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论文
红军长征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和奇迹,是中华儿女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论文篇一
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
首先,它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破产,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并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的革命人民。
毛泽东在谈到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意义时曾形象地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是如此,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也是如此。的确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一篇宣言书。为了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土司、头人的部队,千方百计地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将各路红军逐次歼灭。红军在数万里转战中虽然受到很大的损失,但终于冲破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围追堵截,胜利地在陕甘地区大会师。它以铁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红军不愧是英雄好汉,而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是一次最广泛、最有效的宣传。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偏远的西南、西北地区,那里的大部分群众,从来没有见过共产党,没有见过红军。通过长征,他们不仅见到了共产党,见到了红军,还了解了他们的方针、政策和主张,从而使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扩大到了广大的西南、西北地区。斯诺在著名的《西行漫记》一书中就说:“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们的抗日政策。”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不仅如此,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还传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其他地区,鼓舞了这些地方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幽谷所写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行记》全面介绍了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经过。此文在上海《逸经》杂志发表后,使国民党统治区的许多人了解了红军。那些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斗争甚至被关进监狱的革命者,在得知红军长征的消息后,更深受鼓舞。著名文学家鲁迅和茅盾在得知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立即写信祝贺说:“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极热烈的欢迎与拥护。”他们的这些话,代表了国民党统治区革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长征还是播种机,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红军在所经过的许多地区,帮助各民族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革命武装,而且留下许多红军干部和战士,与他们一起战斗。仅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红色政权,著名的就有川黔边南腰界土家、苗、汉各族苏维埃,大凉山彝、汉人民联合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茂县、理县、汶川县(羌、藏、汉族)工农兵苏维埃,茂县回族苏维埃,瓦钵梁子、周伞藏族苏维埃,绥崇地区的格勒格沙(藏语,意为嘉绒地区)政府,川边藏区的中华苏维埃波巴(藏人)自治政府,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等。这些民族自治政权有许多都建立了革命武装,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如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到贵州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后,迅速建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到1000多人枪。红军长征走了以后,黔南的布依、苗、汉族人民同红军留下的60多名战士一起,在贞丰、紫云、望谟和罗甸四县边区的大小麻山一带坚持斗争,成为威胁国民党黔南统治的游击区。云南迪庆藏区的贫农张文耀和红军留下的伤病员,还领导群众进行暴动,联合维西、丽江、永胜、鹤庆、剑川等八县的彝、藏、白、纳西、汉族人民4000余人,在“杀官安民”、“打富济贫”的口号下,占领金沙江东岸桥头和格鲁湾一带,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统治者。
其次,红军长征的胜利,保留了红军的骨干,锻炼和造就了大批的人才,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的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人,到达陕、甘地区时,只剩下了五六万人。其中红一方面军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7000多人(与红四方面军在一起的红五、红九军团等未计算在内)。但是,各路红军的骨干保留下来了,而且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保留下来的这些红军骨干大大地增长了才干。就连长征出发前才参军或长征路上才参军的许多新战士,经过艰难的万里转战,也都成了坚强的红军战士,甚至成了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各路红军在出发以前,一直分散在各个革命根据地。他们在多年的征战中,都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自己的特长。在大会师以后,各路红军汇聚到了一起,他们的经验和特长也集中到了一起,这就更便于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使红军的各方面建设大大增强。三大主力红军集中到一起以后,在中共中央的集中领导下,互相配合,统一行动,对于打开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夺取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的新胜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杨尚昆在1936年为迎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所写的《全国主力红军大会合》一文,就明确指出:“三大红军主力会合,在数量上固然会大大地增加起来,成为一极大的红军,同时质量上的加强,其程度是不可测量的。三个方面军都有极其丰富的斗争经验,有各种军事上的特长,会合之后,就将要融合为一,以这种九年国内战争的经验和全体健儿的集体意志,去战胜日本及一切汉奸卖国贼,这是有把握的”,因此,“这一伟大的会合,在红军本身上说来,也有极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将划出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在庆祝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通电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的这一在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决[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工人,爱国农民,爱国学生,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志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总之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
再次,红军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使全国革命的重心移到了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陕甘革命根据地,在红二十五军到达以后力量得到了壮大。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在1935年9、10月间进行的错误的肃反,造成了根据地的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到达以后,立即把被捕的刘志丹等人释放出来,及时停止和纠正了这个严重错误,并于11月间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重大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使陕甘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1936年,红一方面军接连进行了东征和西征,开辟了大片新区,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大,形成著名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以后,又取得山城堡战役的重大胜利,使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从而形成了位于西北的全国革命的大本营。
在红军长征出发以前,革命根据地大多在长江流域,全国革命的重心在南方。国民党为了消除这心腹大患,调集了上百万大军向各个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再在南方发展很不容易。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仅迅速占领全东北,而且一步步向华北进逼,亡国灭种的危险摆在全国人民的面前。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力量在南方,无法奔赴抗日前线。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哪种政治力量能成为抗日的中坚,哪种政治力量就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就能获得迅速的发展。因此,革命重心的北移,既是抗日斗争的需要,也是摆脱困境、发展革命力量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红军长征的胜利,使各路红军集中到了离抗日前线较近的西北地区,恰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正因为如此,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地区以后,就迅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自己的力量也获得迅速的发展。后来毛泽东在谈到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时就说:“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那么多根据地呢?”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共中央等在为庆祝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大会合的通电中即指出:“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都获得迅速的发展,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就迅速地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因此,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第二次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它仍然在鼓舞着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奋勇前进。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及丰富经验
在长征中,客观形势对红军是极为不利的。几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无数道天然屏障的阻隔困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分裂主义的危害,多次使力量已经比较弱小的红军濒于绝境。可是,在这种艰难而又危险的情况下,红军为什么能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呢?
第一,及时地撤换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建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中央领导。在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一系列的重大损失,特别是湘江战役的失败,使红一方面军损折过半。如果不撤换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长征就很难取得胜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召开了有名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失败的教训,批评了李德、博古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并在会后不久改变了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中央领导,从而使党和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转危为安,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正如周恩来1943年11月27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所说:“中央红军能不在李德的荒谬指挥下消灭,而能渡过长征困难,实因在遵义会议后得到毛主席的领导,以及一、三军团骨干的努力”。张闻天1943年12月16日在整风笔记中也写道:“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有决定转变的意义。没有遵义会议,红军在李德、博古领导下会被打散,党中央的领导及大批干部会遭受严重的损失。遵义会议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第二,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保持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张国焘自恃人众枪多,个人野心大膨胀,企图夺取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并明目张胆地成立“第二中央”,分裂党和红军。党中央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张浩、任弼时、贺龙、徐向前等领导成员及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争取并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与团结。可以说,如果没有全党全军的这种统一与团结,就没有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就没有长征的胜利。