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的传说故事

2017-03-07

过桥米线,相信大家都吃过吧。下面小编要介绍的故事就是关于过桥米线的传说和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过桥米线的传说故事一

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仅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进食不规律,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沙锅熬好后送去,并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作料放入,不但味道很鲜美,而且很长时间仍然温热。书生很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照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忘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段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子的方法做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关于过桥米线的传说故事二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刘家庆在建水县城东门坡锁龙桥头开设小餐馆,早堂售小碗米线,晚堂卖饭菜。一天,有个从四川归来的‘大新爷’从肉市买来脊肉,到小餐馆叫帮他把肉要成薄片,专门买了一大碗滚烫的肉汤,将薄肉片放进汤里烫熟,拌进葱花、芫姜、韭菜、辣椒等调料,又用小碗装米线,将长长的米线从小碗挑进大汤碗里拌和汤料吃,店主人觉得这利,吃法很特别,问他原委,回答是仿北方的测羊肉吃法弓肉汤滚烫,肉味鲜嫩。以后他天天如是,带了脊肉到这个餐馆买碗肉汤吃米线,有人问他这叫什么米线?他说:‘我从桥东到桥西吃米线,人过桥来米线也过桥,就叫‘过桥米线’吧!从此许多人都仿照他的做法。刘家庆采用李景椿介绍的方法烹制余肉汤配米线卖,并以李景椿说的“过桥”来命名,“过桥米线”之名由此而来。刘氏经营过桥传至刘世清沿袭了四代人,一直使用“过桥”之名。

拓展: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作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瓷碗一个,先放入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蛋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用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肠、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尖、嫩白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体现了滇菜原料考究丰盛的特点,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这个故事含有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一面———勤奋的秀才,甘愿孤独,一心求取功名;贤惠的妻子,不怕麻烦,尽力照顾丈夫吃喝。最后丈夫功成名就,夫贵妻荣,皆大欢喜。古老的农业社会,深厚的爱情往往在日常饮食中体现出来,就像这过桥米线,外层的油只是温热,下面却是100℃的鸡汤。今天在这个几乎一切消费品都已呈连锁的时代,过桥米线已发展到全国各地。它们有没有云南蒙自那碗过桥米线正宗,这已不在我考虑的范围之中。

相关文章:

1.名菜的传说故事

2.白族的传说故事

3.人龙传说之昙花的故事

4.有关于水的传说故事

5.信阳毛尖茶的传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