形式。那么你对爵士乐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爵士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爵士乐的简介
爵士乐(Jazz),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美国,诞生于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音乐根基来自布鲁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20世纪前十几年爵士乐主要集中在新奥尔良发展,1917年后转向芝加哥,30年代又转移至纽约,直至今天,爵士乐风靡全球。爵士乐的主要风格有:新奥尔良爵士、摇滚乐、比博普、冷爵士、自由爵士、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等。
爵士乐的影响
1、 爵士乐对中国音乐形式的影响
爵士乐是中国第一支舶来音乐形式。这个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上海、大连和重庆。 在大街小巷便可以听到乐手演奏爵士乐,更不用说在大上海的夜总会。这个现象上海更为严重,这种慵懒又快乐的音乐形式很大一部分的改变了上海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许上海老克勒就是这么来的。从而国内很多乐器行业开始崛起,尤其制造加工业。
2、 爵士乐对中国歌手的影响
爵士乐有着众多的风格,其中的“布鲁斯”风格深受流行歌手宠爱,布鲁斯元素被大量地运用到他们推出的专辑或单曲中。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华语流行歌坛中尤为突出。从中国内地到中国港澳台地区,许多流行歌手的唱片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布鲁斯的风格的歌曲。眼前R&B(Rhythm and Blues)这个词语频繁地被众多歌手提及,西方的R&B音乐充当市场中坚力量,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在中国内地歌坛中,将爵士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较为成功的音乐有李泉、丁薇、三宝、胡彦斌、董沁等。李泉,这位来自上海的音乐才子,自2000年发行的唱片《走钢索的人》以来,几乎每张唱片都浓浓散发出爵士气息。慵懒并略带伤感音色,缓慢摇曳的节奏,淡淡的爵士钢琴声,一副迷幻醇香的爵士画面卷扑面而来······由三宝、丁薇演唱的《断翅的蝴蝶》,以中国民歌《小白菜》为基本旋律素材结合布鲁斯的节奏、和声、演唱风格等音乐特征,成为至今广泛流传的经典流行歌曲。董沁——新生代爵士风格女歌手。她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女声爵士的新风格。董沁一改以往中国歌手简单模仿西方爵士歌手的模式,更多地融入自己演唱的个性特色,也由此引领出大陆乐坛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了大陆乐坛的音乐元素。野百合的声音慵懒中带着无尽的魅惑,沙沙中飘忽不定,你很难逃离她声音的磁场。细细品茗她的声音、她营造给你的氛围感染,从而被她的魅力紧紧抓牢。在歌坛中颇为走红的胡彦斌、周杰伦分别是内地和台湾地区R&B曲风里的典型人物,人称“R&B人气小天王”。除了上述这些歌手外,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知名歌手都在尝试R&B风格,力求曲风的多元化。
3、 爵士乐对中国歌曲演唱的影响
传统唱法讲究发音的气息和共鸣,强调字正腔圆,讲究有规则的延长方式方法。而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则与爵士的即兴风格、超常的演奏技巧有着密切关系,歌手可以完全按反传统的方法进行演唱。如极大的夸张唱法发出喊叫、沙哑声、口语说白,有意把字唱歪、把腔唱扁等。歌手可以把手持话筒和吉他以超大音量进行演唱,乐队以爵士即兴风格进行演奏,而不用谱的伴奏已屡见不鲜。传统的唱法必须按照谱面的标记进行延长,为了情感表现的需要,演唱者可以在时值、节奏、速度方面进行“微调”,传统音乐的旋律不能随意更动,而流行歌曲的歌手在演唱时,根据自己理解可以不顾及歌曲谱面的标记,边唱边改写,就能唱出不同的版本来,这点与爵士乐的即兴演唱是相同的。
4、 爵士乐对中国钢琴的影响
爵士钢琴,这一演奏方式、感官听觉等多方面都与欧洲传统的古典钢琴有很大的区别的音乐形式,自来到中国以后,便很受众多乐迷的追捧。很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开始了对它进行研究,纷纷出书立著、发行视听光盘,全方位地将它呈现给广大“爵士钢琴迷”。
在钢琴教育界面,不再一味只要求学生只弹传统的古典曲目,很多时候也会穿插经典的爵士钢琴曲目,很多音乐风格兼容并蓄,培养学生多样性的听觉思维。这种教育方式在教育界面正逐步流传开来,对我国钢琴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爵士乐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对当今中国音乐有很大的影响。爵士乐的到来,丰富了我们的音乐生活。出现的一批新的歌手,以崭新的姿态站在舞台上表演,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与我们传统音乐相结合,音乐呈现多元素,让音乐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给我们没的美享受;爵士乐与中国音乐相结合,碰撞出一朵美丽的奇葩。
爵士乐的艺术特色
爵士乐相较于其它音乐,其自身有很多独特之处:
1)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
2)运用布鲁斯音阶
3)爵士乐节奏的极其复杂性
4)独有的爵士和弦
5)独特的音色运用
在爵士乐的曲调中,除了从欧洲传统音乐、白人的民谣和通俗歌曲中吸取的成分之外,最有个性的是“布鲁斯音阶”(关于这种音阶的结构,我们将在有关布鲁斯的部分专门介绍),而爵士乐的和声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之上,只是更加自由地使用各种变化和弦,其中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由布鲁斯和弦带来的。
爵士乐在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上极有特色,完全不同于传统乐队。自“爵士乐时代”以来,萨克斯管成为销售量最大的乐器之一;长号能够奏出其他铜管乐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诞的滑音,因而在爵士乐队中大出风头;小号也是爵士乐手偏爱的乐器,这种乐器加上不同的弱音器所产生的新奇的音色以及最高音区的几个音几乎成了爵士乐独有的音色特征;钢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后来出现的电吉他则以其打击式的有力音响和演奏和弦的能力而占据重要地位。相反,在传统乐队中最重要的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地位相对次要一些;圆号的浓郁音色在管弦乐队中是很迷人的,但是对于爵士乐队来说,它的气质太温顺了,几乎无人使用。在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都尽量溶入整体的音响之中,在爵士乐队中却恰恰相反,乐手们竭力使每一件乐器都“站起来”。
乐队的编制很灵活,最基本的是两个部分——节奏组与旋律组。在早期的爵士乐队中,节奏组由低音号、班卓琴和鼓组成,后来,低音号和班卓琴逐渐被低音提琴和吉他所取代,钢琴也加入进来。在30年代,兴起一种舞曲乐队,当时称为“大乐队”,它有三部分组成:节奏组、铜管组和木管组。节奏组使用的乐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钢琴和鼓;铜管组常见的编制是三支小号和两支长号,但这个数目并不固定;木管组通常由四五支萨克斯管组成,每个人都兼吹单簧管或是别的木管乐器,如果编制是五支萨克斯管,一般是两支中音、两支次中音、一支上低音。还有一种商业性的(有时也称为“甜美型”、“旅馆型”等等)的乐队,编制与“大乐队”差不多,但萨克斯管往往全部用次中音的,木管组会较多地使用其它的乐器(如长笛、双簧管),有时还加上三四个小提琴,在商品录音带中经常可以听到这类乐队的音响。
与传统音乐比较而言,爵士乐的另一大特征是它的发音方法和音色,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这些特征都足以使人们绝不会将它们与任何传统音乐的音色混淆。这些特殊之处大多来源于用乐器或人声对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如果我们有机会听到真正的黑人田间歌曲和灵歌,就会发现那些由粗嘎到圆滑、由窒闷到响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蛮到抒情的大幅度的变化是多么地富有特色、动人心魄。而在爵士乐中,更加入了非歌唱的吼声、高叫和呻吟,突出了这种感觉。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异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颤音。我们知道,所谓颤音是音高(有时也可能是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造成的;比如小提琴上的揉弦,就是利用这种变化而产生富有生命力的音响效果。
爵士乐中的颤音是有变化的,变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宽,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个音临近结束时增加抖动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强了这种技巧的表现力。同时,在一个音开始时,爵士乐手们会从下向上滑到预定的音高,在结束时,又从原来的音高滑下来。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无法用乐谱来详细记录的,有经验的爵士乐手都熟练地掌握了这一类的方法、尤其是这种观念,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将这些效果“制造”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说:由于即兴的传统和技巧的个人发挥,爵士乐是由作曲家和乐手共同创造的。受过传统教育的音乐家之所以很难表演爵士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这样的特殊的音乐观念。如果我们细心地比较一下真正的民间歌手和受过正规训练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的差别,对此中的含义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概念。
从爵士乐诞生之初,它就吸引了众多的专业作曲家。1920年,美国指挥家保罗·怀特曼组织了一支著名的乐队,将改编的爵士乐作品带进了音乐厅。这种新潮流引起了许多“严肃”的爵士乐爱好者的激烈反对,然而,正是从这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和欧洲家喻户晓,受到广泛的欢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在这时诞生,为这部作品配器的人就是怀特曼乐队的作曲家格罗菲。按照手稿上的记录,写这部作品只用了三个星期,演出后几乎是立即引起轰动。欧洲作曲家也有许多以爵士乐为基础或是受爵士乐影响的作品,例如:德彪西的钢琴曲《丑黑怪步态舞》(1908)、《游吟诗人》(1910)、《怪人拉维纳将军》(1910);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慢乐章(布鲁斯);斯特拉文斯基的《11件独奏乐器的雷格泰姆》(1919)、《士兵的故事》(1918)、《黑木协奏曲》;欣德米特的《室内乐第一号》(作品24,无调性)和钢琴组曲(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