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硕士论文
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现代科学,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是教育管理学众多教学法中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一:医疗法律对临床医学教育管理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也日益健全。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正不断影响着临床医学教育的管理工作,如何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开展临床教育工作,成为医疗改革环境下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简述临床医学的教育现状,详细分析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受到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营养,深入探讨针对现状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有效对策,旨在为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医疗法律
一、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也日益健全。医疗法律法规无法与医疗卫生条件形成配套关系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特别关注。就目前现有的医疗法律来看,有关部门只对患者的利益保障和权益维护有着足够的重视,而忽略了临床工作者的应享权利和待遇。因此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在维持新医疗环境发展的前提下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当下医疗、教育、法律等多方领域的工作者们需要认真面对并加速解决的问题。虽然从事临床医疗的执业医师们得到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的部分法律保障,但并未见有关部门出台任何法律法规有关于当前的临床医学教学方面,这种情况已经对我国当前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造成严重影响,致使相关法律法规对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保障缺乏严重的现象甚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详细规定了有关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中明确要求了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学生对应该接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育基础标准。临床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临床医学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训都是由临床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的。因此,高等医学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将临床教学规定为全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满足培养方案中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受到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影响
(一)从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临床教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最常产生冲突,最易发生矛盾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医学生对患者的临床医疗工作有直接的针对性和专门性,并循序渐进熟悉工作内容。由于我国当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直接规定医学生操作临床试验的标准过程或者划定具体临床医疗的工作范畴,因此,临床教学大纲和依序的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当前医学生所遵循的临床教学的准则。其中包括对查房工作进行规范教学,对疑难病例进行深入讨论,对大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练习,对基础临床进行实践操作,对医疗文书进行标准化书写等。我国当前所具有的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对医学生可以承担的医疗工作内容和能够承担的医疗操作的程度进行明确规定。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尚待改正的地方存在于目前临床医学生的医疗工作中,例如在出现紧急医疗发生的情况下,学生能否获得处置权;由医学生所书写的医疗文书所具有的效力能否得到法律的认可;若学生承担了一些本应由职业意识才能操作的医疗诊疗,能否获得法律的许可。针对以上常见问题,还未在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得到明确的规定。合理合法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下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医疗效果。若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合理的处理,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医患纠纷等问题。
(二)从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通过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分析就会发现,临床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对象多有差异。不同的情况承担着不同主体在医疗活动中的医疗责任,不同的医疗责任之间也存在着 显著的差别。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工作者应该担负的法律责任和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临床带教教师都以详细的法律和全面的法规作为标准来实行医疗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医学生实在没有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医疗活动的,因此,也无法对操作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或是受到法律的保护,仅仅通过提高学生的医风医德教育和加强医学伦理方面的知识,对医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并不能满足医疗工作中的约束力度和对医学生们的保护力度的需求。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其中风险因素充斥于医疗诊疗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中详细规定:“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由医方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经鉴定后,事故责任应由相关医疗机构和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因指导医师或临床带教教师指导不当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事故责任应由指导医师或临床带教教师承担。”除此之外,若有不合医疗规章制度的操作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其临床带教教师和所在教育基地也要担负一部分责任,因此,临床教师与临床教育机构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三、临床医学管理教育针对受到相关医疗法律影响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目前为止,独生子女占据了在医院实习的大部分医学生,沟通能力薄弱、不善于主动关心他人、对人文关怀的缺失、为人处世太过自我等诟病是他们常犯的弊病。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对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能与之比肩的即是医风医德的教育。医务工作者以“维护患者利益,保证治疗效果,摒除杂念怨言,全心全意服务。”为临床工作过程中的首要职责。临床医学教育者要将对医风医德的教育贯穿于教育学生过程的始终,加强建设医风的意识,规范遵守医德的行为。同时,临床带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约束自身,言传身教,使医风医德的教育始终贯穿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并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教育机构对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择也要要求严格,选择一些自身心里素质过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积极的责任感,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纯洁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合理有机的结合医学教育和德育教育,向医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知识和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操。在授课过程中,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临床带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以身作则,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好每一个示教的机会,树立榜样,维持医患之间和谐的关系,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具备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感,救死扶伤,治病解痛,疗病治伤是医生的天职。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学习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心怀感恩,感谢患者为我们创造学习的机会,还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患者不是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试验品,而是临床学习过程中教授我们实践经验的特别教师,让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得到专业技能。若想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作用,就要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而只有对患者完全尊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益于此,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二)强化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医学诊断在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专业化,治疗过程也随之日趋复杂化,通过法律手段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方面要跟随时代步伐前进的要求已然成为了当下临床医学教育管理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强化法制观念是临床带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要灌输给学生的主要思想之一。为不断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法律意识,应定期为临床带教教师安排与医疗法律法规有关的培训和针对医院规章制度内容的检测。从而达到使每一位临床带教教师都能熟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有关法律知识的目的。也只有充分做到知法懂法,才能正确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临床带教教师要将法制意识从始至终的贯穿于临床教学的方方面面,将规范临床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例如:书写医疗文书必须及时,且保证内容的准确性,若在医疗文书的书写过程中私自篡改病历、对病历内容进行隐瞒、对检查结果进行伪造、在未得到许可的前提下,对医疗文书材料进行销毁、出具超出本人职业范畴之外的医学证明文件等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者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进行医疗诊疗的过程中,要将详情依依告知患者,不得隐瞒,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知情权,并要求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签字确认,同时,应反复对学生强调法律效力对医疗文书的影响。临床带教教师需严格检查指正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书,对文书中发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要求其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带教教师要带头做好榜样,使正在经历实践过程中的同学们能够逐步熟识到自身在参与各种诊疗工作过程中所能涉及到的最大范畴,能够对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进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全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擅做主张和擅自行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不断对学生渗透医风医德的必要性,加强医风医德的教育,提高学生们对医疗法律法规的熟悉度和对医德医风的认知度,同时还要强化学生们的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加强学生严格对自己来自法律角度的医疗行为和来自伦理道德角度的言谈举止的约束力,对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改善不良的医疗背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连续出台的多部法律法规中,虽然有部分法规可以作为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行为的准则和保障的依据,但就处于当下医疗环境中的临床教学工作,目前出台的法律法规不足以满足当前医疗教育工作的需求。支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事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保障医学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临床知识和医疗技能,维护患者的多元权益,为患者接受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是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最终目的,因此,寻求法律机制对临床教学进行保护和建立法律法规使临床教学工作有法可依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梁秀文.医疗改革给临床医学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健康大视野,2007(1):105.
[2]梁明.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现状与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9.
教育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二: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与改进
摘要: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笔者试图探究影响学生管理的各项因素,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大学教育是社会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发挥人的潜能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华民族美好蓝图的实现,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时间已经过半,教育工作者们深刻理解《纲要》中“育人为本、优先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革创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使我国教育实现质的突破,但是仍然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优秀人才的培养。
1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1部分思政工作人员、辅导员素质有待提升,应用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部分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化水平较低,重理论性研究,轻应用性研究,针对学风建设、学生实际的应用性调查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1.1.1原因分析。①由于编制限制,各学校普遍存在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且忙于日常事务,用于研究的时间较少。而高校扩招、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后,辅导员增加了心理辅导、资助、就业等工作内容,工作量增大,辅导员人数配备的不足,使得辅导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只能投入到各项具体事务之中,无暇顾及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②思政工作人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虽然各学校较为重视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由于辅导员流动性大,职业化水平低,依然存在部分思政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专业水平不够、开展工作的有效性有待提升的问题,不少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辅导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工作能力、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1.1.2改进措施[1]。加强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专业化程度和职业化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队伍。①补充辅导员数量,逐步解决辅导员超负荷工作的问题。辅导员工作繁杂,辅导员人数不足,必然会导致辅导员忙于应付各项具体工作,影响辅导员工作质量和效果,难以把学生的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潜心研究,并做深、做细、做实。②实施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邀请校内外思政工作领域专家和辅导员年度人物来校进行多层面、针对性的辅导,派出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参加全国、自治区的各类培训和会议,通过分批次、分轮次的培训、进修、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实现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人人都有专业进修、人人都有学历提高、人人都有外出培训、人人都有参观考察、人人都有课题研究的机会,切实提高思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的素质与能力。③完善激励机制,制定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定和行政职务聘用办法,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制定科学有效的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定和行政职务聘用办法,全面展开“解、改、评、提”工作(即:不合格的解聘、不优秀的改进、优秀的评定职称、连续几年优秀的提拔),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1.2部分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不足
目前,教师支持和参与学生工作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指导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帮扶不足。
1.2.1原因分析。主要是部分教师在高校扩招后,课时量增多,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参与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应有作用。
1.2.2改进措施。加强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师的专业影响力,提升学生指导与服务的质量。①多渠道拓展教师的育人职能。充分利用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指导、人格和专业影响力,发挥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作为实行学分制的配套措施,全面推行学业导师制,导师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提供持续的教育、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职能。②提高教师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加强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考核力度,把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维度之一,并和教师的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参与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提升教师对学生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力度。
1.3学校管理与服务人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学校管理与服务人员结合本职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程度不够,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未能达到学生人人满意的程度。
1.3.1原因分析。①有些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修养不高,对自身所担负育人职能认识不到位、不深刻,育人功能发挥不足;②学校对管理服务人员的育人考核评价缺位。
1.3.2改进措施。①加强对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引导和教育,进一步明晰管理服务人员在学生发展中的职责与任务,拓展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深度与广度,提升育人效果。②加强管理和服务人员育人维度的考核,把育人维度的考核结果和绩效工资挂钩,和他们的切实利益相关联,提升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育人质量。
2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功利倾向严重,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校的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1原因分析①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形式和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②教风带动学风效果不突出。有的教师对自身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和责任认识不到位,自身作用发挥不充分,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对学风建设关注不够,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能吸引学生,课堂管理能力较弱。
2.2改进措施学校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及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学风建设。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在把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突出核心课程,完善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制度,加大选修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力度,强化网络化课堂,实行课程网络公开化,加强教师的自我约束和学校对教师课程的监督力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②加强政策引领,发挥教风带动学风的积极作用。在新修订的有关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成果奖励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中,加大对教师教学业绩、职业道德的考核力度,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诚信治学,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和专业影响力,提升育人效果,形成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的有效机制。
3学生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1就业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尚需完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
有的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创业教育是新课题,起步较晚。
3.1.1原因分析。①有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由于人员编制所限,学校就业创业专职工作人员人数低于教育部要求,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以行政人员为主,和各学院的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全程化程度低,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及服务的质量有待提升。②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尚属新课题,如果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服务有待加强,毕业生创业数量和质量并不乐观。
3.1.2改进措施。学校加强就业创业工作体制和队伍的建设,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①完善和明确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系、机制和责任,落实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就业指导分工负责制、就业实效责任制、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等机制,明确二级学院在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推动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完善“一对一”、“全覆盖”的就业指导关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②要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根本,加强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精品课程,加强对就业创业教育规律的研究,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心理指导,增强就业技能指导和精细化的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指导师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教育质量。③把创业教育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工作重点。以两校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抓手,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培训等各类创业实践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施学生创业引领和帮扶计划,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社区等新媒体优势,加大创业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既要宣传高大上的创业典型人物,更要宣传小而美的创业典型事迹,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创业,努力营造褒奖成功、宽容失败,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
3.2贫困生资助后的教育不够深入,学生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项目较多,受资助学生范围较广,有效解决了贫困生的助学问题。但贫困生资助后的诚信、感恩教育不够深入和细致,对受资助学生的回访和调查不足。
3.2.1原因分析。①招生范围大、学生分布地域广,工作人员少,对受助学生的回访和调查缺乏足够的人员和稳定的资金保障,对受助学生的诚信监督力度不够。②因为社会、生源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学生诚信体系体制不健全,学生信息不完整。③受助学生多,学校资助工作人员和学院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多,资助教育投入时间和精力少。
3.2.2改进措施。学校将加大学生资助后教育的工作力度,重视和加强贫困生诚信、感恩教育体系的建设。①设立专项资助工作经费,用于对受助学生的回访与调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监督力度。②树立精准资助的理念,精准识别、帮扶贫困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消费水平,确保把资助款项发放到最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手里,提高对贫困学生帮扶的精准度。③加强学生诚信体系的建设,完善学生诚信信息,树立诚信典型,通过受助学生致信资助单位、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形成爱心接力。
3.3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工作中还存在危机预防弱于危机后干预工作的情况。
3.3.1原因分析。①发现干预对象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不够,对干预对象的筛查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斥、躲避心理危机干预的行为。②危机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其他工作关联度还不够,与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勤工助学等学生工作体系的联动不够。
3.3.2改进措施。进一步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充分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作用。①做到危机信息来源畅通、心理危机第一时间处置,权责分明、处置有效。②要理清思路、努力实践,加强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其他工作的集成联动与配合协调处置,积极探索危机干预与学生工作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的合作途径[2]。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是管理中的主力军,建立一支完善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保障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这样的管理队伍才能实现良好的学风建设、优秀的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学生日常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辉.《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贯彻实施与辅导员职能、培训、聘任及考核测评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141~194.
[2]秦赛金.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标准与预案编制规范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7~142.
教育管理硕士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范文
2.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3.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
4.教育管理自考论文范文
5.本科教育管理论文
6.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7.高校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